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渔猎文学”是俄国独特的文学种类,尽管表面上看去渔猎似乎与生态保护是完全背离的,但在19世纪的俄国这个特定的时代和自然条件下,以及人对渔猎活动的理解和表现看,这又是培养一个人了解、热爱、融入自然的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这些活动在俄国作家的笔下,成了细致观察自然,记录大自然,表达热爱大自然之情的生态文学著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19世纪 俄国“渔猎文学” 生态意蕴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该民族发源于森林、河流边,因此祖先们曾经以捕鱼和打猎为生计,后来则成为几乎是“全民的”业余爱好。在19世纪的许多著作中,作家都描绘了渔猎的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渔猎文学”是俄国独特的文学种类,尽管表面上看去渔猎似乎与生态保护是相悖离的,但在19世纪的俄国,这个特定的时代和自然条件下,渔猎却是培养一个人了解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这些活动在俄国作家的笔下,成了细致观察大自然,记录大自然,表达热爱、维护大自然之情的著作。如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阿克萨科夫的《渔猎笔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热爱自然、富有生态意蕴的著作。 一 屠格涅夫被认为是俄国文学史上开创融入自然、关注生态之风的第一位作家。在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大文豪屠格涅夫都被誉为风景描绘的大师。在他的《猎人笔记》中,风景描写篇幅长、密度大,被称是俄罗斯文学中风景描写最多的一部著作。作家精确把握自然特征,描写自然界的声、光、色、味的细微变化,生动美妙、艳丽动人,反映了作家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而在《猎人笔记》风景描写中,它的自然景物,不是城市的某个景点,也不是贵族花园,而是莽莽的森林,一望无际的没有遭到生态破坏的森林草原,辽阔的田野、荒僻的乡村,以及出没其间的走兽飞禽。小说中的这些景物,令人强烈感受到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特别有意思的是,作家主要不是记述主人公猎人如何追逐猎物,如何满载而归的乐趣,而是主要叙述他的农村见闻和对大自然的感受。狩猎是俄国庄园文化的一部分、乡村生活的一大乐趣。如在《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森林与草原》里,屠格涅夫“在和读者告别的时候,不能不说几句对于打猎的话”:“荷枪带狗去打猎,本身就是一件绝妙的事;就算您生来就不喜欢打猎,但您总是喜欢大自然的;因此,您不能不羡慕我们这些打猎的……”①接下来,屠格涅夫尽情地抒写描绘了打猎的妙处:“这妙处不在于猎取动物的快感,而是春天的黎明,夏天的早晨,黄昏,夜晚,秋日,冬雪,森林、草原的不同景致,以及人在大自然中奇妙的心理体验:胸膛平静地呼吸着,心中却涌起一股奇怪的惆怅感。您贴着林边走着,注视着狗,这时却有许多可爱的形象,许多可爱的脸,有死去的,也有活着的,来到您的脑际,早已沉睡的印象突然苏醒过来;想象力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翔起来,一切都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并且活动起来。心有时突然颤抖起来,跳动起来,一心想往前奔,有时会沉入往事中,一个劲儿地沉。整个一生就会像画卷似的轻快地展开来;一个人会看透自己过去的一切,看透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本领和自己整个心灵。周围什么也不干扰他――不论太阳,不论风,不论响声……”关于《猎人笔记》的主人公来说,打猎不仅是爱好,而且是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自我的一种独特方式。作为一个猎人,你会摆脱繁琐喧嚣的压迫人的日常生活,看到那些平时看不到、想到那些平时想不到的事情,感受到生活的新鲜美好。狩猎是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并不是滥杀动物。尽管表面上看上去有些悖谬,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打猎的确是培养人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屠格涅夫就是如此看待打猎的,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猎人变成一个大自然的欣赏者。保护自然的想法是在懂得自然美的条件下才会产生的,而狩猎的过程――长时间地待在森林里,仔细观察、追踪动物的痕迹,了解动物的习性,对动物伙伴猎犬的依赖――会将一个人培养成自然的朋友。多数情况下,打猎的人起初会追求猎杀成功的快感,而当浅薄的虚荣心满足过去之后,享受自然之美的乐趣渐渐取代了猎取的乐趣。有时候,猎人甚至故意放跑猎物,或者干脆借打猎之名,其实为的就是走入自然的怀抱。 在《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不仅通过猎人的视角如诗如画地描绘了森林、草原的原始自然美和他的身心感受,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多处涉及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和对这一现象的批判。在《猎人笔记》第一篇《霍尔与卡里内奇》中,作家将奥廖尔省的村庄与卡卢加省作了对比,后者“林地绵延数百俄里……”,而前者是:“奥廖尔省的村庄大都位于耕地的中央,草地改成污染池,溪谷的旁边,除了随时准备效劳的几株爆竹柳和两三株消瘦的白桦树之外,一俄里内周围连小树也看不见一株。……在猎人看来……再过五年光景,最后的树林和灌木丛林势将消失,沼地将绝迹”。