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批评视域下的俄罗斯女性悲剧形象解读[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在俄罗斯文学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著名的作家都曾塑造过典型优秀的妇女形象,从《伊戈尔远征记》中的亚罗斯拉夫娜到《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塔吉亚娜,再到《前夜》中的叶莲娜,她们凭借着自己的善良、单纯、勇敢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在俄罗斯的文学中,也不乏一些悲剧的妇女形象,她们的命运多舛也会牵动着众多读者的心。本文选取了三个妇女形象进行略论,她们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如出一辙。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悲剧 妇女形象 卡捷琳娜 安娜.卡列尼娜 那斯焦娜
  进入俄罗斯文学,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多余人,小人物,新人,优秀的妇女典型,她们性格各异,经历不同,正因为她们的存在,俄罗斯文学才更加丰富多彩。而另外一些群体的存在,也同样地使俄罗斯文学熠熠生辉。这其中便包括悲剧的妇女形象,而卡捷琳娜,安娜,那斯焦娜则是这些悲剧妇女的典型代表。
  悲剧妇女形象之一:卡捷琳娜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大雷雨》一问世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女女主人公卡捷琳娜更是一度成为了人们的关注探索的对象。卡捷琳娜自幼生长在一个愉快、自由、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时她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无所顾虑。她的那种爱幻想、富有诗意而又爱好自由的性格正是这样形成的。但是婚后的生活渐渐吞噬了卡捷琳娜的情怀。两年来婆婆专横残酷、伪善满脑子的陈规旧俗,无时不刻的刁难着她,虐待她。而软弱的丈夫关于卡捷琳娜的待遇也是爱莫能助。而这时,在她的生活之路上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鲍里斯。她内心的热情迸发了。她爱上了鲍里斯,虽然她知道这种爱情只会带来悲惨的结局,但她仍旧为了爱而奋不顾身,因为他把鲍里斯看成了帮她摆脱“黑暗王国”可怕处境的救命稻草。但是,卡捷琳娜想错了,鲍里斯没有帮助她。在一切希望趋于破灭之时,卡捷琳娜选择了死亡,她纵身跳入了伏尔加河,坚决已死来向专制暴虐势力表示抗议。
  卡捷琳娜天生就是个刚烈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面对婚后不幸福的生活,她的内心深处渴望真正的爱情,但是她又深陷“黑暗王国”不能自拔。对爱情与自由的憧憬使她勇敢地站了起来。卡捷琳娜的行为和天性保持着和谐,即使社会招致毁灭的后果,她不愿违背自己的天性。她用行动见证了曹禺对悲剧精神的精辟概述:“有崇高理想的、有宁死不屈精神的人,才成为悲剧的主人。要有所欲,有所取,有所不忍,有所不舍,这种人,才有悲剧精神。”
  然而,卡捷琳娜的性格又具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卡捷琳娜笃信宗教,关于宗教的“原罪意识”,“忏悔情节”“超越情怀”等早已铭记于心。在她热烈的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她的内心又十分复杂。他认为,她不爱丈夫而爱上鲍里斯是一种罪恶,带着这种罪恶去见上帝是可怕的。一方面她向往自由,自发地争取生活的权利。另一方面宗教的偏见又组织他去做积极的反抗。生活在19世纪的卡捷琳娜没有意识到对爱的渴望,必然会走向背叛,他是别无选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剧,每个人都只是自己命运的拯救者。她无法使自己的良心在丈夫面前得到安宁,从而陷入了痛苦的自我谴责中。
  卡捷琳娜选择了死亡,但是这种死亡同样也是一种抗议,是对婆婆等人的道德观的抗议,也是对当时专制社会的抗议。她的反抗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勇敢,刚毅的性格。而是有这种性格的人民是不会长期受压迫的。卡捷琳娜的悲剧也成就了“黑暗王国”中“一线光明”的美誉。
  悲剧妇女形象之二:安娜・卡列尼娜
  说道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悲剧也令众多读者感慨不已。从小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安娜・卡列尼娜似乎一直在演着一幕幕悲剧,父母双亡,之后又嫁给了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人,而且还比自己大了整整二十岁。婚姻的不幸使得安娜与卡捷琳娜一样渴望一场真正的恋爱,直到她遇到了渥伦斯基。与渥伦斯基的相恋,使安娜感觉到了自己的人生并非毫无意义。然而,这种恋情是当时的社会所不允许的,上流社会鄙视她,丈夫远离她,就连渥伦斯基在最后也冷落她。安娜的灵魂自始至终都受着折磨,她绝望之时选择了死亡,她在临终前饱含怨恨,她喊出“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在安娜的悲剧中安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她的经历使她从一个低级趣味的失足女人变成了一个真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性。失去父母,嫁与贵族。在与丈夫卡列宁八年的婚姻生活中,安娜相夫教子,恪守妇道。虽然她比上流社会中的女性安分得多,但是她的生活并非充满了色彩。八年的光阴安娜的活动范围是那样的狭窄,或许她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安于近况,去反抗、去争斗似乎永远不会发生在安娜身上。但当安娜爱上渥伦斯基后,她的性格开始转变。在那贵族社会虚伪的泥潭里,她挣扎着,她极力地想得到超脱,开始想要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她意识到,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人生活的点缀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俄语论文网站,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中,希望找到一条路来彻底解放自己。为此,她不惜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他最疼爱的儿子。这一个转变的过程也使得安娜的悲剧的内容更加丰富而深刻。
