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俄两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2017年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仍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能源合作 1、石油。石油领域的合作是中俄能源领域合作的重点。2004年,俄方通过陆路交通向中国出口石油1000万吨,根据协议,未来几年每年向中国输送石油不少于1500万吨。从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沿岸的石油管道“泰纳线”已开始施工。这是中俄能源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泰纳线”全长4000多公里。一期工程将从泰舍特铺设到斯科沃罗季诺,全长2400公里,俄语论文范文,预计2017年11月完工,届时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根据协议,中国将出资4亿美元,铺设从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支线。也就是说,一期工程完成后,俄罗斯每年通过这条管道向中国输送原油3000万吨。中俄能源合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即从单纯的能源贸易型转向生产加工型转变。根据2017年3月达成的《对于在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准则协议》,双方将于今年底在俄罗斯和中国境内各建立石油合资公司,在俄罗斯境内从事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活动,在中国境内开展石油加工和销售业务。此外,俄罗斯石油企业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共同投资开发东西伯利亚的万科尔油气田和萨哈林大陆架的油气区。 2、天然气。1999年双方签订了管道建设技术经济论证总协议。当时计划铺设从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京斯克天然气凝析气田到中国山东,然后到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年输气量为200亿立方米。2017年3月普京总统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企业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企业对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天然气将通过新建的“阿尔泰”管道由西伯利亚输至中俄西段边界进入中国新疆,最终与中国的西气东输主管道连接。俄罗斯计划铺设东西两条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按照计划,东西两条管道,从2017年起向中国输送200~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到2020年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不少于400亿立方米。 3、核能。根据1992年的协议,俄罗斯援助建设兰州核能浓缩铀工厂,该厂利用俄罗斯设备和工艺对铀进行浓缩。中俄核能合作领域的最大项目是江苏田湾核电站。电站始建于1999年,总投资约265.27亿元人民币。2017年1月第一、二号机组已并网发电,两台机组发电能力为212万千瓦。这将使中国核电装机总容量提高30%。目前俄方正争取参加第三、第四号机组的建设。江苏田湾核电站第一期工程为中俄今后在这一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俄在核能合作方面亦有很大潜力。按中国发展核电站的计划,今后15年至少要修建30座核反应堆。俄罗斯准备积极参与,现在俄原子能建设出口企业正与美国西屋企业和法国海法企业竞标中国四座核反应堆工程。 4、电力。上世90年代,俄语论文,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用于8个热电站的1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10万千瓦,总价值为20亿美元。2017年7月,中国国家电网企业与俄罗斯统一电力股份有限企业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并就输电方式、规模、定价准则、进度安排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达成一致。2017年3月,双方又签署了《中国国家电网企业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有限企业对于全面开展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项目的可行性探讨的协议》。今后在电力方面的合作,设想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扩大边境输电规模,到2017年由俄远东向中国黑龙江省输电,钲输送36亿~43亿千瓦时;第二阶段,到2017年向中国辽宁省电网输电,年供电量为165亿千瓦时―180亿千瓦时;第三阶段,到2017年由俄远东向中国东北、华北输电,年输电量为300亿千瓦时。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输电中国的谈判已进行多年。为此,将架设长度约2600公里的600千伏高压直流电的输电线,年输电量将达200亿千瓦时。目前合作已进入实施阶段。 二、中俄经济科技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中俄双边贸易总额近年来增长很快,但总量不大 2017年俄中贸易再创新高,达360亿美元。照此发展,2017年双边贸易额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是完全能实现。但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中俄贸易的比重只占2%左右。2017年俄中贸易额达到290亿美元,而中国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的贸易额却达到2170亿美元,与美国的贸易额也达到2110亿美元。虽然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8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俄罗斯第4大贸易伙伴,中俄双边贸易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尽管如此,双边经贸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二)贸易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中俄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与两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国对俄出口主要以纺织和轻工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鞋类商品占中国对俄出口额的70%以上。