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5-7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15 第一章: 绪论 21-44 1.1 探讨近况 21-36 1.1.1 国外探讨近况 21-31 1.1.1.1 态范畴 22-26 1.1.1.2 被动态的划分 26-27 1.1.1.3 被动态意义探讨 27-28 1.1.1.4 态的功能语义场探讨 28-29 1.1.1.5 被动句交际语用意义探讨 29-31 1.1.2 国内探讨近况 31-35 1.1.2.1 态范畴 31-33 1.1.2.2 被动态意义探讨 33-34 1.1.2.3 被动句交际语用探讨 34-35 1.1.2.4 被动句认知探讨 35 1.1.3 存在问题 35-36 1.2 探讨意义和创新点 36-37 1.2.1 探讨意义 36 1.2.2 探讨的创新点 36-37 1.3 探讨的理论框架 37-41 1.3.1 管约理论 37-38 1.3.2 功能语义场理论 38-39 1.3.3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39 1.3.4 认知语法理论 39-40 1.3.5 两种语言学流派理论的协配 40-41 1.4 探讨对象、任务和措施 41-42 1.4.1 探讨对象 41 1.4.2 探讨任务 41-42 1.4.3 探讨措施 42 1.5 文本框架 42-44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解读 44-109 2.1 态范畴 44-48 2.2 表被动意义的带-ся 动词 48-60 2.2.1 带-ся 动词的分类 49-50 2.2.2 带-ся 被动动词类型 50-51 2.2.3 带-ся 被动动词的界定标准 51-56 2.2.4 带-ся 被动动词的体形式 56-60 2.3 被动句类别 60-89 2.3.1 被动句的分类 60-62 2.3.2 意义被动句 62-66 2.3.3 动态和静态意义被动句 66-77 2.3.3.1 动态意义被动句 67-68 2.3.3.2 静态意义被动句 68-77 2.3.4 性质被动句 77-89 2.3.4.1 句法构造 79-80 2.3.4.2 语义特征 80-84 2.3.4.3 与带-ся 典型被动句的区别 84-88 2.3.4.4 性质主动句 88-89 2.4 两态的区分 89-90 2.5 两态转换及其条件 90-98 2.5.1 转换模式 92-95 2.5.2 转换限制 95-98 2.6 диатеза 与 залог 98-105 2.7 本章小结 105-109 第三章: 被动句的生成 109-136 3.1 词库 110-114 3.2 投射准则 114-116 3.3 题元理论 116-118 3.4 X-杠理论 118-120 3.5 格理论 120-125 3.6 动词的被动化和 NP 移位 125-135 3.6.1 动词被动化 125-126 3.6.2 NP 移位 126-127 3.6.3 NP 语迹 127-130 3.6.4 被动句生成过程 130-134 3.6.5 被动句生成的局限性 134-135 3.7 本章小结 135-136 第四章: 被动句语义结构 136-159 4.1 被动句动词语义特征 137-143 4.1.1 语义特征 138-141 4.1.1.1 及物性(多价性) 138-139 4.1.1.2 动作性 139 4.1.1.3 自主性和可控性 139-141 4.1.1.4 结果性 141 4.1.1.5 致使性 141 4.1.2 动词的限制条件 141-143 4.2 施事语义特征 143-148 4.3 受事语义特征 148-152 4.4 构成成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52-153 4.5 结构模式的语义特征 153-158 4.5.1 非自主性、承受性和结果性 154-155 4.5.2 概括事实意义 155 4.5.3 具体过程意义和非限制次数意义 155-156 4.5.4 情态意义 156-158 4.6 本章小结 158-159 第五章: 被动句认知特征 159-187 5.1 被动句认知特点概述 159-162 5.2 前景和背景 162-168 5.2.1 前景和背景 163-165 5.2.2 凸显准则与主语选择 165-168 5.3 象似性准则 168-176 5.3.1 顺序象似性 168-170 5.3.2 标记象似性 170-172 5.3.3 数量象似性 172-174 5.3.4 距离象似性 174-176 5.4 致使结构与力 176-185 5.4.1 致使结构 176-180 5.4.2 力与被动句 180-183 5.4.3 力与致使结构 183-185 5.5 本章小结 185-187 第六章: 被动句功能探讨 187-226 6.1 被动句的语体功能 187-212 6.1.1 报刊政论语体 189-192 6.1.2 科学语体 192-196 6.1.3 文艺语体 196-205 6.1.3.1 小说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197-198 6.1.3.2 小说文本略论的语言学措施 198-200 6.1.3.3 被动句的审美功能 200-205 6.1.4 公文事务语体 205-208 6.1.5 口语体 208-212 6.2 被动句的篇章功能 212-224 6.2.1 篇章概念及其特征 212-214 6.2.2 篇章中被动句的交际语用功能 214-221 6.2.2.1 篇章的交际语用功能 214-215 6.2.2.2 篇章中被动句的交际语用功能 215-221 6.2.2.2.1 交际意图功能 217-218 6.2.2.2.2 突出主题功能 218-220 6.2.2.2.3 凸显焦点功能 220-221 6.2.3 篇章的衔接与连贯功能 221-224 6.2.3.1 主题推进功能 222-223 6.2.3.2 主题转换功能 223-224 6.3 本章小结 224-226 第七章: 结束语 226-231 7.1 主要内容和观点 226-229 7.2 不足和展望 229-231 参考书目 231-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