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生课程设置探寻[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随着中俄关系步入历史最佳时期,我国对高层次俄语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以探讨为代表的高水平俄语系人才的培养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俄罗斯文学方向课程设置为例,探索俄罗斯文学的培养模式。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生;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1-0066-02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俄语系也再次成为我国高校的热门专业。目前,国内有近100所高校开设俄语系,然而拥有俄语语言文学招生与培养资格的院校依然屈指可数。其中,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较为完善的本、硕、博培养体系。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俄罗斯文学方向课程设置为例探索俄罗斯文学培养模式。
  一、立体复合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分段式的教育体制,也即分为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探讨生教育。探讨生教育又分为探讨生教育和探讨生教育。是最高学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普通高等院校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探讨所的教学与探讨岗位的专业化高层次人才。也就是说,学习阶段旨在夯实和提高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系统专深知识和科学探讨措施。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与课程设置有着紧密联系。黑龙江大学俄罗斯文学方向生课程设置体现出全面、立体的特点。
  俄罗斯文学方向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俄国文艺理论原著选读、俄罗斯文学原著文本选读、白银时代作家专题探讨、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专题探讨、俄罗斯文化专题探讨、20世纪西方文论等课程。选修课包括俄国宗教哲学、洛谢夫美学理论等。
  从授课语种角度看,课程设置体现了俄文授课与中文授课并重的思路。众所周知,结束本科阶段学习,进入和阶段学习时,学生的口语能力往往呈下降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习目标的改变,即从注重实践能力锻炼转向侧重于理论基础的积淀,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与各个学习阶段的课程设置不无关系。本科阶段的专业主干课是俄语精读,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掌握和应用能力;硕、博阶段理论课和专题课占据主要地位,这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口语的训练,从而可能导致口语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开设俄国文艺理论原著选读和俄罗斯文学原著文本选读这两门课有助于扭转学生口语能力下降的趋势,给学生提供掌握理论知识与锻炼口语同步进行的机会。理论原著与原文文本的阅读与探讨是俄罗斯文学方向生区别于其他类似专业生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原著研习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由于翻译过程中的误译而导致的错误理解,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精髓。
  从课程内容角度看,课程设置体现了专业为主,相关内容适当拓展,文学理论与文本略论并举,以及以俄为主,兼顾西方的特点。
  “文学属于那类所谓简单的,或者称之为单一成分的艺术……但与此同时,文学又与那些将若干种不同的形象载体集于一身的综合(多成分的)艺术紧密关联”[1]。文学名著不仅彰显了作家对永恒命题的深沉哲思,还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人文风貌,因而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才被公认为“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2]。换言之,文学探讨不仅仅需要文学理论基础,还需要哲学、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文学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对文学著作进行深度阐释必然涉及大量的文史哲知识。俄罗斯文化专题探讨、俄国宗教哲学、洛谢夫美学理论等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和选修课显然十分必要和适宜。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强化学生关于俄罗斯社会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宗教哲学和美学素养。显然,宗教哲学与美学知识又会促使文学探讨进入更深的层次。
  文学理论是文学探讨的指导,也是文学阐释合法性的前提与依据,文本略论则是探讨的实践。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20世纪西方文论、俄国文艺理论原著选读、俄罗斯文学原著文本选读等课程不仅体现了文学理论与文本略论不可偏废的准则,而且兼顾了西方文学理论与俄罗斯文学理论。不可否认,新批评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许多文艺理论缘起于西方,其后才进入俄罗斯文学界,进而风靡全球。因此,将西方文论纳入生课程之中显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真正做到厘清文学理论的起源与流变。
  从课程形式角度看,专题课与非专题课有机结合。如果说非专题课侧重于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做出高屋建瓴的引导,使学生对该领域拥有总体把握,那么专题课则就单个专题进行纵向深挖、开掘。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鉴于此,对文学思潮与代表作家的泛泛了解显然不符合生的培养目标,专题课有助于师生就某一专题展开较为深入的解析。同时,在各个专题准备阶段,学生必然要大量涉猎与该专题相关的文献。相关文献的收集与横向对比阅读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这些环节与论文写作过程高度重合,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也为课业论文和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
