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虽然目前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双方的能源合作与两国能源供需状况并不协调。采取方法推动双方能源合作,成为两国今后工作的一个重,最。从战略角度来考虑,推动双方的能源合作已经成为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提。 二、中俄能源合作的近况 中俄两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情况决定了它们在该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俄罗斯独立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两国能源合作并非始终一帆风顺。近年来,两国虽然加强了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双方的合作依然不甚顺畅,且完全没有体现出双方强大的供需互补近况。 (一)石油领域的合作近况 石油是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重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谈判就未中断过,但由于多种因素进展相对较慢。长期以来,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多停留在贸易油的买卖上,中石油虽对俄罗斯的石油资产数次出击,但均无功而返。2002年,在中国石油企业参与竞购俄罗斯当时的第九大石油企业――斯拉夫石油企业的过程中,被俄方以中石油属国有公司为由,拒绝中国参与竞购,使中俄双方失去了一次开展大型石油资源合作的机会。随后,经过近十年的论证和谈判,被两国视为双方合作“形象工程”的“安大线”输油管道方案又被俄罗斯政府以“环保不合格”为由予以否决。2004年初,俄罗斯反垄断部门叉在审批中石油收购斯基姆尔企业61.8%的股权过程中设置了重重障碍。总之,在跨入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并不顺畅。 在普京担任总统的第二任期内,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7年7月,俄石油与中石油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确立了在油气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基本准则,奠定了长期互利合作的基础。“安大线”输油管线搁浅后,在中国各方的积极争取下,2017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将首先修建到中国的支线。至此,中俄输油管线走向问题终于尘埃落定。2017年4月28日,在普京的督办下,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纳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17年10月29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企业和俄罗斯管道运输企业《对于斯科沃罗季诺一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的准则协议》等能源领域合作文件。根据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200亿-250亿美元的贷款,中国则可以在未来20年中获得来自俄罗斯的3亿吨原油。这条管线将从在建的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线主干线一直延伸到中国边境,预计每年可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2017年4月和5月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俄罗斯境内段和中国境内段分别开工,预计2017年6月前完工。届时,俄罗斯可以通过输油管线向中国运输石油。在输油管线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两国在俄罗斯始终不肯让步的石油上游开发领域的合作有了一定的进展。2017年3月,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企业签订了《对于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准则协议》。该协议包括建立在华、在俄两个公司,即在中国建立一个合资炼油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一个主要进行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公司。合资公司的建立使两国能源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17年6月,中石化获得乌德穆尔特石油企业99.49%股票,开启了中国投资俄罗斯石油资源开发的先河;2017年7月19日,中石油集团企业对外发布消息,该集团通过其全资子企业中油国际(CNPCI),以5亿美元购买了当日在英国伦敦上市的俄罗斯石油企业66225200股股票。虽然5亿美元对中石油和俄石油而言都很少,但是中石油能够参股俄石油的意义重大,不但为以后双方能源合作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中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能源领域的长期发展。在两国不断签署石油合作协议的同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数量也大幅提升。2017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1597万吨,比2017年增长约25%,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1%左右,俄罗斯已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重要来源地。 虽然2017年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扬,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出现了停滞不前的迹象。尽管在2017年俄罗斯依然是中国第四大原油供应商,但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却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且两国先前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在落实过程中也进展缓慢。直到2017年10月,两国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签署了包括《对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内的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将两国能源合作再次推向高潮。2017年2月17日,中俄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能源对话,双方就“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达成一致,并签署了正式协议。2017年4月21日,双方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推动两国能源合作迈上了新台阶,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实现了重大突破。随后,两国政府签署了石油换贷款协议。2017年10月,两国总理第十四次会晤过程中,双方又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企业与俄罗斯石油股份企业对于推进上下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落实了两国近期签署的协议。从目前两国石油合作情况来看,双方在石油领域的合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基于两国的能源现实情况及其意愿,双方在石油合作领域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届时,俄罗斯将成为中国进口石油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中国也将成为俄罗斯石油的重要出口市场。 (二)电力及核电领域的合作近况 中俄两国在电力方面具有较长的合作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两国便开启了电力合作的大门。1988年6月,在国家有关部门及黑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时的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同阿穆尔州电力部门签署了供电意向性协议,明确以“边贸易货”的方式向中国供电,长期合作20年。