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象征派诗人勃留索夫其人其作[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如何评价瓦列里•雅可夫列维奇•勃留索夫的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至今仍存 在争论与分歧,从推崇备至到极度蔑视,可以说褒贬不一,水火难容。这些争论说明了勃留 索夫文学创作审美观念的复杂性和背弃传统的创新性,同时也证明了文学理论在诗人面前肩 负着巨大的责任。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勃留索夫;学术探讨;评价
  中图分类号:I512.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1-0063-02
  
  瓦列里•雅可夫列维奇•勃留索夫(1873―1924)以“天才诗人"的称号载入史册。他是俄国白银时代诗歌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是俄国象征主义的领袖,是诗人、小说家、文学 批评家、诗歌理论家。高尔基称他是“俄罗斯最有学问的作家"。
  勃留索夫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是进步的开明商人,受民 主思想的作用,崇尚自然科学,是无神论者。他的外祖父是自学成才的作家,酷爱文学, 写 过诗,过著作。在这样一个思想开放,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里,他从小养成了对自 然科学和文学的浓厚兴趣。天资聪颖的他,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俄罗斯古典作家及著作非常 熟悉,这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1892年他进入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学习,开始了他一生文 学道路的重要旅程。
  勃留索夫作为十月革命前后的象征派诗人,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而又复杂多 变的人物。他既是俄国象征派的重要诗人,又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风行的俄国 象征派文学运动的领导者和旗手。他在1899年编辑出版的诗集《俄国象征派》,使俄国的象 征主义诗歌与发源于法国又波及世界各国的象征主义诗歌遥相呼应,成为世界性的象征主义 诗歌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他所倡导的这一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又对俄国文坛冲击很大,影 响深远。直到十月革命后的20年代,当时出现的新一代作家,无论是共产党员或同路人 ,在创作风格及形式上,无不受到这一流派的熏陶,象征主义仍红极一时。直到30年 代,随着斯大林统治的强化,政府对思想意识的控制与限制更加严格,俄语论文,它才从文学地平线上 逐渐消失,以后则一直受到苏联官方的激烈批判,被称为“逆流",并被列入禁区。
  作为一个象征派诗人,他注重抒写人的内心世界,认为象征比形象更能有效地反映世界 的真实;但他又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象征主义者,他继承了俄国知识分子的激进倾向,因 此他在接受了西方象征主义者许多美学观点的同时,又富有社会敏感和生活激情,注重对 本国的民族特点与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观察。他的哲学社会学观点和诗的风格又与象征派的基 本观点处于相矛盾的微妙地位。如果说,俄语论文,他早期的奠定了他在俄国诗坛历史地位的诗作, 如《杰作》(1895)、《这是我》(1897)和《第三警卫队》(1900),具有浓郁的个人 主义和神秘主义气息及倾向,那么1906年出版的诗集《花环》,则热衷于社会性主题的开拓 ,表现了对革命的积极态度。他赞美革命,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就是破坏旧事物,并以这个观 点批评布尔什维克党人。为此他受到列宁的批判,称之为“无政府主义诗人"。但他仍然不 懈地 积极探究社会性的新主题,歌颂劳动者。所以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他并未像他的同侪或 晚辈的众多象征派诗人和作家那样,离开俄国,流亡西欧,而是继续留在俄国,对革命采取 坚决的支持态度,并立即参加了新政权,又于1920年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他与卢那察尔斯 基合作,主持教育人民委员会工作,成为苏联早期文化教育战线重要领导者之一。在革命后 ,他 作为一个诗人,虽然努力探究表现新内容的新形式,竭力追赶时代的步伐,歌颂列宁和革命 ,但离官方的意识形态仍然有差距,从而造成了他苦闷而矛盾的心态。他的领导职位也终 于被另一真正的无产阶级作家绥拉菲莫维奇所接替。1924年10月他于孤寂中死去,享年 51岁。勃留索夫成为早期苏联文坛昙花一现的人物。
  勃留索夫又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外国文学翻译家。他最早接触法国象征派诗歌,并翻译了马拉 美、兰波、魏尔伦等人的著作;同时又翻译了维吉尔、莫里哀、歌德、爱伦•坡、梅特 林克等人的著作。他作为一个天才的文学组织家,在早期作为俄 国象征派机关杂志《天秤》的主编时,不仅培养了一代俄国象征派诗人,而且把这个杂志变 成 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刊登了像维尔哈伦这样著名的外国象征派诗人的著作。他不仅对亚美 尼亚文学有出色的翻译和论著,对普希金的探讨也独具慧眼。因此,他还是一个渊博的学者 。
