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前列宁对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十月革命前,列宁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并应用辩证法略论帝国主义时代的矛盾和特点,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著名论断,直接指导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列宁的理论探究和实践尝试,大大推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十月革命;列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9-0245-02
  一战前夕,列宁为了克服战争危机开始全面系统地探讨唯物辩证法,并将辩证法的探讨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对帝国主义时代的各种矛盾和特点进行了深刻全面地略论,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著名论断,直接指导了俄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的理论探究和实践尝试,大大推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一、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早在1913年底至1914年初,列宁集中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四卷本),认为“全部通信集的焦点”就是“辩证法”。1914年,列宁又写了《卡尔·马克思》一文,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来源、基本思想、主要特点作了简明扼要的评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堕落成了社会沙文主义,他们以市侩折衷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以诡辩术反对辩证法,以改良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为了揭露第二国际破产的思想理论根源,为革命实践锻造认识论武器,俄语论文,同时也为了实现马克思写作辩证法专著的夙愿,列宁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辩证法。他考察了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到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特别是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写了大量读书笔记、札记、论文和短评,后来汇编成《哲学笔记》一书,这部作品是对辩证法史的全面总结,是唯物辩证法的百科全书,不但丰富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辩证法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和普及。
  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深入考察和略论了人类思想史,明确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概括为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并略论了他们的实质和特点,同时对诡辩论进行略论批判,划清了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准则界限。列宁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他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对于对立面地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1] 列宁吸收了黑格尔对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一致的观点并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思想,提出了三者统一的概念,阐述了三者统一理论的基本内容,他说:“逻辑不是对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对于‘一切物质的、自然地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对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的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 [2] 这表明逻辑学的内容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一致,也同认识论的内容一致。在对三者的关系作了上述考察之后,列宁又来钻研《资本论》,他认为:“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运用于一门科学。”[2] 此外,列宁还略论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抽象性、相对性和直线性。
  二、列宁对于“帝国主义理论”的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撰写了一系列作品和论文,如《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1895)、《对华战争》(1900)、《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和《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资产阶级实业财政家和政治家》(1913),开始探讨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初步得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论断。但是,这一时期,列宁只是从某个侧面略论了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没有进行系统的探讨。
  一战的爆发促使列宁加紧对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新变化进行系统探讨。他吸收了约·阿·霍布森、鲁·希法亨等人的探讨成果的合理部分,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竞争垄断、股份企业、资本积累等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思想进行发挥,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列宁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略论:第一,略论了垄断的产生和发展,列宁认为,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的最新成就”[1],并略论了垄断在资本主义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几种表现形式;第二,略论了金融资本的形成和统治,生产的集中以及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第三,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5],金融资本通过“参与制”和与政府实行“个人联合”来实现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最后,略论了资本输出的特殊意义和时代新变化的基本趋势--寄生性和腐朽性。
  列宁对资本主义时代新变化的略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应用,其科学性已经被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所证明。
  三、列宁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究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根据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变化和俄国的实际情况,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探究。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批判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的建立“欧洲联邦”的口号,他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末,各经济部门和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1] 1916年9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军事纲领》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1]由此可见,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不仅仅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获得胜利,而且还包含着另一层涵义,即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有待于世界革命的完成。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列宁明确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像俄国这样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冲突加剧,造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第二,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致使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别无选择;第三,由于不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不可能担负起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第四,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却具有极强的革命性,有农民为同盟军,有久经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果这些条件汇集起来,可以形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一国胜利论”的提出是列宁冷静清醒略论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共同胜利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也是列宁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夜,列宁总结了俄国革命的经验与教训,阐释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和革命学说,这一成果具体体现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首先,列宁论述了国家的实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1]其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国家取代资产阶级国家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的论断,“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非通过暴力革命不可。无产阶级国家的消灭,即任何国家的消灭,只能通过‘自行消亡’。” [1]最后,列宁提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论断,他认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其间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都是无产阶级专政。另外,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1916)、《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1920)、《对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1922)等作品中,根据帝国主义时期的新条件、新情况,把民族问题同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问题联系起来,考察并论述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而科学的理论又用于指导伟大的实践。列宁将自己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帝国主义理论、民族解放理论运用于俄国实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继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到失败后,1917年2月又爆发了第二次民主革命,终于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在进行着世界大战,屡遭失败,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当时在国际范围内,两大军事集团正忙于世界大战,国内和国际形势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列宁决定将帝国主义大战转变为国内革命战争,将俄国的革命进行到底,他以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为指导,凭借非凡的智慧和气概,抓住时机,俄语论文,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人成功发动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版本和实践版本。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4-722.
  [2] 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7-290.
  [责任编辑 王玉妹]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