1988年11月,双方又正式签订了《对于苏方向中方供电、进行经济贸易合作的技术交流等问题的协议》,俄语毕业论文,并很快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急剧增多。而俄罗斯国内,尤其是远东地区电力资源丰富,具有巨大出口潜能,两国电力方面的互补性促使双方加快了合作步伐。1992年7月1日,中俄第一条跨国输电线路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线建成投产,俄罗斯的电能开始通过该输电线路送往中国;1996年7月30日,锡十输电线路(俄罗斯锡瓦基至中国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也正式投运送电。2017年3月,国家电网企业与俄罗斯国家统一电力系统股份企业共同签署了中俄间《深化合作备忘录》,计划逐步实现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电网互联,将俄罗斯丰富的水电输往中国。同年7月,两企业又签署了长期合作协定,中俄拉 开了大规模电力合作的序幕。这一年,黑龙江省首次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俄电。两国电力合作达到一个高点。 由于输电技术、价格等多方面原因,2017年中国进口俄电暂时中断。同期,黑龙江省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俄电也呈逐年下降态势,2017年出现零进口。但是双方在电力领域的合作并未终止。2017年3月,中俄两国电力企业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电网企业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有限企业对于全面开展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可行性探讨的协议》,这标志着中俄两国在电力方面的合作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同年11月,两国电力企业负责人又签署了《中国国家电网企业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企业对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项目第一阶段购售电合同》。这标志着中俄电力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7年10月28日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时,双方决定进一步深化电力领域的合作,包括中俄供电第一阶段项目、俄恢复向中国边贸售电。2017年3月,黑河电业局恢复向俄罗斯购电,当月进口俄罗斯电能6025万千瓦时。此后,从俄进口电能呈现逐月增长的态势。中国海关的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电能超过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了约316倍。据经营俄电业务的中国企业预计,2017年中国对俄购电规模还将进一步加大至10~12千瓦时。 核能合作不仅是两国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体现。中俄两国在核电方面已经合作多年。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时,中俄两国政府签订核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连云港田湾核电站。该项目1999年10月20日开工,一、二号机组分别于2017年5月17日和8月16日投入商业运行。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是中俄两国迄今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2017年11月中俄总理第十二次定期会晤之际,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俄罗斯联邦原子能署对于和平利用核能中期合作议定书》、《江苏核电有限企业和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企业开展田湾二期合作准则协议》等四个核能合作文件,为中俄双方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核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总理本次会晤联合公报指出,加强在核能领域的合作是双边经济合作的一个优先发展方向,双方对该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两国将继续在建设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和浓缩铀工厂方面开展合作,并采取方法落实中俄总理第十二次定期会晤期间签署的对于和平利用核能中期合作议定书。2017年7月,中俄两国举行副总理级能源谈判会议,双方再次强调将全面扩大和深化两国油气、核能、电力等领域的合作,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2017年,田湾核电站一号、二号机组分别完成了交付运行的交接仪式。同年10月,中俄总理第十四次会晤期间,中国核工业集团企业和俄罗斯原子能工业企业代表签署了对于田湾二期项目合作的相关文件,原子能院、原子能企业及俄罗斯核电出口企业的代表签署了有关中国示范快堆项目合作的相关文件。上述文件的签署将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俄两国核能领域的务实合作、对推动田湾二期和示范快堆建设项目起到重要的促进影响,也使中俄两国的核能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三)天然气及煤炭领域的合作近况 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是近年才开始的。2017年3月21日,俄气和中石油企业在北京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企业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企业对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规定,俄方将从2017年起修建对华输气管道,计划从2017年开始,每年向中国出口600亿~800亿立方米天然气。该《备忘录》的签署将使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逐渐走向全面化,中国不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且还进一步扩展与俄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管道建设也马上要投产㈨。但由于价格、气源和俄罗斯国内利益纷争,中俄天然气谈判时断时续,框架协议始终没有最终落实为合同,管线建设进展也十分缓慢。同年4月,全俄罗斯能源论坛――“21世纪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专门讨论了向中国供应能源的议题。会议上,俄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说,到2020年,俄罗斯有能力每年从西西伯利亚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每年从东西伯利亚向中国提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他指出,目前中国及亚太地区国家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占俄罗斯出口能源总量的份额极少,天然气仅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的5%,而石油只有3%。他表示,俄罗斯将大幅提高对中国和亚太地区能源的出口份额,而且还将利用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的石油管线和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阿塔苏一阿拉山口石油管道向中国运送天然气。但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并不顺畅。时隔不久,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表示,目前从西西伯利亚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铺设路线尚未敲定。关于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处于何种阶段以及是否将会途经阿尔泰境内的问题,他回答说:“该项目处于初始阶段,将进行包括生态鉴定在内的所有必要鉴定。” 2017年6月,俄罗斯方面称,由于俄中两国尚未商定天然气出口价格,原定于2017年对华输送天然气的计划将被推迟。