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民族精神文化在19世纪俄国文学的渗透还表现为人道主义成为作家创作的指导思想。在19世纪,沙皇专制强大残酷,社会现实腐朽黑暗,被禁锢在牢笼里的人们最为强烈的愿望就是结束专制统治、奴役、压迫的历史,求得国民生存的自由、平等。作家们以人道主义批判国家制度的腐朽、社会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为俄国人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利和俄国的发展而创作,民族精神文化孕育了以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一批世界文学大师,他们无论是描绘“多余人”家族、刻画“忏悔贵族”、或是哀怨“小人物”,还是怒斥“大人物”,都是以人道主义为指导,闪现出人性的光辉。作家们以人道主义展现出俄国灰色的生活和社会的残酷性、悲剧性,他们企图以仁慈博爱消除俄国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社会现象,以人性的热情呼唤自由平等时代的到来。 从道德观念方面审视,苏联具有人类思维的作家承传了19世纪俄国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又突破了俄国作家的对在现实困境中国民争生存、国家求发展等问题的关注,他们望人类世界,站在未来的门槛上,关注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审视人类的现行行为,洞察人的灵魂世界,表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在20世纪下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财富丰富积聚,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人们在充分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又肆无忌惮地践踏人类文明,为了日益膨胀的私欲,为了眼前的利益,他们打破世界和谐宁静的生存环境,摧毁人类的生命家园。具有人类思维的苏联作家以清醒而深刻的现实理性去反思人类新的生存困境以及现代文明的负面效应,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浓重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人道主义呈现人类性与未来性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人类人道主义。首先,作家们以人类人道主义批判人的精神道德堕落现象,着眼于研讨美与丑、善与恶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道德问题,勾勒出世界的明天可能出现的严峻现象,唤起人们弘扬人道主义,探究一种能联结全人类的精神。 如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说《火灾》,字里行间透露出作家对世风日下的深切忧虑,通篇回荡着对良心复归的热切呼唤。邦达列夫在长篇小说《人生舞台》中,艺术地展现了道德水准急剧下降,人性严重蜕化现象,作者惊呼,这样下去即使不发生核战争,人类也会因为道德的沦落而自我毁灭。 其次,作家们还塑造了许多人类崇高道德的捍卫者、生命家园守望者形象: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别扔掉火种》)、叶季盖(《一日长于百年》)、扎鲍洛特内(《你的霞光》)、阿夫季(《断头台》)、鲍恰纳·拉米什维里(《永恒的规律》)、索鲍列夫(《献给未来的世纪》)……这类形象为真善美在人世间的永存而不屈不挠,他们是人类人道主义者的的典型形象。 如果说19世纪俄国作家的是非观、善恶观还受到国家、民族观念和阶级意识的支配,那么那些关心人类命运、具有新思维的苏联作家试图超越传统的民族精神文化,人类人道主义使他们的著作超越时空,获得世界性的意义和,俄语论文题目,俄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