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国家二次洗礼指的是俄罗斯东正教在俄罗斯土地上的复兴,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复兴,表明俄罗斯政权和教权的再度合作。俄罗斯国家的二次洗礼是俄罗斯国家和人民理性和感性的选择。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国家二次洗礼;东正教;信仰;柔性管理 一、信仰是一种需求 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怀特曾经说过,宗教与科学是作用人类的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历史的未来进程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俄罗斯在宗教上走的路,恰如人类对宗教需求的认识。宗教是人的信仰,人类发展史之所以又取消宗教,破除“迷信”的行为,那是因为,人们愿意相信科学,即当以科学的标准看待宗教时,舍弃就成为人的理性之举。 宗教存在的根源在我们看来,就是人类对信仰的需求。没有信仰的世界是可怕的,就像人类,作为人,必须要经历爱情之后,结婚生子。信仰的力量,比之爱情。人们说,爱情是盲目的,那么信仰又何尝不是。虽然盲目,却存在,就这么简单。 唯物主义者之所以成为唯物主义者,因为愿意相信科学,就如相信,人男女肯定要有婚姻一样。而婚姻带来的许多问题,不是唯物主义者能解决的。世界也是如此。唯物主义者可以把人送上太空,甚至可以在另一个星球开辟人类生存的场所。但是,唯物主义的至高点,科技革命带来的非常多的问题,却远不是唯物就能解决的。 二、东正教是俄罗斯人民和俄罗斯国家信仰的选择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俄罗斯国家首次接受基督教,也就是东正教,当追溯到罗斯时期的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执政的基辅罗斯时期。988年全俄受洗,东正教成为国教。东正教教权与政权相辅相成,其间,尽管有起伏,比如,教权高过政权,但高低都显得微乎其微。在俄罗斯,如果想融入主流,就需接受其国教―――东正教,最典型的例子,叶卡捷琳娜二世。 三、前苏联时期各个阶段传统信仰存在的状况 1、在社会主义建立之初,也就是苏维埃时期,宗教的组织成为了政治革命性的组织,教徒参加到了反政府的行列,帮助当时白军,甚至和外国武装干涉者站到一起。“团结起来,不分男女老少,围绕在教会和神职界的周围,保护我们的教会……在此期间,许多神职人员和宗教界人士背井离乡,到了别的土地上继续他们的宗教生活。不管以怎样的理由,有俄罗斯人的地方,只要有可能,东正教徒便设法建立教堂,教堂成为东正教教徒文化上的粘合剂。 2、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也就是十月革命后,列宁秉承俄国过去的老路,试图将宗教信仰与国家政权分离,让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到了斯大林时期,大批有宗教思想的作家,神职人员和宗教徒遭到迫害。那个时期,国家对宗教界的活动在政策上有很多比较严苛的限制。很多教堂关闭,很多神职人员脱下神袍走出教堂,或者信仰者放下《圣经》,拿起马克思、列宁后来是斯大林的作品,加入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劳动大军中来。 3、斯大林执政时期,肃反运动扩大化,在此期间,具有战斗精神的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展开了残酷的斗争,这个时期对待宗教的法学政策,见1929年全俄颁布《对于宗教组织的决议》,决议明确规定,“一切教会、宗教小组,教派、宗教流派和其它各种名称的宗教组织,必须遵守‘教会与国家分离,及教会同学校分离’的法令”,但实际上,法令执行的结果,对宗教的限制有过之,无不及。大批有宗教思想的作家遭到迫害。 4、卫国战争是国家对待宗教态度的转折点,政策由严苛变得宽松。卫国战争把东正教人士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由于无神与有神的对立,从而导致一些人彻底背叛祖国,另一部分,则同人民一道同心同德为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而战。卫国战争期间,全俄东正教代理牧首阿列克西(俗名谢尔盖)以东正教的名义让人们筹集款项,动员俄罗斯人民参加战斗,并为战争的胜利祈祷。 5、赫鲁晓夫时期的宗教政策正如赫鲁晓夫其人一样,表现出了先右后左极大的摇摆性。1959年,大批教堂、修道院和宗教院校被关闭,神职人员大大减少,还禁止青少年进教堂接受宗教教育,禁止给儿童和青年举行圣餐礼和婚礼。(乐峰:2017年:161页) 6、之后的苏联时期的领导人勃日列涅夫,戈尔巴乔夫,对宗教都给与了非常宽的存在空间。