2017年10月,第十四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期间,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双方就探讨向中国供应液化天然气的可能性达成一致,签署了对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俄罗斯计划于2017年至2017年开始向中国供应天然气。但是由于价格原因,直至2017年3月中国国家能源局才表示,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完成了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双方已就天然气的价格公式部分基本达成一致。此举意味着,历经四年的中俄气价谈判终于迈过最艰难的一道关口,如果下面的细节谈判顺利,双方可能在2017年9月最终达成一致。中国很快有望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天然气。 由于中国多年来始终是煤炭储藏、生产和出口大国,且在中俄两国边境接壤的省份多是煤炭生产大省。加之中国只是在2017年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因此中俄两国在煤炭领域的合作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很快。2017年6月,两国签署了《中俄对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随后,两国加强了在煤炭领域的合作。2017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煤炭118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13倍之多。俄罗斯成为中国的第四大煤炭供应国。 三、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及启示 可以说,经过多年合作,中俄两国已经建立了能源对话、总理级会晤、能源谈判等多层次、较完善的协调沟通机制,这为两国今后在能源领域合作的顺利发展奠定了比较牢固的基础。另外,国际能源市场与中俄两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近况也会在客观上促进双方加强合作,为两国今后在能源领域合作提供广阔的前景。 (一)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石油是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重点。两国在石油 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双方在该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合作前景。自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至今,又成为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2%,且进口量依然呈上升趋势。对石油的刚性需求必然促使中国政府加大力度采取各种方法确保石油进口的稳定。俄罗斯作为中国的北方邻居和石油生产与出口大国,可谓是中国石油进口的最佳选择之一。2017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4.94亿吨,出口量达2.74亿吨,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而在中国石油进口国中,俄罗斯却排在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之后,位居第四。可见,两国石油贸易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尤其是,在2017年底两国石油管线正式投产运营后,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将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天然气是中俄两国今后能源合作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目前,虽然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更多地体现在文字上,尚未真正落到实处,每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量也非常少,但是两国的现实情况及今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决定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目前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严重不平衡,天然气比重仅占3.4%,远低于世界24%的水平,也低于亚洲11%的平均水平。而煤炭却占近70%,这给中国环境保护造成了沉重的压力。由于同煤炭、石油相比,天然气属比较清洁的能源,随着中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中国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天然气的消费将会出现一个高涨期。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天然气市场今后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虽然目前中国已经同土库曼斯坦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同石油进口渠道比,中国天然气进口渠道则明显单一。况且,随着中国天然气用量的急剧上扬,天然气缺口会日益加大,仅靠中亚各国对华出口将无法满足中国的需求。而俄罗斯在天然气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上均占世界第一。为了寻求天然气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中国市场自然是其不可忽视的。因此,两国天然气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今后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前景。 中俄两国在核电方面的合作已经具有坚实的基础。2017年底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这为中国核电的快速开发提供了契机。目前,我国核电装机仅为906.8万千瓦,核发电量占比仅为2.2%,在30个核电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因此,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日前表示,中国政府2017年制定的到2020年有4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投入运行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定得太低,与现实需求差距过大,因此要予以调整。规划目标可能增至8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今后我国核电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但由于中国在核电方面的技术人员缺乏,因此需要加强与外国合作。 此外,中俄两国在电力和煤炭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随着两国在边境地区跨国电网建设的规模化,俄罗斯对华电能输送将会进一步扩大。在煤炭领域,预计2017年,中国煤炭进口将超过1.7亿吨,成为全球煤炭第一进口大国。而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煤炭储藏国,因此两国在煤炭领域的合作前景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启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石油的对外依赖已经突破了国际警戒线,天然气和煤炭的对外依赖目前虽然不大,但是中国对这些能源需求特有的增长速度,要求我们必须从保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角度去考虑能源进口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俄罗斯是中国能源进口的一个非常合适的合作伙伴,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前景也很广阔。