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8月17日普京总统宣布,俄罗斯自即日起恢复已经停止了15年的战略轰炸机例行空中巡逻,以应对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 其二,俄罗斯海军的战略部署出现新动向:作为目前俄罗斯仅存的“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空母舰,在经过了两年的休整后已经正式恢复战斗机的起降。 其三,今年夏天俄罗斯在南方、远东、北方等各地频频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类演习的特点是首先大都在国境线附近展开;其次,所有这些演习都有空军的参与;第三,各种演习以解决不同战区的不同实战任务为目的。 其四,俄罗斯战略力量显示的一个突出之点,是直接以新型战略武器的制作和试验作为重点: 5月29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宣布,射程为5500公里、能够携带10枚不同弹头的新型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RS-24”发射成功。他同时宣布,这一新型武器“能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同日,一种新型的以打击小型目标为重点、射程为50公里~280公里的战术导弹“伊斯坎德尔-M”也发射成功。 6月4日,即在今年八国峰会召开的前两天,普京总统宴请八国记者,亲自宣布:如果美国的反导系统部署在欧洲,那么,俄罗斯“将把导弹重新瞄准欧洲”。 8月初,俄罗斯海军司令宣布,俄海军准备在最近的成功试验之后,与明年开始批量生产最先进的“布拉瓦-M”(又称“圆锤-M”)型的海基洲际弹道导弹。 屡出重拳向西方施压 俄罗斯战略力量在冷战后前所未有的大事展示,显然是有其一系列的意图。如果从稍微长远一点的背景来看,北约东扩乃至于最近两三年中俄罗斯周边国家中所发生的“颜色革命”,自然可以视为俄罗斯在欧洲乃至于全球层面上受到西方挤压的表现。而最近几年来,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形势持续走好和政治形势的稳定也可以认为是有了向西方叫板的底气。但俄罗斯的战略力量显示为什么集中出现于今年入夏之后,还是另有蹊跷。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美国以防止伊朗的导弹袭击为由,执意要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坚决抵制开始,就已经种下了催化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的种子。 就是在此之后,人们听到了普京总统在慕尼黑关于美国的从未有过的尖锐抨击。 但是,俄罗斯战略力量在今年年中的这番大显示,还有其更为深刻的背景。今年6月由俄罗斯提议举行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缔约国的紧急会议,讨论面临崩溃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该条约在1990年签署,在1999年加以修订。虽然根据条约的规定北约国家在常规装备方面保有优势,但当时俄罗斯考虑到经济困难和军费不足,通过达成协议,还是可以降低对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所以,2004年俄罗斯议会批准了这一条约。 但迄今为止,所有北约国家都未通过这项条约,意在以此作为条件,进一步迫使俄罗斯从格鲁吉亚等地撤军,压缩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为此,俄罗斯要求召开这次会议,提出了要让以前属于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加入条约,以限制其发展常规军备等6项建议。会谈的结果以北约各国的拒绝而告终。这一结局显然将使得俄罗斯在欧洲地缘政治与战略格局中有可能长期居于不利地位,这关于国力有所恢复、民意正在重新凝聚的俄罗斯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强硬抗衡后仍要握手言和 此次俄罗斯与西方在军事战略领域所出现的这番较量不仅是冷战后的十多年当中在政治、经济、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上矛盾激化的一个集中表现,而且也是俄罗斯国内大国意识重新有所增长的一个体现:俄罗斯人不再屈服于西方的盛气凌人和强权之下。 但问题在于,俄罗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甘愿与西方决裂?是否从此国际局势就将走向新的冷战? 在普京看来,强硬与抗衡是必要的,但是不必走向绝路。就像他在著名的慕尼黑讲话中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体系的不满和愤怒之后,在而后的八国峰会上,还是出其不意地提出了愿意和美国合作,共同使用阿塞拜疆战略基地的建议,令对手跌破眼镜。 再退一步言之,当今俄罗斯虽然是民意重新聚集,但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进一步恢复国力依然是大多数民众心中都十分清楚的目标。