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的复姓与名字[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俄罗斯人名字从深层意义上来讲, 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俄罗斯文化的载体和镜象。如果想更深人地了解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人名字无疑是个很好的切人点。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人;复姓;名字
  [中图分类号]:K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1-0239-01
  俄罗斯人的复姓产生于17―18 世纪。起初,复姓是贵族阶层的特权,俄语专业论文, 是权贵身份的一种象征。自19 世纪起,复姓不再仅仅是贵族的专利,其他阶层的人士也开始采用复姓。姓。复姓的使用还与俄罗斯独特的姓名习俗有关。俄罗斯人的名字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便刻上了该民族文化的烙印。在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其命名方式各有不同。它与俄罗斯文化共同存在和发展。
  一、对于俄罗斯人的复姓
  俄罗斯人的姓氏形成于14 世纪末--15 世纪初, 最先有姓氏的人为封建郡主、大公和大贵族,稍后才是普通贵族和商人。据有关资料记载, 复姓在俄罗斯大约形成于17―18 世纪。起初, 复姓是贵族阶层的特权, 是权贵身份的一种象征。自19 世纪起, 复姓不再仅仅是贵族的专利, 其他阶层的人士也开始采用复姓。复姓的另一种使用情形与俄罗斯姓名习俗有关按照俄罗斯风俗习惯, 女子出嫁后要随丈夫姓。从20 世纪初开始, 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 这一习俗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二、俄罗斯人的命名方式
  俄罗斯人的名字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 便刻上了该民族文化的烙印。在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其命名方式各有不同。它与俄罗斯文化共同存在和发展。
  东正教传人前, 生产力发展和思维水平有限,人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愿望来取名。10世纪古罗斯接受东正教为国教。上至基辅大公,下至平民百姓出生后, 都须接受教会洗礼, 由神甫从当日教历上应纪念的圣徒名字中挑选一个名字。这种教历名都是外来语, 但经过近个世纪的斯拉夫化的改造和强制性传播、使用, 已被俄罗斯民族完全接受。1918年国家颁布法令, 废除了由神甫洗礼和按教历名命名的做法, 婴儿出生由国家登记, 父母可以给孩子自由取名。一时间, 人们标新立异的热情爆发, 以各种方式、措施创造新名。
  三、俄罗斯人的命名准则
  俄罗斯人的名字作为专有化名词, 也像其他语言系统的名字一样, 具有区别于一般语言现象的特点。第一, 专指性。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某个具体的对象。由于俄罗斯人特殊的命名方式,使得名字的挑选余地小, 同名现象很多, 名字的专指性消弱。但是, 名字和父称、连用以及多样化形式, 即一个名字往往有多个小名、爱称、昵称甚至蔑称等,为在同名场合区别同名者提供了方便。第二, 符号性。大多数情况下,名字只是作为一个语言符号,俄语论文, 不与普遍名词的词义发生关系,不引起事物的联想。生活中一般没有人把叫。的女孩和俄语意为“磕睡虫”的词汇意义挂钩。所以俄语名字翻译时只能被音译为另一种语言, 而不能意译, 这体现了俄罗斯人名字鲜明的民族性。
  但是名字绝不是一种随意、单纯的称呼, 它同一个民族的社会活动、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关系密切, 即其不仅具备专指性、符号性的特点, 同时还具有“ 变异性”的特征王建华, 。这种变异性表现为一是意义变异, 即在命名准则上突破符号性的特点, 而有意识地使名字附带某种含义, 传递某种文化信息。二是功能变异, 表现为词的使用功能和交际功能的变异。
  四、俄罗斯人名字功能的变异
  随着某些文学著作的广泛流传, 著作中某些个性化人物的茗字成为一种现象或事物的代名词。如俄国著名的作家、诗人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具有伟大人物的非凡精神, 可是在沙皇时代, 他却感到无所作为, 甚至拿生命当儿戏。类似他这样的人物不在少数, 于是他们便成为第二、第三个毕巧林了。另外日常生活中某些名字由于使用频率高或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已失去人名本身的专指意义而泛指某些不确定的人。
  俄语名字获得泛指意义还有程度更深一步的情况, 即名字由专有名词转变为普通名词, 用来称名与人名有关联的某类事物, 词首的书写形式也改为小写。俄语词汇表中此类名词为数不少。如既来源于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记载的古罗斯诗人朋的名字。这个名字形式的变体只起先既表示古罗斯的弹唱诗人, 又借指诗人所用乐器。而后, 随着弹唱诗人这种职业的消失, 此词现在只表示俄式大手风琴了。时至今日, 又有多少人知道意为“ 披肩大衣“ 的来自率先穿着这种大衣的一个军官的名字呢。
  十月革命后, 俄罗斯人的整个人名系统确立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 名字、父称、姓在交际活动中的应用规则也完善起来。但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异化, 名字在交际过程中的影响也发生了某些功能异化。在俄罗斯人的交往中, 名字最常用的形式就是单独使用, 用于亲朋好友、同龄人、熟悉的人之间的非正式的称呼。当关系十分密切时, 如长辈称晚辈、爱人之间互称, 还常常使用小名或爱称。十月革命前, 贵族、农奴主吃喝自己的仆人或奴隶时常常使用他们名字的蔑称。十月革命后,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没有人再敢用蔑称侮辱他们了。当名字和父称连用时, 表示成年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俄罗斯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普通老百姓与父称无缘。父称类似一种尊号, 只有贵族和上层社会的人士才能享有。所以自古以来, 俄罗斯人形成了一个传统观念父称是荣耀的象征。这样, 现代俄语的交际原则中就有了这样一个标准称呼关系一般、不熟悉的人应使用名字十父称, 以示尊敬、礼貌。如若直呼其名, 则被当作失礼、缺乏教养的行为。但是从年代起,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对俄语产生很大的冲击。俄罗斯人言语行为的人格标准也发生明显了变化名字开始单独出现于正式的场合。这种逆反现象在大众传媒中比比皆是, 俄罗斯人甚至对他们的总统叶利钦也直呼其名。
  参考文献:
  [1]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研讨[M],北京: 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 1999。
  [2]赵敏善,《俄汉语言文化对比探讨》,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年。
  [3]王建华,《人名与文化》,见《文化语言中国潮》,语文出版社,1995年。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