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探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位移是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发生的相对改变。位移事件是位移动体从源点开始到终点结束的一次位移运动。位移事件探讨帮助我们略论不同语言者在描述事件时是如何组织其经验材料的,是目前国内外探讨的热门课题。前人的探讨本文分两方面述评:“位移事件表达的探讨”和“位移动词词化的探讨”。对于位移事件表达模式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探讨仍在探究阶段,对于位移事件各要素进入句法结构时的组合方式的探讨并不多见,这给本探讨留下了很多空间。本探讨描写出位移事件表达的等级、步骤,研讨各概念要素进入句法的组合配置规则,是对位移事件的新视角的探讨。下面遵循本文探讨的步骤、措施,简要介绍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第一,从意义出发,得到“位移事件”的概念。弄清“何为位移”后,从意义出发,得到位移事件的概念。区分位移事件的自移和他移需以形式为标准,区分自主和非自主以语义为标准。 第二,略论位移事件的概念结构,得出基本的事件要素。重新定义“路径”:位移事件中因动体位置改变而设定或留下的空间轨迹。 第三,略论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的表层编码特征。1)“动体和背景”遵循“可动性等级”,句法位置灵活多样。2)位移动词除了“运动、路径”概念,多数还编码了“方式、方向、速度、介质、动体、工具”等概念。3)编码“方式”的动词,可分五个范畴:(1)位移力(2)位移速度(3)位移介质(4)动作形式(5)动体表现。语言性成分的副词来编码方式,一是刻画位移特征(位移速度、位移模式、位移范围、位移情状),二是刻画动体特征(动体数量、动体神情、动体心态、动体体态步伐)。4)编码“路径”有动词、介词、框式编码三种方式。动词编码路径有三类:纯路径义动词,含路径义动词,补语位置的含路径义动词编码路径;“介词结构/位移动词”可完成位移事件的表达;“介词/源点/途径/终点”类框式结构表达出静态路径,框式结构表达出动态路径的有三种:“含路径义动词/方所词”;“含路径义动词/数量词”;“(把/将)……/动因动词/到/在/给……”。5)动词编码“动因”如:摆、挂;言语性成分编码动因如:“把、将、使”所标引的动因。 第四,略论位移事件表达的最简必要要素:“运动”与“路径”。“运动”和“路径”是位移事件表达的最简必要要素。一个位移事件,一定有“运动”的存在,没有“运动”,何以产生位移;而一个位移事件的产生,一定有“路径”的存在,没有“路径”的位移事件也是不存在的。其它概念可以随事件刻画精细程度要求的提高而出现。位移事件的表达就是“运动”和“路径”互动合作的过程。 第五,略论论证:位移事件的“运动”表达即位移事件句的“句法核心”,“路径”表达即位移事件句的“意义核心”。面对动补结构“左核心”、“右核心”、“无核心/多核心”的持久未果的争论,最好的方案是“动词是句法核心,补语是意义核心”。“运动”一定投射为句法核心,“路径”一定是位移事件表达的意义核心。位移事件的表达,也正体现着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的互动合作的过程。 第六,略论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在事件中的组合方式。“运动”与“路径”是相当于一个要素进入排列,不考虑组合顺序,西语论文网站,有16种。考察自建语料库,略论每一种组合的特征,如:在最简必要要素“运动、路径”共现的基础上:动因和方式共现时,往往副词编码方式,动词编码动因;“方式/动因”一定会在“运动/路径”前面;背景不能置于“动因”和“运动/路径”的中间;动体、背景、方式共现,组合顺序更加灵活,动体在背景前的频率比背景在动体前的频率高,动体和背景紧密相连的频率高于其分离的频率;六要素俱全时,顺序一般是“方式/动因/运动/路径”。 第七,略论位移事件表达中各概念要素组合方式的等级。在最简必要要素的基础上,动体出现频率居高临下;方式也很容易感知,仅次;背景第三;他移事件,动因的重要性远超方式;动体、背景、方式共现的频率较低;方式、动因共现的可能性更低;背景、方式、动因三者共现最难。 第八,略论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在事件表达中的等级:动因方式背景动体运动/路径,略论如:运动、路径频率最高,在位移事件中都不可或缺;动体最凸显,次之;背景略次于动体;方式比动因更凸显。 第九,略论位移事件表达中“运动”与“路径”,“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的互动合作方式。