  关于勃留索夫文学创作的学术探讨,诗人还健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 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是从30年代末期开始正常的探讨被打断了。最出色的探讨专家( 如尼•科•古济、阿•伊•别列茨基)永远地放弃了对勃留索夫的探讨。另外一些专家( 如尼•斯•阿舒金、伊•斯•波斯图帕里斯基)则长期停止了探讨。他们都没有创立学派。 这使得尽管勃留索夫有选集和几十本学术专著以及数以百计的论文留存于世,但他的 许多著作,其中 有些著作在他的作品中甚至处于核心地位,至今却难以寻觅,对他的活动中的许多领域时至 今日还没有进行过一次系统的略论梳理。但作为俄国象征派的代表诗人,作为一个 有才能的独创性诗人,他在俄国诗坛上在主题开拓和风格创新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和 深远的作用,因此他仍不断被作为翻译介绍和探讨的对象。
   勃留索夫在俄国现代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文学界对他生活经历的 研讨远胜于对他著作的探讨。他的独特性不仅在于他的文学信仰是典型的象征派式的 ,即相信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而且还在于他精心保存了大量的生平资料。勃留索夫认为, 诗人尤其应该在表现时代精神时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他的日记在他去世后才出版,但他生 前已经了一些自传性的著作,在自传体小说《我的青春》的序言中,他阐明了自己对自 传的看法,他说,诗人的职责在于传达自己的灵魂,没有人会感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无足轻重 ,乃至于对把它传达给他人毫无兴趣。诗人的精神在本质上并不比他人的高贵,但他感觉敏 锐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青年时代的勃留索夫即敏锐地意识到时代的变迁,也强烈地感到 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家要拓展自己的才华是何等不易。他有天赋,自恃天才,少年时就把自 己所追求的目标定在非同寻常的高度上,并常因担心不能实现夙愿而急不可耐。 在某种程 度上,勃留索夫的同时代人吉比乌斯、霍达谢维奇和别雷以及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等人笔下 所描绘的勃留索夫与他本人日记中所出现的形象有很大差别。的确,这些人过度渲染了中老 年勃留索夫的性格特征,对勃留索夫肖像的不同描绘与其说互相矛盾不如说互相补充。自传 弥补了勃留索夫的一些为他人所疏漏的性格特征。例如:自嘲是他重要的性格特征之一。他 显然很欣赏自己所扮演的“瓦列里•勃留索夫"一角,但他也欣赏那些看透他的人。勃留索 夫 惊人的创作力很晚才为人知晓。玛丽娜等人经常说他只知道勤奋地写作,而缺乏“灵感的火 花",并以他的一首诗为证,因为在这首诗中,勃留索夫把灵感称为“踏实的老黄牛"。青年 勃留索夫在一次狂欢宴会后,回家一连写了11首商籁体诗和两首长诗。无论这种说法有多 夸张,他的激情和灵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他无疑也是一位诗艺精湛的诗人,因此,他丝 毫不用掩饰自己创作的艰辛。
  在过去的50年中,许多对于勃留索夫的探讨文章都被染上了政治色彩。年轻时的勃留索夫 对政治漠不关心,然而,1920年他入了党,并情愿为新政权的文化事业服务,直到1924年逝 世 。勃留索夫之从政,在苏联批评家看来,是弥补了他创作上的过失,尽管他的诗作本身与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完全不相适宜,而在其他更多的人,尤其是与他同时代的移居国外的文学界 人士看来,此乃勃留索夫一大缺憾。 机会主义这一名称用于勃留索夫如果不说是温和有余 的话,至少是很贴切的。这一事实使得人们对勃留索夫著作的文学价值做出公正评价具有一 定难度,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主张艺术揭示艺术家灵魂的正是他本人。
  勃留索夫作为一个象征派诗人,如果他的诗反映的是他的生活,而他的生活又是他诗歌创作 的素材的话,那么情欲便是两者间的连接点。因此,他与女性的情爱在经过一番艺术夸张 后便写进了诗里,而诗中所描述的情爱即使不是全部也大部分是具有生活原型的。至于交友,勃留索夫似乎也很独特。亚历山大•杜勃罗留波夫是其中一位。他的性格和诗作 对 勃留索夫产生了深远的作用。他是诗人,早年是极端的颓废主义者,鬼神信仰者,后皈依宗 教 禁欲主义,创立“杜勃罗留波夫派",但最终精神失常。另一位与勃留索夫保持友谊较长的 是康斯坦丁•巴尔蒙特。他是位性情开朗但有时却行为古怪的诗人,最终与勃留索夫因 思想分歧而分道 扬镳 。从勃留索夫的气质来看,他乐于同两类人交往。一类是诗才出类拔萃的,另一类是 比他有更多异国经历的。因此寻找“天才"或“异才"成为勃留索夫交友的主要动因。但勃留 索 夫并非是一个为交朋友而交朋友的人。他与人私下交往时,显得坦诚、友善且应酬得当。但 在公众场合下,他却往往表现得孤僻而冷漠。
  关于一位在某种特殊环境里被仓促盖棺定论的作家,我们也许有必要对他予以重新考察。这 样的工作似乎还没有开始。同时,在这种条件下试图对勃留索夫的创作道路给予全景式的评 述自然也为时过早,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缺陷。好在,我们一直在努力展现一个真实的勃 留索夫。
  [责任编辑:刘伟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