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探讨[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进入21世纪,俄语国家成为我国留学生重要来源地之一,自费生数量更是逐年攀升,学生来华求学的目的也日趋多元化。当前我国的留学生培养单位在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学生起点不平衡,学习目的不一、课程体系改革滞后、俄语背景对外汉语教师稀缺、招收宣传手段单一、对俄语国家留学生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缺乏了解、对俄语国家的学制认识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对俄留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和优化建议,希望该探讨对高校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外语论文网
  关键词:俄语国家;留学生;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018-03
  一、相关背景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得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以国际留学生教育为标志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增加面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青年学生的政府奖学金留学名额,到中国留学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上海政法律院也不例外,在上政留学生的生源国统计中发现,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的建设为契机,学校近年来招收了相当数量的上合组织成员国留学生,其中大多数来自于中亚的独联体国家,他们有着相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俄语是这些国家的通用语言。本文根据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对其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二、历史沿革
  前苏联是我国最早招收国际留学生的生源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派遣大批留学人员赴苏联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作为两国友好交往的象征,苏联也向我国派遣了少量留学生,但当时苏联留学生在中国主要是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为主,其他专业为辅,以短期进修交流为主,攻读学位为辅。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恶化,双方停止了互派留学生,直至八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后又逐步恢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和我国政治、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我国院校中开始出现俄语国家自费留学生,起初主要是在华工作人员的子女,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俄罗斯以及其他原苏联国家学生赴中国留学的规模日益扩大,学习的专业也不再局限于中文,而是涉及科技、经济、人文等几乎所有学科。进入21世纪,俄语国家留学生更是成为我国留学生重要来源地之一,自费生数量逐年攀升,来华的目的也日趋多元化。
  三、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起点不平衡、学习目的不一
  随着各院校越来越开放,对外教育敞开大门,近年来,赴华留学的俄语国家学生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以上海政法律院为例,目前在学校就读的俄语国家留学生中,既有享受国家间政府奖学金的优秀学子,也有文化基础较差,在本国考不上理想大学,期望来华镀金,谋求一纸文凭以便将来找个好工作的自费生;既有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充满兴趣的“中国迷”,也有渴望来中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者,不一而足。有的学生父母长期在华工作,本身就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很快能融入中国社会和日常生活,也有的明显缺乏学习动力,只是对中国的名胜古迹,美食购物感兴趣,来华之后放任自流,到处旅行,甚至将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带入校园,无视学校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关于这些起点不平衡、学习目的不一的学生,要求学校分类掌握其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课程体系改革滞后
  相当数量的俄语国家留学生都是怀着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强烈兴趣以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目的来华求学的,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十分迫切。对此,包括上海政法律院在内,当前我国高校中针对这些留学生的课程设计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有的知识陈旧,结构不合理;有的在新时期依然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有的院校重视俄语国家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却忽略了对他们未来同样重要的英语教学;很多专业,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没有发挥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内容比较空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三)俄语背景对外汉语教师稀缺
