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以完成交际任务为目标的语言教学法。它以完成具体任务为学习动机/英语教学论文,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成效。这正体现了高职英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以高职英语教材为例,具体略论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运用,从中渗透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任务设计;高职英语教学
一、引言教育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指出:高职英语教材内容应注重把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与日常业务交际训练有机地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了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高职英语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教学目的。而任务驱动法所倡导的措施和手段正体现了实用性、运用性这一特点。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英语教学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二、任务驱动法综述任务驱动法(task-based approach)是在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被广泛采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该模式“是在第二语言习得探讨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何安平,英语论文题目,2017),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的最新发展,是外语教学由“产品式大纲”(product syllabus)走向“过程式大纲”(processsyllabus)的产物。它以完成具体任务为学习动机,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任务驱动法把应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施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目的。任务驱动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进行了界定:任务是与真实世界有某种意义关系的一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意义是主要的,并把任务的完成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任务的结果来评价任务完成的好坏(Skehan,2017);任务是指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应用活动(Ellis,2017)。从中看出,学者们聚焦点在任务是以意义的表达为中心,从做中学(learnby doing things)的活动过程。为此,教师在语言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目标设计出能将词汇、语法和语言功能有机结合的交际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适当的语言把要做的事情做好,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任务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怎样用语言做事和处理问题,把语言能力与工作能力目标紧密结合。因此,任务驱动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措施,也是一种教学模式。D.Nunan(2017)在《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一书中把任务分成两种类型:真实性交际任务(real-world tasks)和教学性交际任务(pedagogic tasks)。前者指学生在日常真实生活中应用语言的活动,如:应用语言进行购物、旅游和看病等。真实性任务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任务(即语言做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后者指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即为教学设计的活动,如复述已学过的课文,看图讲故事等。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三、任务的设计 1、任务设计的误区 (1)任务绝对化。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指定任务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环节。即在没有给学生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的情况下,便让学生仓促接受“任务”,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难以开口或无话可说,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教师错把任务型教学理解为完全以学生自我为中心,任其随意发展,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传授、语言训练等进行任务型教学的必要准备工作。 (2)任务要求不清。在分配任务前,教师没有介绍任何具体的要求或对任务说明不够清楚,导致学生一头雾水,使课堂教学经常出现“断线”现象。有的教师认为,讨论活动只要给学生话题就行了。如果小组中有思维反应较快的学生,他们有可能想出一些与话题有关的讨论内容,但是多数情况下,很多小组却不知所措。 (3)任务设置与教学内容及目标脱节。一些任务的设置目的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与授课内容并不相关,不能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也没能起到language input(语言输入)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所设计的各种任务都应该与学习内容有关系,使课堂教学各部分流畅自然、环环入扣,不能只为了完成任务或活跃气氛而把任务与教学内容及目标分离,否则,该任务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了。 2、任务设计的准则依据上述的理论综述,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仅要严格控制课堂讲解的时间,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尽量做到: (1)语言、情境真实性准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任务的内容尽量实用真实;同时,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运用。 (2)语言形式结合语言功能的准则。任务的设计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语言的形式与语言意义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也培养了其应用语言的能力。 (3)任务相依性准则。任务的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同时应积极促进英语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观、艺术感和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4)做中学准则。要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预定的学习目的去展开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知识的掌握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是由学生通过体会与内化而获得的。 (5)扶助准则。实施任务驱动法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要让学生在初学时感觉成功和安全,以获得更大信心和热情参入到课堂活动中。四、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高职教材的创新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及形式的设计上。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English2>为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任务:本册书共15个单元,涉及了求职、求学、旅游、餐饮和问路等,而这些内容在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中具有直接的实际意义。在教学形式上,有大量的交际话题:每个单元都有两个对话围绕着同一话题展开,并配有相关的短文及活动练习。又如,在《新编实用英语》教材中,以名片作为第一册第一单元主题“问候与介绍”的引子。从引导学生读懂名片开始,围绕名片内容进行实用口语训练,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一种实际的交际环境,使其在亲身参与的交际过程中学习语言。下面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English 2>的第二单元“Your Resume”为例,说明任务的设计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目标:学会口头讲述和书面写作个人简历,其中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号码、所受教育、工作经历、外语程度、谋求的职位及业余爱好、性格等。这正体现了任务驱动法中的“意义•94•至上,使用至上”的准则:学习者为完成一个任务在活动中以交流为目的,真实地使用语言。 2、输入:a.导课输入。重点突出个人简历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对主题任务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氛围中。这一阶段,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或情景要尽量贴近主要内容,即强调输入与任务的相关性。b.新任务输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可直接进入主题或任务:How to write a Resume。教师首先给学生输入新的词汇及相关背景,在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后,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中接受新任务。 3、活动:听完录音后,以课堂小组活动为核心,英语论文,分组讨论:How to write a Resume。每组尽量多地列出简历的内容,列出的条目越多,得分越高。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利用他们已有求职经验展开充分的讨论,对课文内容也是一种挖掘升华。讨论后,每组都向全班汇报结果。通过讨论比较,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课文内容也加深了理解,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最后要求学生填写一份自己的简历。目的是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能力,将所学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