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活动,在这个复杂的语际转换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的异同及其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无论在微观抑或客观上,译文与原文之间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忠实,只能做到“相似”,“似”作为翻译的本质特征之一,客观地存在于原作与译作之间,翻译活动也就是追求译作与原作相似的活动。 人们对翻译内在本质规律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神似论”到二元结构的“形神皆似”再到三元结构的“意似、形似、风格似”。对“似”这一内在规律的认识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不断深入,俄语论文,其中“似”又有“近似”和“胜似”之分,即译文不及原文和译文胜过原文,而原文的信息是由其形式信息、内容信息和风格信息三部分构成,所以,这一内在规律体现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则是这三方面的“求似”过程,即求得译文与原文的意似、形似,最后取得意似与形似的高度统一体--风格的似。 原作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形成著作的风格,翻译中译作与原作的“求似”集中地表现为风格的求似,而风格的根本还在于句法结构,俄语毕业论文,从翻译实践角度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解读原作、双语转换和译语传达中具体操作的最小的轴心单位是句子,以句子为单位对原作进行整体的把握,因此,译文与原文在句子层面如何取得形式上的似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俄汉翻译句法层的求似规律有照应和变换两大规律。照应律适合于俄汉语言中相同或相似的句法结构,但照应也不是要求原作的各要素不作丝毫的变动,而只是译文与原文在句序和句式上的基本照应,这种宏观的照应也必然包含有局部的微观的调整和转换。关于俄汉语句法异同较大的现象,更多的时候需要对原文句法结构进行变换,具体的变换规律有转移律、转换律、分合律和重组律等,每一种规律又包含有具体的求似操作措施,使译文尽可能充分地传达出原文所含有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信息,并严格遵循汉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提高译文的质量,求得译文与原文的极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