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俄罗斯文学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形象系列,而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多余人”形象系列,他们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使俄国文学在人们面前为之一新。同世界各国文学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能这样全面的,并且成功的诠释着一群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并且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他还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是世界文学著作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多余人” 俄国文学 历史产物 由于俄罗斯人民长期处在动荡的政治局面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俄国知识分子他们都会经历欣喜、彷徨、无助、和痛苦等,所以他们最终选择了逃避。而他们身为贵族的知识分子,他们又背负着整个社会发展的责任,他们在新旧制度的冲击下不知道要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怎要去面对这个矛盾的世界。所以他们想通过自己的著作来表达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造成的作用,和这个矛盾的世界对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迫害。他们要这样的方式来寻求出一条适合这个社会发展的道路。 “多余人”形象之所以会出现在俄罗斯的文学著作中,是因为多余人形象是俄罗斯发展条件下的必然的历史产物。当时的俄罗斯是在旧制度的通知下发展的,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人们渴望已久的新思想和新制度,所以人们开始动摇了,而首先开始动摇的就是那些贵族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有文化,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很了解新制度的好处,和对社会发展的具有一定的推动力。他们也渴望新的制度会给他们带来自由,然而在两种制度的冲击下,他们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良知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作家们尝试通过揭示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来反映这个社会的现实情况。所以“多余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之所以会诞生和发“多余人”这个形象,这是与俄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在农奴制度统治下的封建俄国与来自西方的自由民主的社会思想的形成了两大对抗的思潮,使得一批又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青年对当时的社会近况开始反思。他们既希望社会向着自由民主的形态发展下去,他们渴望自由,却又不愿意失去自己原本所拥有的地位和荣华富贵。在这种两大思潮的对抗下“多余人”的形象就淋漓尽致的出现在俄罗斯作家的笔下,而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普希金的著作《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的著作《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的著作《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的著作《奥博洛莫夫》中的奥博洛莫夫等等。 “多余人”这个形象是有很多弱点和不足的,但却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他们出生在贵族家庭是他们所不能选择的,他们受到了高等的教育,他们虽然在行动上没有做出什么与当时社会制度作斗争的举动,但他们并不赞同当时社会的旧制度,在语言思想上他们都是反对旧制度的,他们也希望得到自由不受拘束,在他们的心理他们是想帮助那些可怜的下层人民的,但是他们受到这个阶级的限制,这个社会的限制,他们不知所措,他们虽没有为这个社会做多大的贡献。但他们却是社会发展下所产生的的必须的并具有时代性的产物。在此,通过对叶甫盖尼奥涅金,毕巧林,罗亭,这三个多余人物的形象略论,从而了解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 (一)“多余人”---奥涅金的人物形象略论 “多余人”形象在普希金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用诗体写成的小说,对俄国文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他淋漓尽致的把多余人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奥涅金可称为俄国文学著作中“多余人”形象的第一人。这无疑是对俄国文学的一项重大贡献。奥涅金从小便跟着法国家庭教师学习,受的是脱离传统文化和制度的贵族教育。既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又不想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也不想通过进入军界光宗耀祖。世袭制让他从出生便拥有了一切,所以他既想要自由又不愿抛弃原有的一切。奥涅金的生活是无奈的,他既没有家人的陪伴,有没有工作的寄托,他自视清高,又不甘于寂寞。他既受过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又无法摆脱贵族阶级的教育。