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国家领导人演讲中概念隐喻之对比探讨 [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长期以来对隐喻探讨仅局限于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范畴。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概念隐喻理论探讨,奠基之作是Lakoff $amp;$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一书。Lakoff $amp;$ Johnson在这部开创性作品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语言里,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日常用于思考和行动的认知系统,从本质上说是隐喻化的。按照作者的观点,隐喻是通过一个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个事物,人们可以通过隐喻理解抽象和复杂的事物及现象。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Lakoff $amp;$ Johnson引入“映射”概念来解释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构建关系。隐喻的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和目的域。源域相对而言比较熟悉,具体,易于理解,目的域相对不熟悉,抽象,较难理解。隐喻是从源域映射到目的域,通过这种单向的跨域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认识。因此隐喻不仅是语言的,同时也是认知的、概念的。政治言语是政治思想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内容和主题涵盖政治生活各个方面,并具有时效性和社会公共性。概念隐喻使较为复杂和生疏的专业政治概念更贴近大众生活,更易于他们理解。概念隐喻使政治言语更加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起到作用听众对政治现象认知和评判的影响。本文主要选取2003-2017年中俄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梅德韦杰夫的公开政治演讲文章,对其中应用的典型概念隐喻按照认知语言学措施进行分类,总结和略论,并且对其从语言,思维和文化等方面作对比。1.论文的探讨目的、任务和措施本文的探讨目的在于对比略论中俄国家领导人演讲稿中的概念隐喻,具体任务主要包括:采用认知学理论阐述隐喻在政治言语中的概念,本质和功能。通过举例略论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的公开演讲稿中所使用的典型概念隐喻,对比其语言,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和产生原因。本论文主要采用概念隐喻理论综述法,举例略论法,分类总结法,文本对比法。资料主要来源于2003-2017年胡锦涛和梅德韦杰夫的公开政治演讲稿。2.论文的实践价值本文选取近几年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公开演讲稿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作为探讨对象,不仅从理论上对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隐喻这一现象做了有益的补充,而且为概念隐喻在政治言语中的使用情况和功能提供了具体的措施和语料,同时也为隐喻在语言思维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关联方面的探讨进行了补充。3.论文的新意用认知学理论所指导的概念隐喻略论措施,对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政治演讲稿中所使用的隐喻进行分类,略论和对比并深入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隐喻使用的根源。4.理论基础和材料来源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由认知语言学,修辞学,演讲学、交际学、语用学、心理学等部分构成,贯穿全篇的主线是(?) (?)等语言学家的理论。在主要借鉴Цудинов.А.П的理论基础上,我们略论了国家领导人政治言语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对其进行分类和对比。同时,论文参考了多位学者的观点,分析了作用两国政治言语中概念隐喻具体使用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论文略论材料涵盖社会政治文化等不同主题的政治演讲语篇,主要取自2003-2017年以来中俄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梅德韦杰夫的公开政治演讲稿。5.论文的结构论文由绪论、正文三章,结束语和参考书目构成。绪论中我们略论了论文的现实性、论文的目的、任务和措施,论文的理论及实践价值、论文的新意、理论基础和材料来源。第一章简述隐喻探讨概况,隐喻的功能,隐喻的概念认知学理论。政治言语的特点以及概念隐喻在政治言语中的功能。第二章详细列举中俄国家领导人公开演讲稿中,源域为“自然”,“房屋建筑”,“战争”,“机械”和“艺术”的典型概念隐喻,按照认知语言学探讨措施进行分类,略论其使用情况,语言特点,讲话背景以及各概念隐喻的涵义和功能。第三章略论作用概念隐喻具体使用的因素。其中包括语言特点、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社会文化因素部分包括历史地理,民俗传统和社会政治因素。结束语中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同时概括了我们的观点:对比中俄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演讲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现象,是发掘更深层次的认知思维方式和一系列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表达之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俄语论文范文俄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