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俄宗教文化具有鲜明的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两国的教权皆依附于皇权,没有形成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政教关系;中俄的宗教大多是由境外传入的,只有少数宗教是根植于本国土壤的,呈现出了外来型为主、内生型为辅的特征。 官方关于一般平民出家为僧、为道的数量也有严格规定。从明太祖起,限制道士数量,男40岁、女50岁以下禁止出家,采用度牒制度,每三年发放一次,出家人数每府40人,每州30人,每县20人;限制道观数量,各州县只保存释道寺观各一所,并且不允许在家和出家杂处;惩治犯法的道士,明制各府州县道士皆由道录司统领,凡内外道士有不检束者皆从道录司惩治。即使如此,每当朝廷感到宗教势力的发展作用或威胁其统治时,便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暴力镇压,而不允许宗教同专制政权相抗衡或作用其统治地位,如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武一宗”禁佛事件,就是统治阶级对佛教过度发展而采取的打击行动。其中,唐武宗时,拆庙4600余所,僧尼还俗26.5万人,收还田数10万顷,收免税奴婢共15万人,佛教寺院经济受到致命的打击。 从来源上看,中俄两国的宗教大多是由境外传人的,只有少数宗教是根植于本国土壤产生的,呈现出了外来型为主、内生型为辅的鲜明特征。在中国,除道教和民间小宗教外,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等系统宗教都属于外来型的。每一种宗教的传播虽都未受到强制限制,但都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在公元前后的两汉之际,佛教从古印度经中亚传人中国内地。《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说,汉哀帝元寿元年弟子景庐受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经》;汉明帝也曾派人去印度求法,取回《四十二章经》译为汉文。基督教早在唐贞观九年(635年)就由波斯传人,聂斯托利派教会派遣传教士阿罗本等人“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首次来到中国,当时称“景教”。845年(会昌五年),唐武宗灭佛,波及该教,随之消失。元时,蒙古大军西征,基督教再次传人中国,并曾一度兴盛。但随着元灭明兴,基督教再度从中国消失。1582年,耶稣会派罗明坚和利玛窦来华传教,天主教再次传人中国,并且存留下来。清初,俄语论文题目,由于基督教内多明我会反对中国人祭祖拜孔,又几度受挫,外国传教士很难入华。1807年,英国的马礼逊成为第一位来华的基督新教牧师。鸦片战争后,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基督教士大批来华。伊斯兰教最早传人中国是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朝贡使进献。杜环《经行纪》最早记述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教规。但在唐宋时伊斯兰教作用不大,信仰者主要是来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元时,蒙古大军西征带回大批穆斯林,称“回回”,属色目人,伊斯兰教获得较大发展,但在以后的各朝代却多次受官方扼制。犹太人在12世纪来到中国,聚居于开封。中国人尊重其信仰,不歧视他们,后来却被中国文化所同化。摩尼教唐初传人中国。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波斯国拂多诞持《二宗经》来华传教;732年(玄宗开元二十年)敕“末尼是邪见,妄称佛教,既为西胡师法,其徒自行,不须科罚”。此后,在两京及荆扬诸州都建有为波斯人和回纥人使用的摩尼教寺,其徒白衣白冠。唐武宗灭佛,摩尼寺也被毁,教徒被迫还俗。此后,摩尼教成为秘密宗教。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中国从远古以来就有对灵魂不死和天帝鬼神的信仰,秦汉以来盛行黄老神仙方术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当时的道教有两支:一是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一是于吉等人创立的太平道。