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使他变得毫无能力、无所作为,但又去决斗,追求有夫之妇……这些都是他的所作所为。他还做了一些所谓的善事。他读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这是一本对于政权和人民的关系的书,想过社会政治问题,也想过国家前途命运和自己的未来生活。他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碌碌无为,光阴在他手里就这样的被虚度了。社会是需要有才能的人,而不是像他这样的“多余人”。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在整个俄国文学著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整个世界的文学著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 (二)“多余人”---毕巧林的人物形象略论 莱蒙托夫笔下的《当代英雄》的长篇小说中的毕巧林形象是“多余人”形象的第二人,毕巧林通过自己的日记,真诚地把本身的不足与毛病都一一的抖落出来。真如作者所说,一个人心灵的历史,哪怕是最渺小心灵的历史,也不见得比整个民族的历史枯燥乏味,缺少教益。他和奥涅金同样出生在贵族家庭,并且接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毕巧林和奥涅金都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代表人物,曾是上层社会的优秀人才,同时他也并不赞同旧的制度,可是他却脱离不了这种贵族的生活,他没有理想,玩世不恭,因而感到苦闷和绝望,追求上层社会的各种娱乐活动,而最后换来的却是失落,厌倦和沮丧。因为他们生长的社会政治条件不同,所以毕巧林和奥涅金的情绪变化和命运波折是大不相同的,毕巧林生活的时代是比较黑暗的,因此尽管他他是有才华的,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才华。正是由于当时这个社会的政治因素而造成了毕巧林的悲剧。在毕巧林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他是弱点与优点,懦弱与激情并不是黑白分明的,而是相互交织,不可分割,彼此共生融为一体。他的自私、冷酷和怨恨,他的游戏人生的态度,给他人造成巨大的不幸。无论王爷家的小女儿贝拉,公爵小姐梅丽,还是它的旧情人维拉都因他而产生很大的痛苦。贝拉死于非命,真正理解他的旧情人维拉也是因为爱而告别这个世界,而关于梅丽公爵小姐,毕巧林只是嘲弄他,玩弄他的感情,并且伤害了原本是他的朋友格鲁希尼茨,并在决斗中致他于死命,这就是他的结局。 (三)“多余人”---罗亭的人物形象略论 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是又一鲜明的多余人形象,可称为“多余人”的第三人,他身上集中了40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优点和缺点,是这些人的一个典型。“多余人”是多层面的立体模型,身上混合着各种不同的色彩。他是有勇气与旧的社会制度去作斗争的,但却不知道要怎样把新的社会制度融入到生活当中来。罗亭他同样受过良好教育,接受了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的作用;他信仰科学,关心社会问题,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他热情洋溢地宣传真理和理想,他说的条条是道,但却不知道怎样把它付诸于实践,语言和思想上他是个天才,让许多人羡慕和佩服,但行动上却是个“隐形人”,他来下层的穷苦百姓都要不如。就像她的爱情,因为他的懦弱而变得一无所有。一个深爱着他又肯为他抛弃一切的人,他都因为他的懦弱而放弃了,这样的勇气都没有,他还能做成什么。这同样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多余人”。罗亭就这样的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继奥涅金、毕巧林以后又一个光彩照人的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的形象不仅向俄罗斯人们,同时也向整个世界的人们展现了一个道理:再优秀的人他也要生活早一个适合他的时代,能让他的所有才华都得以表现,如果这个社会压制他,限制他的发展,那么他的才华将不被世人所理解,因为这个社会和他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也只能被这个残酷的世界所同化,俄语论文范文,要不然就是被这个社会所遗忘,俄语论文题目,成为这个社会里的“多余人”。我们反对多余人,认为他是这个社会的多余的人,但他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同样有血有肉。这个社会在发展,每个不同的社会制度里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这是我们说不可避免的时代下的产物。 事实上,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文学著作中“多余人”的形象是时常存在的,我们都可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奥涅金、毕巧林、罗亭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余人”就不仅仅只作为一种艺术形象的存在,更是成为了一种特殊社会条件中产生的特殊人。是时代的产物,是那些最初觉醒而又未完全实行新制度的青年。“多余人”事实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存在于文化冲击背景下的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 曹清华俄苏文学史(第一卷)郑州 1992 [2]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智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霍业军中俄文学“多余人”形象比较论[M]南京社会科学2017第四期 [4]孙保国析“多余人”奥涅金和毕巧林的形象特质[A]开封教育学院院报2017年9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