即便是军方人士在一再表达了强硬对抗的态度之后,也还是非常清楚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在军事战略力量方面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恐怕这种差距将是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中俄罗斯战略力量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普京总统当然更加清楚这样一幅现实的图景。(冯绍雷) (8月31日《新民晚报》,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探讨院院长) 延伸阅读 美俄若搞冷战,对中国没好处 美俄精英的相互了解超乎想象 今年恰好是冷战爆发60周年。当许多人都在猜测,甚至期望“新冷战”将要爆发时,美国精英关于俄罗斯却充满着期望、甚至寄予好感。 “不要因为俄罗斯没有充分实现自由民主,就猜测俄罗斯会走向专制。”7月中旬,美国著名战略家、当初因苏联解体而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弗兰西斯・福山在《俄罗斯模式》一文中如此断言。他认为,“俄罗斯的未来不是必然与其过去相关。现代俄罗斯已经筑造而成,国际环境的机遇将会促使俄罗斯做出正确的选择。” 持此观点的当然不是福山一人。几乎是在福山文章半个月后,基辛格,这位冷战高潮时纵横捭阖的风云人物也了一篇题为《不要将普京的主动权排除在外》的文章,文中写道:“美俄面临着同样一个世界秩序,威胁和前途都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能够应对的境界,无论这个国家有多强大……美俄不再为全球领导力而竞争。两国军事设施也不再相互瞄准,而是指向更大的隐患。” 这正是美俄精英相互观察的真实写照。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制度变迁,俄罗斯和美国在社会制度层面有了一些共同点,双方精英在价值观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美俄精英的交往和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这也是维系美俄关系的重要基础。关于一般国际观察者来说,这一基础似乎正在被忽视。 别以为美俄在死磕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对此不解。毕竟,俄罗斯似乎已经被美国逼到“墙角”了,不仅失去了东欧伙伴,而且也失去了中亚、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边界线退缩到300年前,地缘战略空间受到很大的缩减,加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军事力量的大幅度滑坡,大家心里都会有所猜测,“强人”普京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尽管俄罗斯在短时间内不会再度崛起。 普京真的这样做了。他没有藏头缩尾,而是索性撩起衣服,当面向美国展示其强劲的肌肉,显示俄罗斯男子汉的气节,不怕同美国进行力量对抗。事实上,不少人已经忽视了,俄罗斯本身并不愿意成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因为那不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发展以能源为核心的俄罗斯经济,振兴俄罗斯的国力,才是俄罗斯的真正战略方向。但普京之所以这么做,其目的就是要美国正视俄罗斯的存在,并尊重它的战略利益。 事实上,美国的战略对手很多时候是人为制造的,在美国没有从伊拉克、阿富汗脱身之前,美国不可能把俄罗斯设为新的战略对手。这倒不是说美国的力量不够使用,而是指美国最高层的战略决策容量不够。战略对手过多,必然导致美国决策中枢的“死机”。 从这个角度略论,前面的困惑便有些释然,即虽然俄罗斯目前的力量无法同美国抗衡,但是如果它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时间切入点,俄语论文范文,拉开同美国正式较量的架势,美国拿它也没有办法,而俄罗斯反而赢得了一个敢作敢为的大国名声,俄罗斯迫切需要这种声望,以确保它的战略利益特别是战略空间和能源利益不会受到美国的侵犯。这是普京的过人之处。 不必对假想中的美俄“新冷战”庆幸 事实上,近年来,美俄屡屡有所“军事”表示时,有些旁观者就会产生一种“庆幸”的感觉。他们暗自在思考,如果美俄之间出现“冷和平”或“新冷战”,对我们可能有什么好处。在中国,也难免会有人认为,俄罗斯的出头至少可以让中国减轻一些战略压力吧。恐怕未必。关键在于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当前的大国关系和大国利益。 大国和普通国家不同,它的利益概念是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关于普通国家来说,发展经济、获取财富似乎是唯一的利益取向。但大国不一样,它必须在国际政治的大棋局中获得棋手的座次。大国只有成为真正的大国,它的战略利益、经济利益才会得到保障。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大国,它必然具备大国应有的品质。