  众所周知,关于特定语种国家的留学生而言,若其汉语教师拥有该语种教学背景无疑将大大有利于提高该国留学生的学习质量。当前,俄语在我国已属于小语种,大学俄语系学生数量远少于英语、日语。面对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日益上升的趋势,应适当提高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俄语水平,鼓励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师将俄语作为第二外语。目前在上海政法律院,俄语背景的专业对外汉语教师少之又少,尽管2017年学校新成立了俄语本科专业,招收了一些俄语教师,对留学生教育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但现有师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四)招生宣传手段单一
  当前,面向俄语国家留学生的招生平台单一,主要是通过中俄人文交流机制及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政府主导的一些奖学金项目来吸收学生。大多数留学生培养院校没有专门的俄语版招生简章,更不用说俄语网页了。学校在招生过程中缺乏“走出去”的自主意识,关于加强中俄、中国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交流的意义认识不足。很多院校对俄信息渠道不畅通,与境外教育机构合作意愿不强,被动等待政府间合作项目来进行俄语国家的招生,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对争夺国际生源市场缺乏认识,于是造成生源不足、宣传力度不足的局面。有些院校甚至对原苏联国家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俄、对中亚国家留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对俄语国家留学生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缺乏了解
  相较于欧美日韩国家留学生,现今我国的留学生培养院校对俄罗斯文化民俗的了解普遍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学校面向俄罗斯留学生开展深入的教学实践。俄罗斯民族性格有着极强的两面性,凡事好走极端,如:有些俄罗斯留学生初到中国,好奇心强,天资聪明,学习热情高涨,但一深入接触汉语,被不同的语言体系、语法结构搞得一头雾水,觉得汉语复杂难学,心理上逐渐有了抵触情绪,一些学生自暴自弃,长期旷课,甚至酗酒生事,成为令校方的“问题学生”。上海政法律院在留学生教育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需要专业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悉心把握俄罗斯留学生的民族性格,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掌握技巧,灌输正确的学习措施,俄语毕业论文,将他们引入正常学习的轨道上来。   相较于俄罗斯,校方关于中亚各国的人文习俗,就更为陌生。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有着极为独特的文化。虽然在历史上长期为俄罗斯所统治,后均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语也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但这些国家在文化根源上却属突厥语族系,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邦,地理上与我国新疆地区更为靠近。和俄罗斯民族普遍信仰东正教不同,中亚各国的主体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习俗礼仪较多,民族自尊心较强,教师如不正确认识和把握,容易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一些问题。由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落户上海政法律院的特殊性,上海政法律院近年来招收的中亚各国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对从事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对俄语国家的学制认识不足
  俄罗斯、中亚国家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其学制有自身特点,深受前苏联的作用,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异同。对此,我国的留学生培养院校普遍缺乏足够认识。
  关于本科阶段教育,由于在俄语国家,学士学位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国为了吸引国际自费留学生。与国际接轨而新设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属于新生事物。原苏联国家本国大多数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是五年制教育,俄语毕业论文,毕业获得专家文凭(持有该文凭的学生在本国可以直接读博)。相比之下,四年制的学士学位在俄语国家就业市场上的认可度不如前者。
  关于探讨生阶段的留学生培养同样存在一些误区。由于中俄两国学制的不同,导致在学历教育对接上容易出现误解。在俄罗斯,阶段的学习不被认可为探讨生,俄方将学士(四年制)和(两年制)阶段教育统称为大学教育;俄罗斯学生在本国所获得的学位,实际上等同于其旧学制的专家文凭(五年制)。而俄罗斯和原苏联国家的探讨生教育,特指副(学制一般3至5年,在我国被认证为学位PH.D)阶段的教育。(俄罗斯的学位的培养则不属于高等教育范畴)。
  由此可见,只有理清了双方学制上的异同,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对俄语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工作。
  四、对策
  (一)统一化管理与差别化教学相结合
  作为新时期的中国高校,其在校学生无论国籍,都行执行统一化、制度化的教学标准以及学历学位授予标准,如此才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但留学生工作也有其特殊性,笔者在上海政法律院工作的体会是,在统一教学管理标准的同时,也应对不同地域国情,不同留学目的学生适当给予差别化对待。例如,关于经过层层选拔,享受本国或对方国家政府奖学金来华求学的优秀学子,应保障他们优质的师资,向他们开放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他们中间很多学成归国后都将成为高层次对华友好交流的使者,毕业后应通过海外校友会等形式和他们建立长期联系。关于经济贫困,科技教育水平还较薄弱的国家的留学生,通过辅导员引导他们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关于那些家境殷实,出于各种目的来华镀金的自费留学生(目前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学生),应持开放和欢迎的姿态,他们大都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对中国人民友好,很多学生的亲友在华经商工作,有的将来甚至和中国人建立跨国婚姻,这些都有利于扩大中俄、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民间交往。