两国多年来合作成败的经验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1、应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角度出发,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目前,中俄两国能源合作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与两国能源供求近况及两国的国际地位仍不相符,且为了加强两国能源合作,中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两国能源合作发展不顺利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除国际能源供应变化和俄罗斯方面的原因外,中国自身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缺乏能源的整体战略规划,是导致我们付出巨大代价的重要原因之一。“安大线”输油管道谈判近十年最终流产,不能说与我们相关部门缺乏整体战略考虑无关。若中国石油公司当时能够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早日与俄方达成协议,或许安大线早已建成通油。中国在对俄石油合作方面也不会很被动。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将能源供应提升至国家战略角度来考虑。2017年5月,中国成立了由国家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几年来,在能源小组的领导下,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取得了重大进展,与多个国家签署了石油和天然气协议,为稳定中国能源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俄罗斯远东输油管线的问题上,中方能够“亡羊补牢”,最终促使俄罗斯同意首先修建到中国的支线;2017年7月,中国石油公司首次获得参股俄罗斯石油企业的机会;2017年9月,两国又就油气、核能、电力方面的合作达成协议。 但总体而言,在2017年9月以前中俄两国能源合作进展不是很大。虽然两国就能源合作签署了一些协议,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协议并未得到落实。从中方来看,我们的公司习惯于从市场角度考虑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而俄罗斯政府和公司则更注重从战略角度来谈合作。尤其是普京担任总统期间,这种现象十分明显。在国际市场对石油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俄罗斯不断抬高要价,以求获取超额利润,这往往令中方公司感觉难以接受,致使两国能源合作发展缓慢。近期,两国以石油换贷款的合作也是一个鲜明的例证。经过三轮艰难谈判,中国最终不得不接受俄罗斯提出的以较为优惠的6%固定利率为俄方提供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罗斯的石油价格则以运到纳霍德卡港口的价格为基准,随行就市。若单纯从市场贸易角度看,中方的确做出了较大让步。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之所以取得较大的进展,也是中方在价格上做出了一定让步的结果。因此,在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进行合作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公司赢利的问题,更要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加快中国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的角度进行决策。 2017年1月27日,中国正式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该委员会级别非常高,由总理温家宝亲任主任,李克强副总理担任副主任,包括发改委主任张平、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总参副总参谋长章沁生等在内的21位部级高官担任委员。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兼任,副主任由能源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具体工作由能源局负责。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相信在该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2、重视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但不能过于倚重俄罗斯的能源 无论是从能源的储藏、生产,还是出口来看,俄罗斯 均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国。2017年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均居世界第一,而这两种能源都是今后中国要大量进口的产品。由于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陆上邻国,因此从石油供应通道的安全来讲,俄语毕业论文,俄罗斯到中国的能源供应通道是中国能源进口较为安全的通道之一。在中国海军力量尚不能完全保障我国海上运输安全的情况下,扩展陆地能源通道是保卫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促使中国必须重视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但俄罗斯的能源发展战略及其处理问题的方式又提醒我们,不能过于倚重俄罗斯的能源。就中俄两国能源产需情况而言,两国应该根据市场的运作方式,本着互利共赢准则进行合作,但俄罗斯看到中国寻求能源的迫切性,因此将对华能源合作作为一种外交战略,一方面使俄罗斯能源公司获得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将能源作为其推行外交政策的手段。在两国能源合作谈判过程中,俄罗斯为寻求利益最大化,经常会无端违约,甚至毁约,结果给中方带来损失。“安大线”的流产即为一鲜明例证。另外,俄罗斯为强化国家对能源的控制,违反合同,强行收购日本和英国公司在萨哈林地区的天然气田的股份,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恐慌;独联体国家近年来的多次“断气”风波,也不能不使我们深思。总之,从以往俄罗斯处理与他国能源合作的表现来看,对俄罗斯我们要有所防备,防止其违约或毁约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中国大力拓展其他海外能源进口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在客观上促进中俄的能源合作。如中国同土库曼斯坦签订天然气协议后,俄罗斯很快就改变了与中国天然气合作的态度。 3、采取方法端正俄罗斯人中的一些狭隘观念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对双方而言,本来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事情,但是在俄罗斯始终存在着两种声音。在多数人为两国能源合作加强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俄罗斯吃了亏,认为中国是在掠夺俄罗斯的资源,担心俄罗斯成为中国的能源附庸。2017年10月普京来华时,中俄两国签署了《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这为俄罗斯天然气市场多元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俄罗斯却遭到一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普京把西伯利亚卖给了中国,西伯利亚即将成为中国的原料附庸。在普京访问中国之前,俄罗斯《独立报》就指出,普京总理此次中国之行在两国能源合作上可能有所突破。如果谈判成功,北京就是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买家。依赖买断买家的风险对俄罗斯来说与日俱增。俄远东问题探讨专家亚历山大・拉林表示,俄罗斯正在变成中国的原料附庸。还有报纸明确指责俄政府将天然气低价卖给中国,甚至有报道竟然将中俄能源合作与欧洲殖民贸易时期相比较。 对俄罗斯人的这种矛盾心态,我们不可小视。如果处理不好,原本在俄罗斯就有一定根基的“中国威胁论”将会再度蔓延。届时,很可能会作用两国多年建立起来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了增进两国民间的相互理解,我们应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加大中国和平发展的宣传力度,尽力使我们的北方邻居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理解中国人民的和平意愿;第二,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中俄两国人民彼此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第三,促进两国民间、学者和媒体的沟通,以减少对我不客观和不利的言论。 [责任编辑:张 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