  安娜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与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道德观念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这是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而把安娜逼死的其实不止是卡列宁、渥伦斯基等人,还有站在他们身后的黑暗却又强大的整个上流社会。上流社会假手卡列宁对安娜的爱情追求给予了严酷的惩罚,无情地把安娜推上了悲剧的道路;上流社会又假手渥伦斯基,戏弄了安娜真挚的感情之后,进一步把安娜逼向悲剧的结局;在与上流社会的斗争中安娜输的一败涂地,因为找不到支持,她不能振奋自拔,更找不到强大的可以依靠的力量来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与之抗衡,万念俱灰之下,安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悲剧妇女形象之三:那斯焦娜
  相比于卡捷琳娜、安娜・卡捷琳娜的悲剧,《活着,可要记住》中的女主人公那斯焦娜的悲剧略有些不同。那斯焦娜没有爱上过别的男人,除了自己的丈夫安德烈。或许这也同他从前的经历有关。那斯焦娜是一位身世坎坷心地善良的姑娘。但16岁失去双亲后,他成了乞丐沿着安卡拉河行乞,到了姑母家也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她嫁给安德烈不是出于真爱,但是安德烈给了她一个家,她从此不必再过乞讨的生活,从此不在寄人篱下,从此有了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她十分珍惜自己的家庭,虽然丈夫有时打骂他,婆婆虐待她,但她都可以承受。当丈夫从战场上逃回来时,她尽力维护自己的丈夫,不让他被村里人发现。当那斯焦娜有了身孕并得到了无法隐瞒的程度时,为了保护丈夫,他宁肯谎称自己不负,也不肯供出丈夫,事情败露之时,俄语论文网站,那斯焦纳选择了投河自尽。
  那斯焦娜的性格与她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父母早亡,因为沿街行乞,所以他对家庭的理解与众不同。在她的眼里,完整的家庭胜于一切,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丈夫的打骂,婆婆的虐待,她都可以忍受,因为至少她还有个家,还有自己的家人,成婚后的那斯焦娜因为没有生孩子而为此感到内疚与自责。丈夫去了前线之后,她像其他妇女一样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聊以自慰的是她没有像其他妇女那样再加上孩子的负担。但她仍然希望丈夫能后回来,能生个孩子,结束自己受歧视的地位,并且能够体味做父母的幸福。这个将家庭幸福看得胜于一切的女人或许看上去有些愚蠢,但是这并非不可原谅。
  导致那斯焦娜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得不归咎于她的丈夫安德烈。这个人在祖国与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却没有把自己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甚至抛弃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不说,还间接的害死了那斯焦娜。而在我们对那斯焦娜抱有同情之余,我们也不得不对他的行为表示深深的遗憾。应当说,她本人对自己的悲剧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拉斯普京曾经这样评价过那斯焦娜 “这是一位最具有俄罗斯心灵的妇女,她是位不引人瞩目的妇女,是位善良、忠实、无私的生活的妇女。”确实,那斯焦娜也正是通过自己的悲剧向丈夫及所有人显示了自己的无私,同时也从侧面反射出了丈夫的软弱、无能。
  三段悲剧,三个悲剧妇女形象,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的同时引发了人们的无限思考。诚然,她们已成为了俄罗斯文学中的经典形象。而我们要在经典形象中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参考文献:
  [1]俄罗斯文学简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郑体武
  [2]俄国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曹靖华
  [3]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毓榛
  [4]范会芝 《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形象略论 2017年6月 (2)49
  [5]晓帆 论俄罗斯文学史中妇女形象的人道主义激情 外国文学探讨 1998(1)51
  [6]赵麦玲 从人道主义看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新西部》2017(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