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第1-5页 Abstract 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9-22页 一、语言的概述 第9-11页 (一)语言的界定 第9-10页 (二)语言的成分 第10页 (三)双语与双语者的探讨 第10-11页 (四)双语的语义表征 第11页 二、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模型 第11-15页 (一)独立表征理论 第12页 (二)共同表征理论 第12-14页 (三)混合表征 第14-15页 三、双语语义表征的实证探讨近况 第15-22页 (一)核心变量的控制 第16-20页 (二)探讨范式的使用 第20-22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 第22-27页 一、已有探讨的局限 第22-23页 (一)实验范式的不足 第22页 (二)不同语系或语种类型 第22页 (三)实验材料的词汇选择 第22-23页 二、本探讨的创新 第23-24页 (一)实验范式的创新 第23页 (二)语种类型的创新 第23-24页 (三)实验词汇选择的创新 第24页 三、探讨目的 第24页 四、探讨构想 第24-25页 五、探讨假设 第25页 六、探讨意义 第25-27页 (一)理论意义 第25-26页 (二)实践意义 第26-27页 第三章 实验材料的筛选 第27-31页 一、单义-多义词的材料选取 第27-28页 (一)词频选择的标准 第27页 (二)词汇的语义相关性问卷 第27页 (三)词汇的熟悉度问卷 第27-28页 二、具体-抽象词的材料选取 第28-29页 (一)词频选择的标准 第28页 (二)词汇的语义相关性问卷 第28页 (三)词汇的熟悉度问卷 第28-29页 (四)具体抽象程度问卷 第29页 三、预实验 第29-31页 (一)平均反应时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略论 第29-30页 (二)平均正确率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略论 第30-31页 第四章 实证探讨 第31-52页 探讨一 中俄双语者高频多义词的语义表征探讨 第31-42页 一、探讨目的 第31页 二、探讨措施 第31-33页 (一)被试 第31页 (二)实验设计 第31-32页 (三)实验程序 第32-33页 (四)统计工具 第33页 三、单义多义词的探讨结果 第33-38页 (一)中俄双语者高频多义词与单义词的语义表征异同比较 第33-36页 (二)中俄双语者高频多义词语义表征的年级异同比较 第36-38页 四、讨论 第38-41页 (一)语义相关性对中俄双语者高频多义词语义表征的影响 第38页 (二)启动类型对中俄双语者高频多义词语义表征的影响 第38-39页 (三)高频多义词优势效应不存在的略论 第39-40页 (四)年级对中俄双语者高频多义词识别的作用 第40-41页 五、小结 第41-42页 探讨二 中俄双语者高频具体抽象词的语义表征探讨 第42-52页 一、探讨目的 第42页 二、探讨措施 第42-43页 (一)被试 第42页 (二)实验程序 第42页 (三)统计工具 第42-43页 三、具体抽象词的探讨结果 第43-48页 (一)中俄双语者的高频具体词与抽象词的语义表征异同比较 第43-45页 (二)中俄双语者的高频抽象词语义表征的年级异同比较 第45-48页 四、讨论 第48-51页 (一)语义相关性对中俄双语者高频具体-抽象词语义表征的影响 第48页 (二)启动类型对中俄双语者高频抽象词语义表征的影响 第48-49页 (三)高频抽象词优势效应存在的略论 第49-50页 (四)年级对中俄双语者高频抽象词识别的作用 第50-51页 五、小结 第51-52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第52-55页 一、结论 第52页 二、启示与不足 第52-55页 参考文献 第55-58页 附录1 第58-59页 附录2 第59-60页 附录3 第60-61页 附录4 第61-62页 附录5 第62-63页 个人简历 第63-64页 致谢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