东晋时道教日渐兴盛,隋唐到明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道教教义、仪式日益完备,形成庞杂的经典体系,在组织上存在全国性的管理体制和道官系统。民间小宗教一般指在民间秘密流行而又为官方所禁止的宗教。中国民间宗教源远流长,始于东汉,宋元以后作用渐大,至明清尤甚。较大的有白莲教、罗教、八卦教等。白莲教原为佛教净土宗的一支,为南宋初茅子元所创立;罗教由山东即墨人罗清创立于直隶密云;八卦教由山东单县人刘佐臣所创。 俄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多神教、萨满教等,其中多数宗教都是从外部传人的。国教东正教在罗斯受洗之前,就已传人罗斯公国。编年史作者根据历史资料断定“公元944年前在基辅已经建立了基督教会”,许多人已成为基督徒,又提到“罗斯国家北部中心诺夫哥罗德早在受洗前已有了主(耶稣)变容节教堂和基督徒之家”。约956年,伊戈尔王公当政时,其夫人奥丽加成为王公政权接受基督教的第一个代表。随后,尽管在斯维雅托斯拉夫大公时屈服于多神教徒的压力,镇压基督教,拆毁教堂,但基督教传人罗斯的进程从未中断,甚至还在加强。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定东正教为国教。天主教在罗斯的传播也是同时进行的。据史料记载,奥丽加曾求助于当时的德意志奥托一世,请求他向罗斯派遣一位天主教的主教。公元961年,天主教修士阿达尔伯特-特利尔斯基主教来到当时罗斯的首都基辅,向罗斯人传播天主教。即使在罗斯成为东正教国家之后,它与罗马之间的联系也没有中断,甚至没有受到特别的作用,教皇继续派遣使节去罗斯。基督新教在俄国的传播过程并不一帆风顺。16世纪上半期,德国进行了宗教改革运动,莫斯科圣三一修道院院长引入福音思想,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受到官方和东正教会的谴责和镇压,基督新教在俄国难有立足之地,也无法建立自己的组织。18世纪后,基督新教开始兴盛起来,亚历山大一世时,把《新约・圣经》翻译成白话俄文,由圣主教公会出版。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德国的垦荒者移民到俄国来,进行传教。 伊斯兰教是先于东正教出现在俄罗斯的:在北高加索是7世纪中叶,在伏尔加河流域是10世纪。在古罗斯接受基督教前,伊斯兰教是布达尔人国的宗教,并在里海西岸确立下来。988年,尽管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东正教为国教,但并没有放弃永远成为俄罗斯社会和文化存在一部分的伊斯兰教。不少穆斯林,特别是政治和经济的上层迁居到古罗斯,产生了许多带有半自治地位的卡西莫夫公国和有名的米舍尔。卡西莫夫于1467年建造了莫斯科维亚的第一座清真寺。 佛教主要集中在今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和特瓦三个共和国,属藏传佛教(喇嘛教)。它于17世纪传人布里亚特一蒙古族地区。18世纪,在色楞格河和霍尔河流域的布里亚特人中出现喇嘛教教会组织,1741年,建立了第一批寺院作为社会宗教中心。卡尔梅克人(我国称土尔扈特蒙古人)是俄国欧洲地区唯一信仰佛教的民族。 11世纪,基辅公国是从德国通往拜占庭途中的商业中心。这里出现了犹太人聚居区,有自己的拉比。1124年,基辅的犹太学者曾为《塔纳赫》作过注释。后来,随着公国的瓦解,基辅犹太人消失。13-15世纪,随着移居到俄国的犹太人,犹太教再度传人。 多神教是东斯拉夫人最早的宗教形式,以鬼神繁多为基本特征,包含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泛灵论、拜物主义、图腾崇拜等内容,并以祭祀、巫术、魔法、占卜为宗教实践的具体形式。萨满教产生于原始公社制度下,是西伯利亚和欧洲北部土著居民的精神承载体、民族文化和民俗的母源,记录着人类在开拓和征服自然的童年岁月中呈现出来的情感、观念、经验、认识。萨满教以残余形态保持到19-20世纪,有的地方存留至今。 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核心价值,而宗教往往又是精神文化的灵魂之一,在重大历史事件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思想导向和引领影响。通过对中俄宗教文化同一性的诠释。让我们在传统认识――中俄专制主义、平均主义、集体主义等具有相似性或亲和力――的基础上,放大视角,俄语毕业论文,给予两国的精神文化以更为深邃的理解。 [责任编辑:初 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