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作为战国时期中国首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奇葩并至今作用着中国文坛,所谓“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其在世界文坛上的美学价值同样不容小觑,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离骚》也被译为多国文字流传,其中俄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复现其艺术价值,如何传达其中的九天玄妙值得俄汉双语习得者进行探索。本文以阿赫玛托娃译本《离骚》和原作文本为载体,从语言学角度和体裁角度出发对二者进行对比略论探讨,目的在于吸取阿赫玛托娃译作的优秀经验和译作手段,进而为中国古典诗歌俄译提供尽可能多的保留文化意象的优化手段以及可鉴性的译作措施。 文章由引言、正文及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中简要介绍了该文探讨的对象、目的、意义、任务及措施等。 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离骚》在文坛的地位及俄译的必要性,指出俄译中国古典诗歌要解决的三个基本任务和难题并介绍译者阿赫玛托娃与《离骚》作者屈原的相似、与中国古典文化的渊源,阐述译作实现的可能性。 第二章在弄清作者、译者及文本关系后,以大量的文本实例为载体,着手从语言学、诗学角度进行译作与原作的对比略论。... ,俄语论文范文,俄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