  (二)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教育,关于课堂学习一般都能较好完成,但课外实践这一环却难保质保量。如今的大学教育都是学分制,中国学生到了大四,一般都会被推荐或自主选择去企事业单位实习,进而取得相应学分,这也是获得学历学位顺利毕业的必要前提。而关于国际留学生的社会实践,一些高校采取的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很多留学生也就从本国或亲友在华的公司,或者花钱托人开一纸证明应付了事,使得原本十分重要的课外实践教育形同虚设。
  对此,上海政法律院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究,特别是充分利用上合基地的优势,为俄语国家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近年来,每当俄罗斯、中亚国家领导人或代表团、培训团来校访问或短期培训时,学校都会组织俄语国家留学生从事会议筹备、翻译、组织协调、宣传、后勤等外事接待工作,从具体的工作中锻炼他们的语言、活动组织、交际等综合能力。特别是能有机会参与到吉尔吉斯总统、上合组织秘书长、副秘书长、塔吉克斯坦国安委主任等高访团访问上政等一些重大的国际场合中,令许多中亚国家的留学生也十分珍惜这样宝贵的锻炼机会。学校也会根据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力和表现给予相应的表彰以及适当奖励。
  (三)探究新的教学管理方式
  前苏联和俄罗斯拥有上百年的国际留学生教育历史,借鉴俄语国家的对外俄语教学以及国际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留学生工作思路的拓展。
  以预科阶段教学为例,笔者在国际留学生数量较多的以高水平对外俄语教学著称的俄罗斯国立普希金外语学院(莫斯科)留学时发现,该校有意识地将国际留学生按国别进行分班,例如中国学生、非洲学生、阿拉伯学生等均单独编班(同样在俄罗斯,也有大学是将预科语言阶段的国际留学生混编为一个班的,不一而足),每班8―10名学生,配两名俄语教师,一名教授口语,一名教授语法。一开始笔者也曾顾虑这样的举措不利于为外国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但笔者在同俄方教师交流中得知,这是校方有意为之。根据这所著名的语言类高校的长期调研,在学习外语的初期,将相同母语的学生集中起来授课更有利于他们打下扎实的语音、语法基础,至于语言环境,等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后,外国学生都会融入到本国学生班集体中,俄语水平自然加快进步。
  上海政法律院在前几年留学生数量较少时也是混合编班,但随着俄语国家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也开始探究尝试预科阶段将其集中授课,目前效果良好。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前苏联和俄罗斯具有独具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国际教育体系中自成一体。就考试的评判等级而言,俄语国家普遍采取五分制评价,学生考试获得五分为“优秀”,四分为“良好”,三分为通过,三分以下则是“不通过”。没有通过考试者该门课程准则上需要重修。就考试形式而言,通常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一般的做法是,考试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试题做成纸条,由学生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试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笔答,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学生口试的情况给予综合评定。如果学生的口试情况不理想,即使笔试再好,也无法获得“优秀”。就试题形式而言,俄语国家考试中,客观题极少,主要为问答形式的主观题,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知识能力,独立见解。在学历文凭授予方面,大学期间,学生只有所有学科都获得“优秀”,才能获得光荣的“红本毕业证书”(大多数普通学生获得的是“蓝本毕业证”)。
  中俄两国国情不同,教学体制也有较大异同,可谓互有长短。完全照搬国外固然不足取,但在对国际留学生,特别是对俄语国家留学生教学改革探究中,适当引入诸如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等具有特色的评价方式,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借鉴。
  五、结语
  本文以上海政法律院探究培养俄语国家来华留学人员的视角,重点阐述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发展概况,对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探讨。重点略论我国俄语国家留学生的发展概况、生源结构、探讨俄语国家留学生的个性特征,研讨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必须遵循的准则,教学和日常管理的改进方法以及其他可行性优化建议。在中俄关系,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蓬勃发展的今天,开展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探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作引玉之砖,希望该探讨对高校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欢.湖南大学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D].湖南大学,2017.
  [2]韩立冬.近代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2017.
  [3]李坤珊.留学生在华汉语教育初探[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2017.
  [4]关秋红.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探讨[D].东北石油大学,2017.
  [5]王升,尹玉涛.面向顾客的留学生服务质量管理探讨[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7.
  [6]徐立民.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2017.
  [7]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2017.
  [8]喻明明.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以重庆大学为例[D].重庆大学,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