1)“运动”和“路径”合作的最简单的方式是融合于同一个动词:(1)之一:纯路径义动词,如“来、去”类;(2)之二:含路径义动词,如“走,跑”类。2)“运动”和“路径”合作的第二种大的方式是分别由两个动词表征:(3)之三:含路径义动词/纯路径义动词:如“走进,跑出”类;(4)之四:动因动词/纯路径义动词:如“拿进,搬出”类;(5)之五:动因动词/含路径义动词:如“拿走,打跑”类。3)“运动”与“路径”合作的第三种大的方式是“路径”是由含路径义动词和其它成分组合而成的框式结构来共同表征,位移动词仍承担“运动”概念的表达:(6)之六:含路径义动词/数量词,如“走三圈,跑100米”类;(7)之七:含路径义动词/方所词,如“飞北京,跑广州”类;(8)之八:动因动词/方所词,如“拿家里,搬教室”类;(9)之九:含路径义动词/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含路径义动词,如“从广州出发,跑向北京”类;(10)之十:“(把/将)……/动因动词/到/在/给……”组成的框式结构。 第十,进入句法层面位移事件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案例略论。 1)来、去。随着“来/去”句法地位的边缘化,其虚化程度越来越高,所表征的位移概念则越来越单一。“来/去”表三种位移概念,在形式表达中对其它句法成分分别有不同的制约影响。“来/去”独立承担位移事件表达时,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重合。随着“方式”信息的加入,“运动”和“路径”概念不再融合进一个词来表达,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不再重合。随着更精确的“路径”信息的加入,“来/去”便只承担“方向”信息的表达。句法核心的表达不变,而意义核心有变。“来/去”的三种位移概念的区分,正是“运动”与“路径”、“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的互动合作共同影响的结果。 2)上、下。“上/下/X”和“X/上/下”的句法语义对应关系特征,结合时空转换及位移事件理论,可得到统一解释。名词“上/下”表征空间关系有两种方式,在物像内部,“上/下/N空”格式将物像N分出相对两部分。在物像外部,以N为基准,N表面及高于N的所有空间范围都可以用“N空/上”表示,N表面及低于N的所有空间范围都可以用“N空/下”表示。路径动词“上/下”表达位移事件有四种方式:A.〔上/下/N〕[时],“上/下”是“位移”义实义动词,N是位移的终点;B.〔上/下/V〕[时],句法核心是V,意义核心在“上/下”,是未完成体位移;C.〔V/上/下〕[时],“V/上”表“到达”类,“V/下”表“脱离/到达”类,是完成体位移;D.〔A/上/下〕[时],表从低量到高量、从静态到动态的位移用“A/上”,反之用“A/下”。 3)进、出、退。“进/出/退”表达位移事件有三种方式:Ⅰ“进/出/退”独立做谓语,独立承担位移事件的表达;Ⅱ“进/出/退/V”表达未完成体位移事件;Ⅲ“V/进/出/退”表达完成体位移事件。“进/出/退”和V共同表达位移,其位移概念组合方式可能有三种,正是这三种不同的位移概念组合方式带来了不同的结构类型、核心类型、词化类型的争议: 4)含路径义动词“走”与纯路径义动词“去”的句法语义制约影响的对比略论。“V走”和“V去”的共性都是[/离开][/位移],进入“V走”“V去”结构的动词都有[/运动][/位移]的特征,“V走”凸显[/离开][/位移][/动程][-终点]特征,“V去1”凸显[/离开][/位移][-动程][-终点],“V去2”凸显[/离开][/位移][/动程][/终点]。“V去1”“动程”最短,无“动程”无“目标”,对句法、语义的限制条件要求最低;“V走”有“动程”无“目标”,所以限制条件其次;“V去2”“动程”最长,有“动程”有“目标”,所以限制条件最多。“V去1”有[/处理]义,西语论文范文,“V去2”有[/给予]义,“V走”介于二者之间,有“舍弃/获得”义。 5)纯路径义动词内部典型性成员“来”与非典型性成员“到”的句法语义制约影响的对比略论。“V来”“V到”彼此替换的制约条件有八大因素:说话人立足点;位移方向;[/方向]与[/终点]的对立;共同的“位移”义;客体“位移”与否;能否表达[/时间]与[/程度];简括扫描与渐次扫描;[/过程]与[/结果]。“V来”和“V到”的共性是[/位移],不同在于,“V来”凸显[/立足点][/方向][/终点][/客体位移][/过程],其认知方式是[/简括扫描],“V到”凸显[-立足点][-方向][/终结][-客体位移][/结果],其认知方式是[/渐次扫描]。“V到”所受的限制条件少,语法化程度高,虚化到可以表达[/时间][/程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