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三音节副词“动不动”的句法语义特点探讨[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
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汉语三音节副词的探讨历来不是很多,因此三音节副词的句法及语义特点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系统的观点。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两个方面研讨三音节副词“动不动”的用法特点。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三音节;副词;动不动;句法语义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22-01 一 现代汉语词典对“动不动”一词用法的解释 “动不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解释是“表示很容易发生某种动作(多含厌烦意),常跟'就'连用”。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年增订本)中归纳了“动不动”的两种主要用法: 1.“一种是表示一般的疑问”,是由“动词/不/动词”构成的正反并列式动词性联合结构,整个结构是表示选择关系,出现于句子主语、谓语、宾语等核心位置, 后经常与总括性范围副词“都”连用。“动不动”结构松散,可以插入“和、还是”等表示兼有或选择意义的成分。例如: (1)“见你的鬼!还能是凉的吗?凉的不是死啦!叫你摸,——小驹子在里面动哪!动不动?动不动?” 我只好说:“——动。”(汪曾祺:王全) (2)四折股票 毛票基金 “打折盛宴”你动不动心 (经理日报2008年5月10日) (3)你动或者不动都不关我的事,你就待着吧! 例(1)中的“动不动”是个选择结构,要求听话者从“动”和“不动”两种状态中选择一种,“动”是动词。例(2)中“动”后紧接有名词作宾语,凸显“动不动”的联合谓词性。例(3)中,在“动不动”之间插入“连词”,说明“动”和“不动”是一个并列的联合结构。 2.“另一种是固定短语,表示极容易做出某种反应或行动,多用于不希望发生的事”。 (4)“疯牛”其实并不疯,只是性子暴烈,动不动两眼血红要撞人。(石言:秋雪湖之恋) (5)10纵司令梁兴初,大个子,大长脸,大牙,眼睛本来不算大,眼珠子却动不动就瞪得老大。(张正隆 雪白血红) 二 本文对“动不动”句法语义特点的研讨 我们认为“动不动”是一个中频副词而非固定短语,有别于“V不V”结构,动词性联合结构的“动不动”可以拆分,插入表选择性的成分,如“你这个懒蛋,你到底是动还是不动?” 副词性“动不动”常用于动词性成分之前,表示某种动作、情况常常发生,且含有说话人不满的主观色彩,正是因为“动不动”的这种主观性,法语论文网站,我们认为,“动不动”不同于一般的频度副词,而是发展成为一个评注性副词。 (6)a他们说话很尖刻,动不动骂人是“卑劣的动物”。(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b他们说话很尖刻,常常骂人是“卑劣的动物”。 (7)a我看你近来也是忘乎所以了,不但叫我的名字,还动不动就跟我顶嘴,很不像话……”(王朔我是你爸爸) b我看你近来也是忘乎所以了,不但叫我的名字,还常常跟我顶嘴,很不像话……” 从上面两组例子的对比,可以说明表示频度的“动不动”与“常常”之间的差别,虽语义上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度高,但“动不动”表示的往往是不符合主语主观心愿的或者是不在预期范围内的事情,这种频度具有“超出常规性”,易引起主语的反感。 (一)“动不动”的用法特点 作为时频副词的“动不动”与“常、常常、经常、时常、时时、不时、通常、往往”一样,用于动词性成分之前修饰全句,但又与一般的时频动词不同,“动不动”表明说话人不满的主观色彩。 1.“动不动”后面的动词性成分可以是单个的动词,也可以是动词词组,甚至是复句,当“动不动”修饰单个动词时,其后要附连词“就/也”。 (8)我认识一个作家,他又黑又瘦,不善言词,动不动就脸红。(张炜:羞涩和温柔) (9)他是军人出身,性情暴躁,动不动就要发脾气(王映霞:陆小曼的第一位丈夫) 2.“动不动”修饰的动词主要是动作性较强的行为动词,而不能是非动作性动词,极少心理动词(想)和抽象动词(有),且动词大部分是中性或贬义的。 (10)有什么事好好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老舍茶馆) (11)有些人自以为懂了。其实不大懂,自以为是,动不动就训人。(吴思陈永贵沉浮中南海) 3.“动不动”一般进入由“不要、别”构成的表否定的祈使句。 (12)好啦好啦,别动不动就哭鼻子,又不是三岁小孩。就算我那会儿爱过你,就冲你对我这样,我还爱得起来么?