勃日列涅夫时期,一批学者开始在共产主义思想和基督教精神寻找共同点,神职人员世俗化,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国家奉行“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致力于改善和教会的关系,同时,在外交上积极和国外的宗教界人士往来,戈尔巴乔夫访问梵蒂冈,与罗马教皇会晤。由于戈尔巴乔夫个人关于宗教的理解和带来的宗教政策上的变化,东正教开始在前苏联的土地上复苏。官员和民众一样可以自由出入教堂,东正教神职人员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四、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国家对传统信仰的态度 叶利钦时期,从根本上改变了东正教的地位。叶利钦执政时期,重新修订了国家的宗教法学条文,1997年颁布了《对于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的法学。 叶利钦出生在一个东正教家庭里,家里父母是虔诚的东正教徒,他一出生就在教堂受洗。虽然受的是无神论教育,但具有深厚宗教情结的叶利钦结婚后,教堂是他和妻子更新思想和洁净心灵的一个地方。叶利钦就任总统时,即接受了治理国家的责任,同时也接受了全俄东正教教会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的重托,即恢复教堂,恢复教堂素有的神圣,恢复修道院。叶利钦看到,俄罗斯国家复兴的基础是人的精神的解放、信仰的真正自由和完全放弃任何意识形态的强制。在他任总统期间,把东正教的节日-主降生日定为全民庆祝的节日,并规定全国放假两天。从根本上改变了东正教和政权对立的关系。 现在的俄罗斯,信仰东正教的人数虽然没有前苏联之前多,但是,从官方、从社会接受面来看,已经显示出它原有的生命力。教堂成为各个地区显著的标志,东正教的节日像平常的节日被普通民众接受,东正教牧首又一次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者,各地官员也都出入教堂,接受主的祝福。 五、俄罗斯东正教信仰复苏的文化基础 东正教在俄罗斯之所以能复苏,原因在于其东正教的文化之根没有被破坏,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东正教虽然在俄罗斯发展为了独立的派别体系,但它属于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其理念的基础来源于《圣经》,如果把《圣经》说成是基督教的理论基础的话,就该说,理论基础仍在;(2)作为东正教的组织机构被保留了下来。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一个月,莫斯科都主教吉洪当选为全俄东正教牧首,不管牧首在俄罗斯处于什么地位,教会的活动如何受到限制(活动范围,财产等都在法学上有了规定),但组织机构一直延续了下来,东正教牧首在前苏联到苏联解体后,牧首(按时间顺序吉洪、谢尔盖、皮缅和阿列克西二世)始终履行着其宗教的职责;(3)东正教大三分之二的教堂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开始对毁坏的教堂进行恢复重建,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民间;(3)宗教思想的传播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卫国战争后,因为宗教界的爱国人士组织的保卫国家活动与俄罗斯人的利益相一致;(4)俄罗斯由于东正教的信仰,创造出了大量的为世界所瞩目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成为了俄罗斯民族的标志,甚至是国家的标志,为宗教在文化上的复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宗教关于俄罗斯现在化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打开俄罗斯东正教的官方网站,我们看到这样的祈祷文:“主耶稣,俄语专业论文,我需要你。感谢你为我的罪被钉十字架而死。我打开我生命之门接受你,就像接受拯救我的上帝一样。谢谢你宽恕我的罪,谢谢你成为我永恒生命的礼物。把我的生命我在你的手中,把我塑造成你希望看到的样子。感谢你,至高的上帝:父,子和圣灵。” 前面已经提到过,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相信上帝,即信神。我们把信仰东正教的人笼统地称为有神论者,而把不相信上帝的人称为无神论者。粗略地看有神论国家和无神论国家的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几个观念上的差别。由此,略论,东正教关于俄罗斯现代化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对于能力:在无神论的国家里,人把自己当成了无所不能的人,称“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因为,相信人,相信人可以作出伟大的壮举。而在有神论国家的观念里,人的力量是及其有限的,人必须靠上帝灵魂的滋养才能获得能量,有神论者把生命,把大自然都看做是上帝的恩赐,断了这恩赐,就没有了眼前的一切。