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法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讨[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完成 法语 学习过程,以确保师生交往的顺利进行;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保证师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反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互动的机会,法语毕业论文,可以提供更多接近真实的互动模式。
关键词:师生互动;语言学习过程;提问;反馈
    在 中国 ,法语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交往互动的质量直接作用着教学的效果。而改善课堂交往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承担的,因为课堂中的活动大多由教师决定和控制,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措施乃至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促进或阻碍师生课堂交往。那么,该如何发挥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积极影响呢?
    1 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对待语言学习过程
    有的教师抱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这其中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有的教师不了解语言学习过程,希望给学生输入多少,他们就能输出多少。教师往往给学生的语言输出提出了他们暂时还达不到的要求,结果导致交往互动的失败。
    在法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决不能仅仅是先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后就要求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包括注意、理解、吸收、整合等几个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语言输出,完成交往互动的任务。为此,布鲁纳(Bruner)等人提出了“支架”理论(scaff01ding)。这个理论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师与学习者的交往互动,帮助学习者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Applebee和Langer(1983)根据Bruner的语言支架理论具体阐述了支架式讲授的步骤:教师首先选定具有明确目的的学习任务,预测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然后设计任务的形式,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参与状态,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支架,随着学生完成任务能力的增强而逐渐撤去支架,最后进入到下一个学习任务。在帮助学生完成由输入到输出,由起初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使用者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采用提问、反馈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互动
    “近年来,人们逐渐关注课堂行为中诸如问答、意义磋商、教师反馈等互动因素的影响。”Holland和Shortall更是明确地指出:“教师主要通过提问和反馈与学生互动,这两项行为值得关注。”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是被动式和回应式的,即很少启动与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但当教师启动互动时,他们也会进行回应。师生课堂互动大都遵循IRF模式,即教师启动、学生回答、教师反馈。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由教师设定会话的内容和 发展 的方向,选择与交际目的相适应的语言形式,教师可以随时中断会话,选择或更换会话的对象,其目的、态度、情绪左右着会话的导向、内容、节奏乃至效果。
    在IRF模式中启动和反馈的角色主要由教师担当,下面我们来具体略论教师在担当这两个角色时会对师生交往互动产生怎样的作用。
    2.1两种问题模式
    教师的启动即课堂提问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高质量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参与交往互动,而低水平的提问则有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互动失败。语言课堂中的提问早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从事课堂问题探讨的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了分类,Nunan(1989)对问题的分类方式,即把问题分为展示性问题和 参考 性问题,受到许多人的认可。
    展示性问题指教师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展示性问题常与所学的材料有关,用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是否掌握了某个语言点,而参考性问题指教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主要针对回答者的理解和判断进行提问。
    教师该如何处理好这两种问题的比例,做到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参与互动,使其掌握和应用好所学知识呢?
    虽然在非 教育 环境中,人们很少对自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再进行提问,但在课堂上,展示性问题占了相当的比例,这类问题一般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可以使教师很快了解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某项内容以决定是否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展示性问题的回答一般都比较简短,法语论文范文,有时甚至一两个词就可以了,而且还有学习材料提供参考,因此,即使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回答出来。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交往可以顺利进行。
    但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展示性问题也有其局限性,严格地说,展示性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而只是知识的展示,它常常容易限制学生的思想,迫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思考。另外,展示性问题为学生提供的使用语言的机会也有限,因为针对展示性问题的回答,一般都比较短,即使长也因有材料可以参考,学生就可以不用自己组织语言。因此有时即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输出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掌握并学会使用了某种语言形式。
参考性问题询问的是学生的个人经历、意见、观点等,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这些问题更接近日常交往的询问,真实感较强、更生活化。在回答参考性问题时,学习者需要自己组织语言,设法用目的语表达思想,这种语言输出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
    但参考性问题也有其局限性。回答参考性问题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有一定的难度。提出这类问题后,班里气氛常常显得压抑、沉闷,似乎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回答这类问题。教师也常常只喊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更多的学生与教师进行交往互动,不利于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