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城市化探讨的全新措施解读俄国历史[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图分类号:K512.34文献标志码:E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3-0094-02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吉林大学东北亚探讨院教授、生导师张广翔先生的新作《18―19世纪俄国城市化探讨》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不仅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探讨》的最终成果,也是吉林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拜读新作,感想颇多。该书的特点十分鲜明,现略举一二。
  首先,该书采用了全新的探讨措施。俄国城市问题探讨在俄国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且成果丰硕。尽管如此,围绕这一问题的探讨仍有许多重要方面未能充分阐述清楚,而且许多重要的准则性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俄国著名史学家Б. Н. 米罗诺夫认为这方面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对勾画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前半期俄国城市状况完整画面所需的城市生活诸方面的探讨不足;第二,在历史编纂学中围绕这一课题的若干重要问题存在矛盾甚至对立的观点,同时对这一时期俄国城市形成过程的实质理解也存在严重分歧;第三,城市类型,将何种居民点视为城市居民点和农村居民点,城市居民点的分类标准,对这些探讨城市史的措施论问题的探讨还很薄弱。由此看来,俄国城市化探讨不仅是热点问题,而且也是非常需要进一步认真深入探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史学界尚无人问津,张先生的《18―19世纪俄国城市化探讨》在国内当属拓荒之作。从广义上说,这部专著对17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的城市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农村的发展状况均进行了对比略论探讨,但重点在18―19世纪,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众所周知,这一时期正是俄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大规模的殖民地掠夺活动;另一方面为工业革命准备条件,以便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城市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产生大量的市民阶级。市民阶级不同于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也不同于农奴,他们要求民主、自由、平等,他们是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所以,探讨城市化进程,关于解读近代俄国的历史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以往的探讨措施是有局限的,作者在第一章开宗明义地写道:“传统上人们习惯于对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探讨略论,这种措施往往不能使人们深入认识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特点。而如果将城市和农村进行对比探讨,就会很容易发现二者的差异。因此我们将对17世纪至20世纪初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进行对比略论,从而阐述二者在人口、行政、法学、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专著采用“城市化探讨”的措施解读俄国历史,不仅措施新颖,而且视角广阔。该书从历史学角度出发,但又不拘泥于历史学,它涉及到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法律、人口学、民族学,甚至宗教学。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跨越多门学科的作品。这种探讨措施,也正是我们今后的方向所在。
  “城市化探讨”是最近几十年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或者叫做边缘学科。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尺度。对此,我国著名史学家朱寰先生指出:“各学科虽然对城市化有不同认识,但是目前就某些问题还是取得了一些共识:城市化是各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经济和社会两个转型的集中体现;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标准主要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指标,凡是城镇人口达到总人口50%以上,这个国家就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18―19世纪正是西方城市化大发展的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快速发展时期。恰在此时,俄国城市人口的绝对数有明显增加,但相反,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据俄国权威统计学家К. Ф. 格尔曼和А. К. 什托尔赫统计,18世纪80年代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0%~11%,而到19世纪30年代却降至�7.1%,1856年为9%,1858年为9.4%,1863年为10%,1867年为10.2%,1870年也仅为10.7%,几乎与八九十年前的比例持平。是什么原因使俄国的城市化进程裹足不前呢?作者认为其直接原因在于“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数量过小,城市人口部分迁往农村”。在略论其间接原因时,作者指出了如下四点:一是价格革命严重制约了城市化进程;二是稳定的农村社会结构难将农民推向城市;三是工业革命之后难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四是大量农民涌入新征服的土地,不利于城市人口的补充。正是城市化进程的缓慢,导致俄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历史是一面镜子,俄国的经验教训也许会对我国目前正蓬勃兴起的城镇化建设有借鉴意义。
  其次,这部新著内容丰富,条分缕析。全书十章一个结语,38万余字。第一章俄国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过程;第二章俄国婚姻和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型;第三章俄国城市的人口进程;第四章俄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第五章俄国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第六章俄国城市人口的社会流动;第七章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就业结构的变化;第八章俄国城市和非城市中心工商业状况与社会―职业结构;第九章俄国城市的等级―阶级结构;第十章俄国农民外出打工与城市化进程。结论部分略论了俄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专著全方位地论述了有关俄国城市化的所有问题,确切地说是阐述这一时期的俄国历史进程。更为可贵的是该书史料极为丰富翔实。据不完全统计,作者参考了俄国近现代有关城市化探讨及这一时期俄国史探讨的成果八十余部(篇),国内学者的专著十余部,有些资料是相当珍贵而难得的。鉴于很难找到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作者认真细致地查阅并使用了大量东正教的统计资料,因为20世纪前的俄国85%以上的人口都信东正教。据作者统计:“1858年欧俄28省东正教徒人口比重占91%~100%,8省占81%~90%,4省占71%~80%,1省占61%~70%,2省占51%~60%,5省占25%以下。”显而易见,东正教徒人数占比重小的省份或为边疆省份,或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数量不大。因此,该书选择东正教人口作为探讨对象,是可信的。
  这部专著的选题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者在师从朱寰先生攻读学位时确定的,为此,他曾查阅了吉林大学亚细亚文库、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相关俄文资料。这期间,作者获教育部资助赴莫斯科国立大学历史系进修一年,不仅使俄语水平大为提高,完全可以自由阅读俄文原版著作,而且有机会与莫斯科大学历史系米洛夫院士,鲍维金、鲍罗德金、费多罗夫、谢伦斯卡娅等教授及俄罗斯科学院历史探讨所的科列林、伊坚堡、阿列科谢耶娃、波特金娜、鲍哈诺夫、捷列钦等著名学者进行广泛交流。一年时间里,作者大部分时间坐在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列宁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图书馆的“冷板凳”上,细心地查阅收集资料,并购置了大批俄文书刊,为撰写专著做了充分的资料准备。1998年,《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探讨》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俄语论文网站,有力地推动了这一项目的进展。2002年,作者再次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圣彼得堡大学历史系进行学术交流,此时《18―19世纪俄国城市化探讨》已具雏形。作者带着书稿,俄语论文,与俄罗斯史学界同行进行了十分广泛的交流,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国内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经多次与俄国学者讨论推敲,穷原竟委,基本上得到了较满意的解决。作者研精覃思,刻苦钻研,终使专著问世,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毋庸讳言,俄国城市化探讨在我国刚刚起步,许多问题还未能完全解决,希望张先生继续这一课题,再接再厉,不久的将来能有《20世纪俄国城市化探讨》问世。
  [责任编辑:初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