而人与社会的道德基础的根在宗教的信条,即罪,忏悔,感恩,荣耀。 对于罪的观念:不论在无神论国家,还是在无神论国家,都有罪一说,但无神论中的罪与宗教里的罪有着不相同的外延。在有神论者的意识里,任何人都是罪与荣耀的统一体,相信人有原罪,所以,信仰者几乎天天以忏悔、感恩达到净化心灵,而且以被拯救后的感恩和行为来荣耀上帝,这就是宗教内在的精神力量。而在无神论的国家里,让人自认为是罪人,是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关于他们,罪和触犯法学联系在一起,罪和刑法犯罪和坐牢联系在一起,可见,在有神论的国家里,罪的外延要大得多,但自省,宽容,谦卑构成了虔诚教徒的品质。所以,在有神论的国家里,宗教的影响其实是国家刚性管理的辅助工具,即显示出国家体制之外柔性管理的强大力量,而在彻底的无神论的国家里,就缺少这种辅助管理的助手。 在有神论国家,真诚往往来源于自己对自己内心世界和行为的解刨和修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和卢梭的《忏悔录》即是具有宗教思想的两部巨作,托尔斯泰在婚后把所有日记都交给妻子,以示忏悔的心性,交托日记之时的心情,即是受宗教忏悔情结的作用。而在有神论国家里,要让人做到这一点,迫于人文的压力很难。 东正教虽然不是每个俄罗斯人都选择的宗教,越来越多的人忙于工作,顾不上过教会生活。但这正是现代俄罗斯呼唤宗教的原因,因为社会的快节奏和高科技的使用,使得人类在精神和道德上出现了真空。而从宗教上寻找出路是俄罗斯人文化上的自然寻根。净化心灵,为精神找到归宿,这是宗教的一般意义。 在俄罗斯,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上了年纪的妇女,绝大部分是虔诚的教徒,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前苏联解体前,还是苏联解体后。笔者在俄罗斯时,有一个退休的文学老师拉丽莎,在卫国战争中,她失去了几乎全部的至亲,她说,是东正教帮她度过了余下的日子。 世界宗教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信仰宗教最深,最坚定的往往是妇女,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妇女。这也是俄罗斯国家的一个现象,在倡导唯物主义的年代,有许多国家领导人,他们自己不去教堂最祈祷,而他们的祖母,外祖母,母亲早为他们默默地把他们托付给了宗教。以普京为例。 东正教关于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国家,最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是民族(泛指概念)团结的粘合剂。 俄罗斯人有个特点,到了国外,首先想到建教堂,世界各地,只要有俄罗斯人群居的地方就有团结俄罗斯人的教堂。中国,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地都有俄罗斯人修建的东正教教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信仰东正教的人因为这种价值观上的一致性不仅让俄罗斯土地上的人民,也让白俄罗斯,乌克兰,甚至散落在世界上其它地区,比如,俄语论文题目,中亚,哈萨克斯坦,东亚等地的东正教教徒感到归宿感。普京明确表示,这是东正教人们的自发行为,即没有国家强迫,也没有教会组织的强迫,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一种可贵的民族力量,是俄罗斯民族复兴的标志。所以,国家愿意推动并支持这种力量的存在。东正教教堂是俄罗斯文化的中心,往往还是俄罗斯文化的典藏之地,普京所说的支持,应该是物质和文化上双重支持。 其次,俄罗斯的东正教在提高人民的道德精神修养,维护家庭关系和谐,抚养子女,帮助残障人员,监狱的服刑人员上,一直是国家天然的合作伙伴。 再次,东正教还是改善俄罗斯国家与其它国家关系的影响,特别是改善和前苏联解体后独立出去的国家的关系。 七、总结 东正教从诞生以来,就把自己看做是世界的拯救者,承担着《圣经》启示录中拯救者的使命,所以,人类的问题,就是东正教的问题,“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似乎也是东正教作为人类拯救者所要思考的问题。只不过,现在的俄罗斯要比前苏联时期理智得多。俄罗斯的二次洗礼,代表着俄罗斯东正教的复兴,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复兴,复兴东正教是俄罗斯感性和理性的共同选择。 (2017年7月27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一起庆祝罗斯受洗1025周年,为此而撰文) 参考文献: [1]黄海德张禹东主编《宗教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乐峰主编《俄国宗教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