  二、互动演练的教学模式
  俄罗斯文学教学目标是培养能胜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教学与探讨的高层次俄语专门人才。换言之,的就业渠道大多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教学和科研两大基本能力。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文学授课采取教学互动的模式。学生根据老师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前准备,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堂发言稿,俄语论文,然而在课堂上发言,最后老师点评并总结。这种授课模式的突出优势如下。
  1.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准备环节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经过独立思考,写作发言稿。所有这些步骤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都需要认认真真地准备。当结束该专题时,学生往往能收获颇丰,获得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种情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关于科研工作的兴趣。
  2.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课前准备的发言稿究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论文提纲。也就是说,准备发言稿就是加强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训练的过程,俄语论文题目,是在实践中探析适合自身的探讨措施的过程。同时,发言稿作为论文提纲可以进一步充实、完善,形成独立的小论文。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文科探讨生必须以独立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2-3篇学术论文才能取得论文答辩资格。准备课堂发言稿不仅为写作学位论文奠定基础,而且可以将小论文作为课业论文以获得该课程的学分,甚至可以将其反复修改、完善,最终成为能够的学术论文。   3.获得教学技能提升。课堂发言是课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以最平素、简洁的语言阐释自己的观点;同时,发言者作为临时教师势必要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自己的发言内容和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求张弛有度、详简得当,且控制好时间。简而言之,课堂发言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关于课堂的掌控能力,提高发言者的教师技能和素养。
  4.加强师生沟通,不断改善课堂氛围。老师点评是课堂的重要环节。老师将会就发言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而在这种学术争鸣和观点的对撞往往会擦出新的灵感火花,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意。同时,较为自由的课堂氛围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有助于师生之间进行随心所欲的交流和沟通。
  三、改进俄罗斯文学课程设置的建议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是我国俄语教学的“大本营”和俄语教学改革的“桥头堡”。毋庸置疑的是,黑龙江大学俄罗斯文学生培养体系已经相当完善,课程设置呈现立体复合的特点,教学模式则注重互动,兼顾学生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技能的培养。然而,与其他拥有俄语语言文学招生资格的外语类高校及综合性大学一样,黑龙江大学俄罗斯文学探讨生课程设置存在一些瑕疵和被忽略的“死角”。
  (一)强化独立的文学批评立场
  俄罗斯文学拥有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与此对应的俄罗斯学界对文学评论具有强大的传统。中国学界关于俄罗斯文学的探讨具有较好的基础,却依然较为薄弱。同时,“无论是专家论著还是一般的评论”,都容易陷入“俄罗斯学者的价值观、理论和语调”的节奏。换言之,独立的文学批评立场的强化与凸显显得必要且紧迫。这种独立的文学批评立场根植于传统的中华文化,也就是说,加强文化国粹的吸收与应用是形成独立文学批评立场的必由之路。鉴于此,俄罗斯文学课程中加入有关中国文化的选修课似乎不失为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相比较而言,各高校的文学院更为注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且往往开设相关的课程。因而允许包括俄罗斯文学生在内的外国文学生选修文学院的相应课程必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国学素养,进而有助于培养立足于本民族的独立文学批评立场。
  (二)拓宽文化视野与文学背景
  俄罗斯是西方文明还是欧亚文明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且至今尚无定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有着难以隔断的联系。俄罗斯从来就不是文化孤岛,而更像是文化沟通的桥梁和各种文化的汇集之所。换言之,探讨俄罗斯文学而绕开西方的文学和文化背景是不明智,也是不可取的。俄罗斯的东正教来源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而宗教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极其密切。同时,俄罗斯文学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的哲学思潮大多由西方传入,借助于文学著作阐释哲学思想又是俄罗斯文学的显著标签,乃至于很多著名的俄罗斯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哲学家和思想家。换言之,将俄罗斯文学置于欧洲文学和文化视域下探讨是必然选择。加强欧洲文化与文学知识的储备关于俄罗斯文学探讨者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增设和强化欧洲文化与文学相关的课程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俄]瓦・叶・哈利泽夫;周启超等译.文学学导论[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曹靖华.俄国文学史: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