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俄能源外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俄能源外交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双方信任不够,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中俄能源合作还不规范、不稳定、变数大、风险大;中俄在能源价格标准上还存有异议。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中俄共同的原因,也包括中国、俄罗斯各自的原因,甚至还包括美日方面的干扰。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能源外交;中俄;问题
  �中俄之间的能源外交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性的问题,作用了两国能源外交的进一步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双方信任不够,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
  �1、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谈判历时时间长,在具体的能源合作上关于与中国签订有关协议俄罗斯往往犹豫不决,关于双方己经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又决后生变。如,俄罗斯修建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从1994年安大线方案的提出到2004年泰纳线支线的敲定历时10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从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三个转变,中俄两国企业签署的多项对于修建安大线的文件和协定,最终也变为一纸空文。
  �2、俄罗斯精英阶层对开展与中国能源合作的双面性。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加强两国能源合作,占领中国这个稳固的能源进口、销售大市场;一方面又在行动上犹豫不决,害怕中国强大了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此外,中俄双方虽然有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首脑会晤,但仍缺少双方职能部门和相关合作机构的沟通机制。
  �(二)中俄能源合作还不规范、不稳定、变数大、风险大
  �1、将经济合作政治化,为禁止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能源市场俄方擅自改变法学。中俄两国能源企业间的合作应属于经济贸易层面的问题,但俄罗斯却往往给中俄能源合作抹上政治色彩。
  �2、俄国内利益集团的争斗使两国能源合作存在不稳定因素。“在俄罗斯能源问题上,各种社会集团、部门、地区及联邦机构等方面的利益经常不一致”。 利益的不一致导致相互之间的争斗,很容易对两国间的务实合作造成负面作用。
  �3、中俄之间能源运输方式过于单一。通过管道向中国供油供气应该是两国能源合作的最佳方式,但俄中目前的能源运输方式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
  �(三)中俄在能源价格标准上还存有异议
  �中俄在能源价格制定上的不统一,一直是中俄能源外交深入发展的绊脚石。如,2002年12月中俄在原油购买价格上出现分歧,中国希望将原油价格控制在每桶12美元左右(当时的国际原油价格为每桶30美元),遭到俄罗斯拒绝,中俄石油管道的建设时机被贻误。
  �二、原因略论
  �只有找到上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源头上消除中俄能源合作的障碍。
  �(一)中俄共同的原因
  �1、两国之间的全面交流还远远不够。由于两国人民及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交流还不够全面深入,从而导致双方互信度还不够高。而中国对发展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由于俄之前在北约东扩和美国退出反导条约问题上的退却以及在与中国能源合作中表现出的犹豫不决,而同样没有达到一种全民共识。交流的缺乏导致双方在认识层面上的异同,使两国“在战略依存之中互相抱有一定的猜疑和警惕”。这种猜疑和警惕又滋生了“中国能源威胁论”的土壤,无形中阻碍了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导致两国能源合作历时时间长,能源合作虚多实少。
  �2、两国的合作缺乏点面结合、全面务实的纲领性战略政策。中俄双方虽然在能源领域签署了一系列的协定,但大部分只局限于企业之间,缺乏涵盖企业、政府以及各个利益集团点面结合、全面务实的纲领性战略政策,因此目前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还不能完全拓展,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缺乏高效益、大而务实的合作项目。
  �(二)中国方面的原因
  �1、缺乏整体能源战略规划和战略思路。中国对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认识不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完整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作为一个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国,中国缺乏总体能源战略规划和战略思路。
  �2、对当前国际油气市场大国竞争的剧烈性缺乏深刻和清醒的认识。我们对经济高速发展可能带来的能源瓶颈问题缺乏战略预见,能源紧迫感不强,国际竞争意识淡薄,同时缺乏对国际油气市场的探讨,对国际油价的变化规律心中无数,让来到眼前的机遇与自己失之交臂。
  �3、对俄罗斯投资环境了解不够。中石油投资俄斯拉夫石油企业受阻一事表明,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了解还很不够,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探讨尚不足以支持国家对俄罗斯投资的战略性决策。
  �4、缺乏有效的能源协调管理机制。中国没有相应的政府机构和适应国际经济合作的决策机制,决策慢,反应迟缓,或造成国内多家企业在国外不自觉的自相残杀,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中俄能源合作的顺利推进。另外,我国对俄罗斯的相关政策探讨不够,缺少指导对俄罗斯投资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