从大国的角度看,中俄之间的明显区别是,前者姿态很低,尽量避免大国的锋芒,但仍然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角和棋手;后者乃需要张扬个性,需要展示肌肉,才能挤入棋手的行列,甚至成为与美国单独对弈的棋手。中国之所以成为重量级棋手,是因为当前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的个性,中国的能量才得以爆发。一旦回到冷战状态,中国必然成为全球大棋局的看客和追随者。回顾历史,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万隆会议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准则”,一度作用了国际体系的话语权,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棋手。但后来美苏冷战加剧,主导了国际局势,中国丧失了棋手地位。冷战终结对中国是幸事,中国成为“和平红利”的受益者,成为“全球化”的幸运儿。 当前中国与西方经济体系的互相依存度非常高,而在政治上中国又与俄罗斯结成了亲密的战略伙伴关系。美俄如果对抗,必然压缩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空间,迫使中国在“东风”和“西风”中做出选择,这不符合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更主要的是,一旦美俄“猫鼠游戏”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主轴,中国将失去一个有分量的棋手的地位,从而变成一个看客,无法在国际游戏规则制订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美俄之间仅仅是在玩“心跳”的游戏,中国就更冤。中国有自己的战略利益、战略目标和战略手段,无需购买门票去观看美俄那些老调重弹的表演。 (8月30日《环球时报》,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探讨所俄罗斯中亚室主任) 俄美军力对比 俄罗斯真的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了吗?不妨对俄美两军实力作一简单略论――除去人、政治的因素。 我们先看看俄美两军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就战略轰炸机而言,美国战略轰炸机主要有B-52H、B-1B、B-2A三种机型,共200多架。俄罗斯约有80架图-95、15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单就两国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航程、时速等指标,算是半斤对八两。但是,美军空军的实战经验丰富,而且B-2A还具备隐形等先进功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甚至笑称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为“老爷轰炸机”。 战略核潜艇方面,美国拥有18艘第四代“俄亥俄”级核潜艇。俄军共拥有12艘第三代战略核潜艇和1艘第四代战略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后者在静音和隐形方面优于美国对手,但可惜只有1艘。按照俄军计划,到2017年增至8艘。 据2017年资料,美国约装备有500多枚陆基民兵III战略核导弹与部分“和平卫士”战略导弹、432枚“三叉戟”海基战略导弹。数量不多的“白杨-M”是俄军路基战略核力量的“撒手锏”。俄前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曾在今年年初称,计划部署总计34枚新型井射“白杨-M”,另外到2017年还将另部署50枚机动型“白杨-M”;他证实,俄罗斯已部署了40多枚井射“白杨-M”。射程近万公里的俄海基战略导弹“布拉瓦”能够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但目前还在试验中,要到2017年才能批量生产。 克林顿曾说,航母是政治的笔尖。只要出现危机,美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航母在哪里”。美军的航母之多让俄罗斯难望其项背,双方数量比为12∶1。 在军力的远程投送上,美军拥有数百架大中型运输机、600架左右的空中加油机,连同海军大型运输舰船、登陆舰,世界上独一无二。而目前俄罗斯只有19艘军舰和潜艇在远洋值勤。尽管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也有用大型、中型运输机,但与美国拥有的数量比,都略显寒酸。 美军不满足于目前的军事领先态势,还计划建造2.5万吨核巡洋舰;以百颗卫星掌控全球战局;建造排水量达5万吨的超级两栖战舰;用洲际导弹投送无人机;功能强于整套军事卫星通讯系统的首颗宽带通讯卫星也即将升空。 美军一年4000多亿美元的军费预算,几乎占了全球军费预算总额的一半。布什曾明确表示,美国的军事技术要领先盟国、先进对手半代至一代。 与之相比,无论在现有装备,还是未来发展计划,俄军都稍逊风骚。(何奇松)(8月30日《南方周末》,作者为上海政法律院政治学系副教授。标题有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