中国自俄进口主要以原材料商品为主,其中燃料能源产品、钢材、化肥、原木及有色金属及其制品、机器制造及运输工具、化工产品、贵重金属及其制品、原木及纸浆制品占了自俄进口总额的近70%。由于两国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短期内,中俄两国商品贸易结构还难以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将是中方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俄方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商品的附加值均较低,贸易规模的扩大将主要依靠数量的增加。改善贸易结构,特别是提高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已经成为我国对俄经贸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2017年中俄贸易额猛增37%,其中能源贸易的拉动影响最为显着。但是,能源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具有不可持续性,同时还受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制约。如果中俄贸易结构不能实现多元化,一旦原材料商品价格下跌,或原油价格继续上升,中俄贸易额很难保障这一增长速度。 (三)贸易逆差问题 在两国贸易中,俄方一直处于大量顺差,中方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且随着贸易额的不断上升,逆差也会进一步的扩大。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及进口所造成的。我国自俄进口的商品是我方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性商品的需求量将会不断的扩大。这关于中国外贸来说,是无力长期承受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也会作用到两国经贸关系的健 康发展。 (四)中俄贸易秩序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贸易秩序的混乱是制约两国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障碍。中俄两国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都未形成有效的行业协调和管理机制,两国国内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的现象必然会延伸到对方市场,导致两国贸易条件恶化。包机包税及存在关税和非关税性的贸易壁垒,灰色清关问题等,作用了双边贸易的加深和规范化。尤其是俄灰色清关未得到有效遏止,中国商品不仅难以通过正规报关渠道进入俄市场,而且灰色清关也给俄方造成了关税和外汇流失、扰乱市场秩序、作用国内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目前中俄高层重视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也提出了许多方法,但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关键在于依赖市场经济制度的保证。通过制度安排消除两国贸易中的不正常现象,减少两国的贸易纠纷。 三、中俄经贸关系发展战略与决策 (一)以中俄国家年为契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中俄国家年是中俄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也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体现了两国领导人和人民发展中俄友好的强烈愿望和巨大智能。中俄国家年活动对两国经贸关系起到了强大的推动影响。中俄经济工商界论坛、俄罗斯国家展、中俄投资促进周等大型经贸活动盛况空前。仅在中俄投资促进周期间,双方签约投资金额就达10亿美元之多。2017年前9个月,中俄经贸额达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全年贸易额达3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俄在华举行了20多个地区的专项推介会,组成100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中国的吉洽会、哈洽会,双方举办了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俄联邦区在华推介活动等大量高水平、高质量、大规模的务实合作活动,为两国实业界、地方省州接触、洽谈意向提供了难得机会。掀起地方交往的热潮。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经济领域显现出蓬勃生机。根据双方组委会制定的初步清单,2017年的“中国年”活动内容将十分丰富。双方将陆续举办10项国家级活动,如中国国家展、中国文化节、中俄立法机构高级研究会、第二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第四届中俄投资促进会等。发展中俄经贸合作优势明显,前景广阔,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具备市场容量大、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合作机制完善、法学基础坚实等优势。双方公司应把握机遇,推进合作,共谋发展,为巩固和深化双边经贸关系作出贡献。 (二)准确把握中俄市场的特殊性。从俄罗斯市场经济的生长发育过程看,俄罗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市场经济了,但它不是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而是尚未发育完全的市场经济。虽然俄罗斯市场经济还没发育成熟,现代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设生成,但市场竞争机制、价值规律已经发挥影响,远比中国彻底。私有财产已经形成,但保障私有财产的严谨的法学体制和机制尚有待出台。实际上,现代资本主义的生长经历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社会”几个历史阶段,才形成了可以自我完善、实行宏观调控的发达资本主义。而俄罗斯,正处于资本积聚到资本集中阶段,要达到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程序尚待时日,至少还需要若干年的时间。那种认为可以在俄全面展开正规化的信用证方式贸易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俄转轨初期,中俄双边贸易主要以易货贸易为主。后来,俄出于加快向现汇贸易转变的考虑,实行了限制易货贸易的政策。但在现汇贸易中,由于银行信用度低,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中常用的信用证等支付手段,在俄罗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中俄双边贸易中支付手段严重不足,不仅增大了出口成本,而且增加了出口商的金融风险;在对西方发达国家出口时,我国公司主要是与贸易商或规模较大的分销商做生意,不仅可以利用现有的分销渠道直接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而且收款风险较低。但在俄罗斯却难以像开拓西方发达国家市场那样依靠现成的分销商。