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词汇,在两种文化中,字面上完全对应,但涵义不同,各自引发不同的联想。最典型的莫过于汉语中的“龙”、“喜鹊”和俄语中的“дракон”、“сорока”。它们具有截然相反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古有“真龙天子”,今有“龙的传人”,龙是神圣、高贵、珍异的象征,甚至蕴育出一种独特的个性文化--—龙风文化。而在俄罗斯人眼里,дракон是一种长有四足的凶残怪物,能够“喷烟吐火”,是一个可怕的象征。因而,我们常说的“亚洲四小龙”在俄语中的正确编码应为“четыретигравАзии”,如不转换形象,则势必使交际信道中断,导致交际失误。同理,中国人对喜鹊有特殊的好感,认为“喜鹊枝头叫,家有喜事到”,但俄语中的сорока给俄罗斯人的印象却是“搬弄是非,爱嚼舌”。又如,аист(鹳)在俄罗斯人心中象征家庭、宁静、幸福,特别预示着孩子的出生,故有“Онасейчасвожиданииаиста”之说。журавль(鹤)则是“春天”的象征,而在汉语中却跟“长寿”联系在一起。俄语中赋予лощадь以“吃苦耐劳”的附加意义,汉语中唯“老黄牛”与之匹配。俄罗斯人不喜欢плакучаяива(垂柳)这种树木,认为它跟死亡联系在一起,是忧愁的象征,中国人却因“柳”枝有依依之态,长在旅途,向远处延伸,犹如人的思念绵绵不绝,且“柳”“留”谐音,所以古人常赠柳送别,传惜别之情。同理,汉语中的“鱼”谐“余”音,故而象征富余、富裕,春节的餐桌上年年有鱼(余),蕴涵了人们的美好企盼。但рыба(鱼)在俄文化中形象却不佳,人们常用ръъба,рыбьякровь指称那些“冷冰冰的人”,用рыбьиглаза指称“人的突出而无神的眼睛”。足见俄汉民族文化之异同。 (3)共有事物(现象)--—仅一语言中有联想意义 这类词语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整个客观世界的符合本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认识,正是民族语言意识的独特性所在。例如俄语中的берёза,它是俄罗斯森林中绚丽多姿的树种,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从远古时代起,берёза的纯洁、清新、美丽就与姑娘、未婚妻、妇女联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祖国”的象征和化身,这在许多诗歌和文学著作中都有体现。试看А·В·Дементьев的诗《 ерёзыРоссии》中的几行: ерёзы,берёзыРоссии--— Вывсёвместеснамипрошли·Инетуконцавашейсиле, Идушейотрусскойземли!俄语中这类词语充分地反映了俄民族文化的传统特点。如калина(红莓果),рябина(花楸树),черёмуха(稠李)象征少女和纯洁的爱情;иван-да-марья(蝴蝶花)有“忠实”、“永不分离”的联想意义;гусь(鹅)表示“滑头,不讲信用的人气камелия(山茶花)喻“风流女子气”;огурец(黄瓜)表示“年轻又健壮的人”шляпа(帽子)喻指“无能的人”等等。这类词语经常出现在文学著作中,使著作的语言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在汉语中,此类词语也屡见不鲜。古人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誉“梅、兰、竹、菊”为“四君子”。人们在这些花木中倾注的深厚感情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甚,俄语论文题目,俄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