这段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在小说开头,而且在对比中出现,显然蕴含作家的深意匠心,特别是猎人对五年后的预测,更反映了作家对自然生态遭破坏的隐忧。在《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描绘了自然灾害对自然生态的破坏。1840年冬天严寒,到12月底还不下雪,摧毁了许多美好的橡树林。作家通过猎人视点,记述了它的后果:这“摧残的、无雪的冬天,竟不饶赦我的老朋友――橡树和桦树;它们已经枯萎了、凋零了,有几处还盖着消瘦的绿叶,悲哀地高耸在‘取而代之,但远不如昔’的小树林上面。……有些树下而还生着叶子,它们的无生气的、折断的枝条仿佛怨尤而绝望地向上矗立着”;“有的树简直全部倒下来了,像尸体一般在地上腐烂着”。猎人“望着垂死的树”,心想“你们大概感到可耻和悲哀吧”。(《死》)主人公这段充满“哀愁”感伤的情绪化叙述,正反映了作家对因自然灾害而生态被破坏的无限惋惜。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结合这段描述,屠格涅夫增加了一个“自注”,强调这“无情的冬天”又摧毁了许多美好的橡树林,要“恢复旧观很困难”。从前“高贵的树木”不见了,如今只有一些自然生长的树木,因为“我们还不懂得造林”。这一“自注”特别提出“造林”问题,足见屠格涅夫对生态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前瞻性。 二 在19世纪的俄国“渔猎文学”中,另一位作家阿克萨科夫的《渔猎笔记》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在这部书中,按照猎物的种类,如“圆鳍雅罗鱼”、“鲤鱼”、“鲈鱼”、“中沙锥”等,作者分章节描述了这些动物的生长环境、外形、食物、习性,以及猎杀它们的技巧和经验。《渔猎笔记》通篇都是对于动物、植物的描述,其中有不少优美的描绘大自然的篇章。可见作者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人:“对大自然的感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愚蠢的野生动物,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明人都一样,那些反自然的教育,强加给人的理念,虚伪的学说――无非是想掩盖大自然强有力的声音,是人们自然情感的发展变形。”阿克萨科夫对动植物的观察很细致,他笔下的大自然格外生动、准确。例如他描写各种树木的生长环境,以及森林里各种鸟类和走兽。这些描绘带有科学的准确性,既有知识性,又富于文学性。他还提到森林在水土方面的影响:河流减少是森林受到破坏的结果。②作者还指出,在俄罗斯,人们并不珍惜和爱护森林。作者还甚至讨论了俄国森林破坏的状况:“的确,我们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但是,这些资源却导致了我们不停地浪费……在一些盛产森林的省份,通过少数人的努力,森林才勉强得以保存,但是,在其他许多地方,曾经是森林密布,但现在却只剩下光秃秃的草原了。”为了眼前利益,人们手持斧头和锯走向树木,于是“几十年才孕育出来的这样一棵苍劲挺拔的大树,只几分钟内就毁灭了,而它的毁灭常常是由于人的毫无缘由的任性所造成的”。作者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意识了到森林的重要,呼吁不要砍伐、破坏树木。 当然,19世纪的自然危机远不如今天的严重。尽管打猎,特别是纯粹出于“兴趣爱好”的打猎,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关于自然界其他生命的践踏,是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占有欲望的体现,也是对自然生态的人为干涉和破坏,但从以上的某些方面看也有认识、了解、融入自然的积极的一面。 现在由于动物资源的枯竭,狩猎已经不合时宜,不可能被作为认识自然的方式普及了。现代社会狩猎已经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理念,但是当我们阅读俄国猎人们写下的文字时,却又不能不看到,猎人们在对捕猎的技巧和过程津津乐道的同时,也都不同程度地流露了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我们不必因此苛求19世纪的作家,而应当承认渔猎文学著作是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使我们萌发了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价值和意义。可以说,在关注自然生态问题上,19世纪的渔猎文学作家早早地开创了俄罗斯文学风气之先河。 注释: ①屠格涅夫著.力冈译.屠格涅夫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98. ②阿克萨科夫著.冯英华等译.渔猎笔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66. 参考文献: [1]周湘鲁.俄罗斯生态文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7.10. [2]杨素梅,阎吉青.俄罗斯生态文学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3]卢兆泉.从生态视角重读《猎人笔记》[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任国英.俄罗斯生态民族学探讨综述[J].世界民族,2017,(5). [5]王为华.文化生态学视域中鄂伦春传统渔猎文化[J].学术交流,2017,(6). [6]屠格涅夫著.力冈译.屠格涅夫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7]阿克萨科夫著.冯英华等译.渔猎笔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2017-2017年度唐山学院科研项目――俄罗斯生态文学探讨,课题编号:09006A,本文系该项目成果之一。 ,俄语论文题目,俄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