(王朔永失我爱) (13)财经杂志四人谈:不要动不动就“向富人开炮”(马国川大碰撞 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 4.“动不动”后面的动作一定是主语主动发出的,主语是动作的施事者。 (14)我记得你原来总是梳着两把刷子,一脸严肃,动不动就上我们家告状,说我在党校又破坏纪律了,我妈就揍我。(王朔刘慧芳) (15)只是有一个毛病,不温柔、不驯顺,动不动就要陈述自己的意见,敢和公公婆婆尤其是婆婆顶撞。(周大新无疾而终) 例(14)中的动作的发出者是小句的主语“你”,例(15)的发出者是“新媳妇”。 (二)“动不动”的历时演变过程 表动作或状态经常发生的副词“动”的用法出现较早,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中介绍,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古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即为此用法,至元曲,这种“动”副词表频率的用法有了新发展。 “动不动”连用作副词最早出现在元代的散曲、杂剧中,使用频率较高,一般与表示行为意义的动词连用,说明事情的惯常发生。例如: (16)舍弃了今番做一场!打骂您孩儿有甚勾当?又不曾游手好闲厮定当。动不动要手模(摸),是不是取招状,欺负煞受饥寒穷射粮!(好酒赵元遇上皇 第一折 天下乐) (17)动不动掀腾七代先灵骂,坑陷得一郡众生打,欺负得五岳神祇怕。(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第一折 幺篇) 杂剧中开始连用“动不动”的意义就是表示频率高,并且出现了主观评价的用法,在上述例子中比较典型的是例(16)中“是不是”与“动不动”互文为义,类似的例子还有: (18)怕你肯不肯回与我句真话,可休是不是空教人指点咱。(元 曾瑞卿散套一枝花买笑) (19)恨不恨买臣妻,学不学卓氏女。(元杂剧破窑记三醉春风) “动不动”与“是不是”、“淡不淡”、“狠不狠”、“恨不恨”、“紧不紧”、“窘不窘”、“连不连”、“疾不疾”等类似,是元曲修辞手法之一,以反语加强语气,是“动”、“淡”、“狠”、“恨”、“紧”、“窘”、“连”、“疾”等词语的强式,“不”不是否定词语,是语气助词,加重语气,在音节上起到凑足节奏、和谐音律的影响。 三音词的产生本身就与诗词曲的格律有关,诗歌不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都离不开二三、三二、四三、二二三这种节奏,发展到宋词,词中的三音节奏更多,到了元曲中,形式更灵活,三字一顿的节奏形式也更多,所以三字一顿的节奏表现在词汇上就是三音词。元代大量应用俗语、俚语、衬字、双声叠韵、构成了元代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和语言风貌。 所以,我们认为“动不动”这种构词形式的产生与元曲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密切相关,元曲的通俗化、口语化、协律化要求词语形式在音节上的配合,所以促成了上述一系列相似形式的出现,“动不动”加重了表达的语义,也继承了“动作反复出现”的频率意义,并在明清小说中大量出现,发展迅速。例如:(20)徐能大喜,道:“不枉叫做赵一刀!”原来赵三为人粗暴,动不动自夸道:“我是一刀两段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明苏知县罗衫再合) (21)然见女儿说话坚决,动不动哭个不住,又不肯饮食,恐怕违逆了他,万一做出事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在明清小说中,还有一种用法值得注意,就是“动动”重叠的形式作状语,表示事件发生的频率很高。 (22)谁想他不害羞,法语论文范文,还使他那本领,动动就说:“我拶子都捱了,怕人咋!”聊斋俚曲集·姑妇曲, 第三回) (23)咱爷又老实,动动就受打骂。你给我写张状来。”(聊斋俚曲集·寒森曲第四回) 此用法比较少见,同时代的语料中仅见几例,用“动不动”表示高频的用法比较常见,后来少有出现这种“动动”的用法,这也是词汇的优胜劣汰导致的,一种语言形式只有经常被使用才不会被淘汰,另外,“动不动”用法的继承,也是一种崇古,即对语言形式的模仿和沿袭。 参考文献 [1] 吴福祥.语法化演变的共相与殊相[A].语法化与语法探讨(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讨[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3]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王耿,男,硕士探讨生学历,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运用探讨,现就职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