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1 探讨背景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国际竞争的基本要求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家间的竞争转入经济和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就是高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5 年发表的《世界科技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知识的差距、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差距。”人类进入了一个空前重视教育的时代,不仅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感到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就是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包括最发达的国家,如美、英、法、德语日本都在八十年代大声疾呼要大力发展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在人的成长、成人、成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影响。英语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作为现代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和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其重要性更加突出。现代教育是要求以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主的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英语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交流的工具和桥梁,也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个人生存的重要手段。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是普遍现象。 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初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一些教育力量薄弱的学校和农村学校,情况更加突出。分化一般在初一下学期开始,初二以后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畏学、厌学甚者放弃对英语这门课的学习;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会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会作用到全体同学,作用了素质教育的效果。我校处在城乡接合处,生源较差。然而从建校以来的 16 年间,我校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全区乃至全市的领先地位,学困生的比例相对较少,期间我校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1.2 探讨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探讨发现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揭示学困生转化的规律,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做出理论和措施上的借鉴,最大限度地转化后进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本探讨的对象包括我所任教学校 7 年级 8 个平行班的 370 名学生,英语论文题目,因为 7 年级是一个相对最关键的分化时期,转化方法关于这个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 7 年级对本课题具有代表性。本探讨中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转化主要针对动力性和综合性学困生。本文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通过观察、问卷、访谈和本人20 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而发现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1)外部原因: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原因;教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学科特点及小学衔接造成的原因等。(2)内部原因:包括缺乏内在动机,缺少意志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提出并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学困生转化的一些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措施;小组合作学习与分层辅导相结合;提高学困生自我教育能力;改进评价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尊重学生,建立和谐师生、生生联系等。
1.3 探讨措施
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学困生转换论著论文,梳理、掌握已有的学困生探讨成果,以期对它们的历史发展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将这些探讨成果更好地运用于自己英语学困生转化实践和探讨。B.课堂观察法。(1)自己在平时上课时注意观察学困生在课上各方面的表现,课后做记录。(2)听课。直观地观察教师与学困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真实行为,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态度和学习措施的引导情况。从不同侧面真实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及寻求有效转化学困生的措施。C.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的对象为所选出的学困生和对照班的学困生。全面和真实地了解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为学困生的成因提供有力的证据,也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有效的途径。与学困生家长座谈及家访,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与学困生的班主任交谈,对学困生有一个总体评价。D.教学实验。根据次考试综合略论确定实验的 24 名对象(对照组为其他 6 个班的74 名学困生),在简单分类的基础上对他们实施转化策略,为期为一个学期。然后收集数据,略论并得出结论。希望通过本课题的探讨和实施,提供一些可供教师借鉴和参考的有效经验,并促进教师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转化学困生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