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四个时期论述元代以来的古汉语虚词探讨。元代至清代“小学”时期的虚词探讨,特点是从训诂或修辞的角度来探讨虚词,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语法的探讨,但其中一些论述已经触及到语法的问题。出现了《助语辞》、《虚字说》、《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重要作品。
《马氏文通》及二十世纪初期的虚词探讨,总体看受西方语法的作用大,其代表人物是马建忠和杨树达。马氏的虚词探讨揭示了古汉语虚词的很多特点,在探讨措施上许多经验值得借鉴。杨氏对虚词语法探讨重视虚词的分类,他的虚词探讨重视传统训诂法的运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虚词探讨,力图摆脱西洋语法的作用而探究汉语虚词自身特点的阶段。其代表人物是王力、吕叔湘、高名凯。其突出特点是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探讨古汉语虚词,其探讨成果、探讨措施至今仍有作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虚词探讨。人们逐渐认识到虚词的性质应该从语法的角度去认识,同时还总结出了虚词的一些附加特征,人们已经探究虚词新的分类,在探讨措施是的一个突出特色是统计法的应用,而虚词探讨的视野更加开阔,泛时和断代探讨、历史探讨、专书探讨、理论探讨相继展开。其成就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越前代。
【关键词】:元代以来 古汉语虚词探讨 虚词的性质 虚词的范围和分类 虚词探讨措施论
提 要2-3 Abstract3-7 1 . 绪论7-10 1.1 本文探讨的性质和范围7 1.2 前人已开展的工作7-9 1.3 本文探讨的措施9-10 1.4 本文探讨的意义10 2. 元至清代“小学”时期的虚词探讨10-30 2.1 元代以前虚词探讨简论10-12 2.1.1 先秦两汉是虚词探讨的兴起阶段10-11 2.1.2 魏晋南北朝时期虚词探讨进一步发展11 2.1.3 唐宋时期的虚词探讨达到质的飞跃11-12 2.2 元至清代“小学”时期虚词探讨概况12-15 2.2.1 元代的虚词探讨12-13 2.2.2 明代的虚词探讨13 2.2.3 清代的虚词探讨13-15 2.3 虚词的分类、范围和性质15-18 2.3.1 虚词的分类和范围15-16 2.3.2 虚词的性质16-18 2.4 虚词探讨的措施18-27 2.4.1 探讨措施的两个角度:训诂学的和修辞学的18-19 2.4.2 训诂学派的探讨措施19-25 2.4.3 修辞学派的探讨措施25-27 2.5 虚词探讨之局限27-29 2.5.1 重视实用,忽略理论探讨27 2.5.2 术语混乱,界定不严27-28 2.5.3 不分时代,西语毕业论文,古今杂糅28 2.5.4 虚词探讨严格讲不能算作真正的语法探讨28-29 2.6 小结29-30 3. 《马氏文通》及二十世纪初期的虚词探讨30-45 3.1 虚词探讨概况30-32 3.2 《马氏文通》的虚词探讨32-39 3.2.1 虚词的性质和分类32-33 3.2.2 虚词的收字范围33-34 3.2.3 《文通》对古人虚词探讨的继承34-35 3.2.4 虚词探讨受西方语法的作用35 3.2.5 揭示古汉语虚词特点35-37 3.2.6 马氏的虚词探讨是结合语义而进行的37 3.2.7 《文通》虚词探讨结合语用进行37-38 3.2.8 比较和综合是马氏虚词探讨的重要措施38-39 3.3 杨树达先生的虚词探讨39-45 3.3.1 概述39 3.3.2 虚词的性质和范围39-40 3.3.3 虚词探讨所谓的比较40-41 3.3.4 虚词探讨重视分类41-42 3.3.5 重视应用训诂措施探讨虚词42-44 3.3.6 有关虚词的省略问题44-45 3.4 小结45 4.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虚词探讨45-68 4.1 三位汉语语法探讨的代表人物45-46 4.2 王力先生的虚词探讨46-58 4.2.1 语言的精神行为和语象46-47 4.2.2 叶斯柏森的理论作用47 4.2.3 虚词的意义标准47-49 4.2.4 虚词作为语法成分是语法律的主要探讨对象49-50 4.2.5 汉语虚词探讨重视特点的发掘和语法探讨的比较法50-51 4.2.6 汉语虚词的分类和特点51-58 4.3 吕叔湘先生的虚词探讨58-64 4.3.1 虚词性质的意义标准58-59 4.3.2 虚词的分类59 4.3.3 古汉语虚词与语法结构及语法意义59-61 4.3.4 重视比较法探讨文言虚词61-62 4.3.5 虚词和结构转换62-63 4.3.6 具体虚词论述之特色63-64 4.4 高名凯先生的虚词探讨64-67 4.4.1 虚词是以“词”的形式表达语法范畴,是语法律探讨的对象64 4.4.2 汉语虚词探讨在汉语语法探讨中有特殊地位64-65 4.4.3 汉语虚词的分类65-66 4.4.4 汉语虚词探讨应注重自身的特点66-67 4.4.5 虚词的历史探讨67 4.5 小结67-68 5.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虚词探讨68-109 5.1 虚词探讨概述68-69 5.2 虚词的性质和范围69-78 5.2.1 虚词的性质69-74 5.2.2 虚词的范围74-78 5.3 虚词的类别78-93 5.3.1 虚词分类是语法律家着力论述的地方78 5.3.2 虚词内部的两分法78-79 5.3.3 副词的分类79-83 5.3.4 介词和连词是否要别类83-85 5.3.5 助词和语气词的类别85-88 5.3.6 几个具体虚词的归类问题88-93 5.4 虚词的历史探讨93-99 5.4.1 语法的历史探讨93 5.4.2 虚词的历史探讨93-94 5.4.3 《汉语史稿》的虚词发展探讨94-99 5.5 泛时和断代虚词探讨99-100 5.6 专书虚词探讨100-103 5.6.1 专书虚词探讨概述100-101 5.6.2 何乐士先生的专书虚词探讨101-103 5.7 虚词的理论探讨103-108 5.7.1 古汉语语法的理论探讨103-105 5.7.2 虚词的理论探讨概述105-106 5.7.3 实词虚化的理论研讨106-108 5.8 小结108-109 6. 结语109-111 参考文献111-114 附录114-115 后记115-116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116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116 ,西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