  �5、国内探讨机构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探讨机构对俄罗斯投资主体的探讨不够,联系太少。中国投资者缺少信息沟通渠道和良性互动机制,缺少探讨机构为他们提供有关探讨信息。探讨机构要在基础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强运用探讨,更好地为实际部门服务。
  �6、投资主体单一,缺乏灵活性。中国在海外进行石油项目投资的主体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有石油企业,由国有石油企业垄断掌握开发一些国外资源,使得投资主体单一。这些投资主体不了解俄罗斯人的心理和俄罗斯形势的变化,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7、对与俄开展能源外交的认识不够。中国虽然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作用以及与俄罗斯能源合作上的一时失意,使一些人情绪化,盲目地对两国能源合作失去信心,从而把与中东国家的合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淡化了对俄能源合作的态度。
  �8、缺乏与俄开展能源外交的战略规划及人才。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中有专门针对同各国开展能源合作人才的培养,而中国缺乏这种既有外交谋略又懂俄语和俄罗斯文化历史背景并且对中俄能源合作有深刻探讨的专门性能源外交人才。
  �(三)俄罗斯方面的原因
  �1、俄政府的利益与寡头集团的利益不一致,缺少沟通。俄罗斯的寡头们虽然并不直接参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最高决策,但他们的作用和力量无所不在。普京曾一度采取惩戒寡头的方法,但实质仅在于约束大多数的寡头和必要的政治姿态,在已经形成的寡头政治制度下,普京的经济作为和政治作为是有限度的。俄罗斯金融寡头的势力在私有化过程中得到不断增强,寡头集团出于自身利益,会采取各种手段对政府的决策进行干扰,对政府政策的走向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力。
  �2、俄罗斯存在“中国威胁论”。寡头集团在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寡头集团的领导者大多数是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对中国的发展保持复杂的心态。他们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内部机制变化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不够了解和理解,更不能主动适应和积极开拓,对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心存疑虑和怨气。俄罗斯一些人士总是担心中国不断强大的经济实力会对俄经济构成威胁,担心中国对俄实行“人口扩张”和“经济扩张”。
  �3、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对外资的进入形成障碍。俄罗斯的税收制度、法学基础、项目审批制度、配套基础设施等对外国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形成了严重障碍。
  �(1)税收。俄罗斯的石油税收占石油价格的45%以上,这种税收制度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 。俄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未来俄罗斯政府将以灵活的税率政策应对油价的变化,如果油价保持在20-25美元/桶之间,石油出口税将是35-45%,如果油价超过25美元 / 桶,出口税将升至45-65%。外国投资者普遍认为投资俄上游领域的新项目基本上无利可图。

  �(2)法学。在俄罗斯实行的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游戏规则,目前法学不完善。俄没有一套完整的与产量分成协议相配套的标准文件,产品分成法问题尚未最终解决,特别是税法和成品分成法有矛盾。此外,俄罗斯法学变动的随意性较大,在中石油参与的俄斯拉夫石油企业的竞标项目中,俄政府和杜马根据自身的需要临时对法学进行修改。目前在俄投资尚不具备完善的法学基础。
  �(3)项目审批。在俄罗斯,一个项目尤其是按产量分成协议开发的项目要经过从地方政府到联邦政府的逐级审查批准,得到批准后,协议合同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和谈判,这些程序复杂漫长。
  �(4)配套设施。外国投资者在俄的油气项目基本上都是基础设施差的油气勘探开发新区,投资大,需要解决油气外输的管线建设等基础配套设施问题。
  �4、俄罗斯对中国战略地位的认识不够。俄罗斯虽然认识到了与中国加强能源合作的重要意义,俄语毕业论文,但在俄能源外交与战略中,中国的地位仍排在美、欧和独联体国家之后,而没有达到与它们平起平坐的地位。
  �(四)美日方面的原因
  �美俄、美日能源合作的趋势对中俄能源外交顺利开展也产生了干扰。
  �1、美国方面。“9•11”事件后,俄美加强了能源合作。2002年5月,在俄美高峰会议上,美国表示对俄罗斯石油感兴趣,决定向俄东西伯利亚和太平洋沿岸投资。美国不支持中俄的“安大线”,从中进行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其一,美国希望控制和获得俄的石油,“安纳线”对美国有利;其二,目前中国进口石油中有41%来自中东,其中主要来自阿曼,而阿曼由美国控制 。美国担心中俄石油管线铺设后,俄语毕业论文,中国从阿曼进口的石油将会减少,美国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其三,美国担心中俄友好合作会降低美国对世界的作用。
  �2、日本方面。日本能源专家曾算过一笔帐,日本提议的安纳线建设费不少于54亿美元,而安大线只需17亿美元。即使修成安纳线,通过管线将石油运至纳霍德卡后,还需要通过油轮再将原油运至东京湾,如此一来,一桶油的运费大概是4.4美元,而将沙特阿拉伯原油运到日本的每桶油的运输成本是2美元。 尽管如此,日本专家认为日本争取“安纳线”是从战略角度来考虑的,即确保日本在中国作用口益扩大的东北亚地区的地位以及能源进口多元化。由于日本对“安纳线”野心勃勃,不顾成本,甚至准备投入110亿美元到管线建设中去,从而作用俄罗斯对石油管道的决定。美日的干扰,使得俄罗斯远东油气管线的决策环境更加复杂,对东北亚地区能源供应的改善极为不利。
  �这些问题的存在,亟需我们探讨应对之策,以使今后两国的能源外交能够顺利开展。(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
  �参考文献:
  �[1] [俄]日兹宁.强晓云、史亚军、成键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5.
  �[2] 梁强.中俄能源博弈中的国家利益[J].南风窗,2017,(5):34.
  �[3] 邱震海.崛起的中俄将如何相处?.省略/special/forum/pages3/forum_zp060401a.html.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