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8 Contents 13-17 绪论 17-23 一、选题依据 17 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7-18 三、探讨措施及语料来源 18-20 四、创新之处 20-21 五、论文结构 21-23 第一章 感知探讨的多学科视角 23-45 第一节 感知探讨的哲学视角 23-30 一、西方哲学对感知的认识 23-28 二、中国哲学对感知的认识 28-30 第二节 感知功能的生理学视角 30-33 一、五官感觉的生理基础 30-32 二、五官感觉的功能特征 32-33 第三节 感知特性的心理学视角 33-35 一、感觉的心理特性 33-34 二、知觉的心理特性 34-35 第四节 感知探讨的语言学视角 35-44 一、词源学角度 36-37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角度 37-41 三、认知语言学角度 41-44 本章小结 44-45 第二章 感知动词的国内外探讨近况 45-113 第一节 俄罗斯语言学界感知动词探讨 45-56 第二节 国内语言学界感知动词探讨 56-67 第三节 俄语感知动词主题类别 67-85 一、俄语感知动词主题类别的界定 67-68 二、俄语感知动词主题类别的系统特征 68-85 第四节 俄语感知动词亚类划分 85-112 一、划分标准 85-91 二、收词范围 91-95 三、划分类别 95-112 本章小结 112-113 第三章 俄语感知动词的构词语义 113-161 第一节 构词语义学的若干术语阐释 113-115 第二节 感知动词构词词族系统 115-131 一、词族结构的层级性 116-124 二、词族成员的非均质性 124-131 第三节 感知动词构词能力统计略论 131-144 一、构词能力统计 131-140 二、构词规律阐释 140-144 第四节 感知动词构词语义整合观 144-160 一、概念整合理论 146-149 二、构词语义的概念整合观 149-154 三、前缀动词语义整合类型 154-160 本章小结 160-161 第四章 俄语感知动词的词汇语义 161-241 第一节 词汇多义性的相关问题 162-174 一、多义词产生的动因 162-163 二、多义词的义项分合 163-171 三、多义词的拓扑结构 171-174 第二节 动词语义衍生机制的多向位阐释 174-186 一、动词语义衍生机制的义素阐释 175-177 二、动词语义衍生机制的参数阐释 177-179 三、动词语义衍生机制的认知阐释 179-186 第三节 感知动词语义引申及语义网构建 186-233 一、视觉动词语义引申路径及语义网构建 187-209 二、听觉动词语义引申路径及语义网构建 209-222 三、嗅觉动词语义引申路径及语义网构建 222-228 四、触觉动词语义引申路径及语义网构建 228-231 五、味觉动词语义引申路径及语义网构建 231-233 第四节 感知动词多义性系统特征 233-239 一、感知动词义位数量分布特征 233-234 二、感知动词语义衍生规律特征 234-239 本章小结 239-241 第五章 俄语感知动词的句法语义 241-302 第一节 动词句法语义的理论基础 241-260 一、动词中心观 241-244 二、配价理论中争议问题及本文观点 244-252 三、句法模式观 252-257 四、配价理论框架下的句法模式建构 257-259 五、语义结构与句法结构的投射关系 259-260 第二节 感知动词语义句法投射 260-288 一、视觉动词语义句法投射 260-270 二、听觉动词语义句法投射 270-278 三、嗅觉动词语义句法投射 278-283 四、触觉动词语义句法投射 283-286 五、味觉动词语义句法投射 286-288 第三节 基于语料库的感知动词句法模式量化略论 288-292 一、语料范围 288 二、统计数据 288-291 三、句法模式量化略论 291-292 第四节 感知动词句法构造的认知阐释 292-300 一、句法构造的象似观 293-295 二、图形背景理论 295-297 三、感知动词句法构造的图形背景解析 297-300 本章小结 300-302 结束语 302-306 参考文献 306-323 附录一 典型感知动词构词词族 323-339 附录二 感知动词语义聚合体 339-371 附录三 人名索引 371-376 附录四 术语索引 376-380 致谢 380-382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 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