在很多情况下必须到俄罗斯去成立自己的分销公司。由于分销系统不发达造成的这种营销模式,在初期使得中俄贸易的成本相对较高,但从长远看,却给中国的流通公司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巨大机遇,即中国的大型分销公司可能在俄罗斯这个大市场中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 俄罗斯在转轨过程中,政府管理的不规范性对国际贸易领域产生了负面作用。出现了一批官商勾结的“清关企业”。通过正规途径办理入关手续,进口商不仅要付高额关税,而且还要遭受海关人员的种种刁难和勒索。因通关时间过长,造成进口的中国商品款式过时,被迫降价销售,食品则可能腐败变质而无法上市销售。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俄罗斯的通关企业为货主代办进目业务、提供运输和办理海关手续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在将货物运抵俄罗斯后,以少报数量或假报品种的方式偷逃关税赚取利润。而中国公司虽可少交些关税,但因拿不到报关单而承担风险。清关企业的盛行,一方面使俄政府税收大量流失,另一方面,也在进口商之间造成了不平等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由于这些清关企业大多具有很强的高官背景,通过清关企业的灰色通关可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会存在,因此,中国对俄出口政策必须充分考虑这种情况。同时,在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贸易人员签证、贸易汇兑、结算等多个方面,俄罗斯政策均不稳定,使对俄出口公司面临很高的政策风险。另外,执法人员腐败贪婪,侵犯商家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总之,俄罗斯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其市场具有不规范、不稳定、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同时,其市场容量大、流通体系落后,也为中国扩大对俄出口,并且在俄建立有效的市场网络提供了机遇。 (三)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战略。 1、扩大机电产品贸易,改善双边贸易结构。照我出口商品占俄同类进口商品的比例排序,我对俄的出口重点集中在轻纺日用品、初级加工食品及个别化工原料上。而俄的进口商品构成却在发生变化,总体趋势是机械设备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日用消费品的份额相应下降。进口品种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俄罗斯已从进口日用消费品为主的阶段转向了以进口机电产品为主的阶段,而我对俄的出口却长年停留在以轻纺产品为主的日用消费品和简单食品的水平上。这两项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出口利润远远比不上机电产品。而且,随着俄消费品市场的日渐饱和,向俄出口低级加工品将越来越困难,利润也将越降越低。因此,我们要扩大对俄罗斯出口,就必须针对俄市场调整我们的出口商品结构。中俄机电制造业各有优长,互补性强,俄在航空航天、核能、动力设备、采矿设备、金属加工机床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中国在家电、电子、通讯、汽车等领域优势明显。双方可确定重点合作领域,推动实施若干个示范项目;同时,将机电产品贸易与技术转让和投资结合起来,带动联合生产加工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互利双赢。 2、规范双边贸易秩序,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两国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强化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完善法规,创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能力所及的条件下,为两国重点投资项目提供融资和税费等优惠政策,在审批、劳务配额、人员签证、货物通关等方面给予便利。应进一步完善业已建立的中俄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机制。加强“中俄投资促进会议”机制的相关工作,使之成为两国政府、公司在投资领域相互交流与协调的主要平台,成为推动中俄投资合作的长效助力器。同时,还要加强双方沟通与协调,加强内部监管与整顿,积极引导公司逐步走上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促进双边贸易稳定发展。双方主管部门要督促和帮助公司落实签约项目,确保取得实效;要保持经常性的对话交流,及时沟通情况,促进双方地方政府和两国公司的往来,并切实解决双方投资合作中的问题。 3、结合两国地区发展战略,要加强和提升地区合作。近年来,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发展的联邦规划,2017年俄罗斯出台了《经济特区法》,并全面展开经济特区筹建工作,这为中俄扩大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中国正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中俄双方应加快制定地区合作的战略,发展边境自由经济贸易区,将产业、贸易、技术组合起来,使边贸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支撑基础上。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加紧具体项目的谈判和落实,把地区发展战略与开展合作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两国边境地区发展。在完善口岸基础设施,规范边贸秩序、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两国边境和地区间合作潜力。 4、以成熟的国际贸易规范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建设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俄入世的不断临近,给中国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规则框架下推动解决中俄双边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支持俄罗斯加入WTO,以正规的、现代化的国际贸易规范推进中俄经贸合作,是未来双方减少和化解摩擦的重要途径。双方可积极参与建设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推动更多投资项目实施。包括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在内的东北亚经济体形成,是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关键环节。加快解决俄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壁垒问题,解决对中国商品和公司的非关税壁垒问题,将极大推动整个东北亚经济区域的合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