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原道真(845-903)是平安时代杰出的官吏和诗人,在平安朝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政治方面,他受到天皇的器重,曾官至右大臣;在文学方面,他位于平安时代汉诗文坛的顶峰,留下许多优秀的著作,受到世人的注目。894年,在他的建议下,日本废止了遣唐使,之后,“唐风文化”逐渐过渡为“国风文化”。他死后被尊称为“学问之神”,受到人们的敬仰。
中国和日本都有许多从事汉诗探讨的学者,特别是探讨平安时代菅原道真的学者更多。他们大多以菅原道真本人、菅原道真的天神信仰、中日比较文学等为视点来探讨,很少有人专门从文本探讨的视点论证中国的思想和宗教对... 引言:
菅原道真(845-903)是平安时代杰出的官吏和诗人,在平安朝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政治方面,他受到天皇的器重,曾官至右大臣;在文学方面,他位于平安时代汉诗文坛的顶峰,留下许多优秀的著作,受到世人的注目。894年,在他的建议下,日本废止了遣唐使,之后,日语论文范文,“唐风文化”逐渐过渡为“国风文化”。他死后被尊称为“学问之神”,受到人们的敬仰。
中国和日本都有许多从事汉诗探讨的学者,特别是探讨平安时代菅原道真的学者更多。他们大多以菅原道真本人、菅原道真的天神信仰、中日比较文学等为视点来探讨,很少有人专门从文本探讨的视点论证中国的思想和宗教对菅原道真的汉诗的作用。菅原道真究竟受到了中国的思想、宗教怎样的作用?他在自己的汉诗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作用的?本文通过对菅原道真汉诗的文本略论、注解以及比较的措施,来论述中国的思想、宗教对菅原道真汉诗的作用。
第1章简单介绍菅原道真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生平简介。平安时期,律令制开始向摄关政治转变,而道真正处于这一转型期,受到天皇重用的同时,也被卷入了政治的明争暗斗中,使得他的仕途两起两落,最终客死他乡。菅家是儒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一代鸿儒,都曾到过中国、曾出任过学院寮的长官和文章博士等职位,参与过许多作品的编写。菅原道真耳濡目染,自小就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和祖父、父亲3代历任文章博士、式部少辅,为世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汉诗。以他的“2起2落”为线索,分4个时期来介绍道真的一生。
第2章论述中国化的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对菅原道真汉诗的作用。佛教祈祷国家、社会安定的特点受到贵族和统治者的欢迎,平安时代,天台宗和真言宗盛行。道真热心佛道,在汉诗中曾以“菩薩弟子”自称;尤其在被贬职太宰府期间,求助于佛教来减轻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平安朝已有许多道教书籍,菅原道真倾心于老庄思想,诗集中多次出现“神仙说”,还模仿六朝志怪小说中的神秘性和幻想性来创作,达到了汉诗独特的境界,扩大了汉诗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
第3章论述儒教思想对菅原道真汉诗的作用。出身于儒学世家的菅原道真崇尚孔子,在汉诗中提倡儒家的“忠”、“孝”、“义”、“礼”等,多次以“儒生”、“儒吏”、“儒者”称呼自己。即使无辜被贬职也丝毫没有动摇其忠君爱国的决心。在诸多儒学者提倡“文人无用论”的潮流中坚持“诗言志”。
第4章论述白居易的讽喻思想对菅原道真汉诗的作用。白居易的诗歌中,闲适诗和感伤诗符合日本传统的审美习惯,所以在平安时代最受欢迎,而学到白居易讽喻诗精髓的当数菅原道真。菅原道真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社会底层人士困苦生活的诗,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进行改革。他心底始终把天皇和国家放在首位,希望天皇能重新将自己召回京,侍奉左右。
菅原道真一生以儒家思想为根本,无论何时也没有丢弃“忠君爱国”的思想,同时把道教的“神仙说”等引进了自己的汉诗中。无辜被贬时,希望佛教的观音信仰来解除自己的烦恼,也受到自居易的讽喻思想作用,关注下层社会疾苦。纵观菅原道真的一生,佛教、道教、儒教和白居易的讽喻思想都给予了他很大的作用,这些作用在他的汉诗中是不可分割的。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