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位移事件 运动 路径 句法核心 意义核心 编码
致谢5-7 中文摘要7-11 Abstract11-18 目录18-23 表目录23 图目录23-25 第一章 绪论25-74 1.1 位移事件概念及探讨意义25-27 1.1.1 何为位移25 1.1.2 何为位移事件25-26 1.1.3 位移事件探讨的意义26-27 1.2 位移事件国内外探讨历史和近况述评27-55 1.2.1 位移事件表达的探讨27-39 1.2.1.1 国外的探讨27-35 1.2.1.1.1 Fillmore 的(SourcePathGoal)(1968,1982,1985)27-29 1.2.1.1.2 Lakoff & Johnson 的(trajector,source,location,goal,route)(1987,1999)29-30 1.2.1.1.3 Fillmore vs. Lakoff & Johnson30 1.2.1.1.4 Langacker(1987,1991)30-31 1.2.1.1.5 Jackendoff 的“功能—论元”概念框架31-32 1.2.1.1.6 Talmy 的 FingerMotionPathGround(2000,2017)32 1.2.1.1.7 Talmy vs.Fillmore32-34 1.2.1.1.8 Talmy vs. Langacker34 1.2.1.1.9 Talmy vs. Jackendoff34-35 1.2.1.1.10 Talmy 的贡献35 1.2.1.2 国内探讨35-39 1.2.1.2.1 陈佳(2017):《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35-37 1.2.1.2.2 韩春兰(2017):《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探讨》37-39 1.2.2 位移动词词化的探讨39-55 1.2.2.1 国外探讨39-44 1.2.2.1.1 Talmy 的探讨(1985,1991,2000)39-40 1.2.2.1.2 S1obin 的探讨(1996,2000,2003,2004)40-41 1.2.2.1.3 Talmy vs. Slobin41-42 1.2.2.1.4 国外对于汉语词化类型的讨论42-44 1.2.2.2 国内探讨44-55 1.2.2.2.1 汉语词化类型归属的讨论44-47 1.2.2.2.2 汉语对“路径”动词的探讨47-53 1.2.2.2.3 汉语位移动词词化的探讨53-54 1.2.2.2.4 沈家煊(2003)提出区分“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54-55 1.3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55-56 1.4 本探讨的略论框架56-65 1.4.1 本探讨略论框架的理论基础56-61 1.4.1.1 事件探讨--从意义出发的探讨56-57 1.4.1.2 国外的事件结构略论57-60 1.4.1.3 汉语事件结构略论的探究60-61 1.4.2 本探讨的略论框架61-65 1.4.2.1 本探讨略论框架概述61-63 1.4.2.2 贯穿始终的略论:“运动”和“路径”、“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的互动合作略论63-65 1.4.2.3 本文的探讨目标65 1.5 语料安排65-66 1.5.1 语料来源65-66 1.5.2 语料选取66 1.6 本章小结66-74 第二章 理论背景及与本探讨相关的概念74-114 2.1 认知语言学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74-87 2.1.1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74-79 2.1.2 认知语言学的措施论79-84 2.1.3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缺陷84-87 2.2 认知语义学的语义观和措施论87-92 2.2.1 认知语义学的流派及语义观87-89 2.2.2 认知语义学的措施论89-91 2.2.3 认知语义学的不足之处91-92 2.3 Talmy的认知语义学理论92-96 2.4 与本探讨相关的概念96-108 2.4.1 概念化96-97 2.4.2 概念结构97-101 2.4.3 意象图式101-103 2.4.4 认知模式与激活理论103-104 2.4.5 识解104-106 2.4.6 位移扫描106-108 2.5 本章小结108-114 第三章 位移事件的概念要素及编码形式114-187 3.1 位移事件概念要素的界定114-122 3.1.1 “词汇化”概念及Tamly的位移事件“词汇化”理论114-116 3.1.2 位移事件各要素116-118 3.1.3 位移事件的相关略论工具118-122 3.2 动体和背景的相互关系及编码特征122-129 3.2.1 动体和背景的相互关系122-125 3.2.2 动体和背景的编码特征125-129 3.3 运动概念的编码及与路径、方式等的关系129-135 3.3.1 运动概念的编码及运动、路径在位移动词中的不可分离关系129-132 3.3.2 位移动词中“运动/路径”和其它概念成分的合作132-134 3.3.3 运动和背景的融合134-135 3.4 方式概念及其编码方式135-143 3.4.1 方式概念的界定135-137 3.4.2 动词对方式的编码137-140 3.4.3 副词对方式的编码140-143 3.5 路径概念及其编码方式143-182 3.5.1 路径概念的界定143-145 3.5.2 动词编码路径145-154 3.5.2.1 纯路径义动词145-150 3.5.2.2 含路径义动词150-151 3.5.2.3 补语位置的含路径义动词编码路径151-154 3.5.3 介词编码路径154-171 3.5.3.1 标引源点的介词159-162 3.5.3.2 标引途径的介词162-165 3.5.3.3 标引终点的介词165-171 3.5.4 框式编码路径171-180 3.5.4.1 “框式”概念171-173 3.5.4.2 含路径义动词/方所词173-177 3.5.4.3 含路径义动词/数量词177-179 3.5.4.4 “(把/将)……/动因动词/到/在/给……”框式编码路径179-180 3.5.5 动体、背景与路径的关系180-182 3.5.6 小结182 3.6 动因及其编码形式182-186 3.6.1 动词编码动因182-184 3.6.2 其它形式编码动因184-186 3.7 本章小结186-187 第四章 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探讨187-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