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处于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之下的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尤其是中西古典小说,有着许多根本性的异同。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异同?古典小说与宗教文化心理密切的交互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角度,去解读中西古典小说异同性与同一性内在因素的可能。 西方传统文化心理以基督教精神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则以儒释道思想为主宰。西方人关注的是灵魂,中国人关注的是人心;西方人祈求的是神的救赎,中国人注重的是现世的自悟;西方人叩问的是个人的心灵,中国人则在现世社会中去寻求和谐。 “人心自悟”体现了中国儒释道文化中依靠自我力量获得超越的鲜明特征。它既是中国人自我修养的行为与方式,也是自我升华的一个过程、自我超越的一个途径。“灵魂拯救”体现的是西方文化中在神的关照之下实现个人完善的特征。它是西方人寻求解脱、追求永恒的心理行为方式,是个人灵魂得救的过程与途径。 “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两者各自皆分别长期积淀于东西方人的心灵深处,持续对人类精神产生着深远的作用,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些文化心理的异同,也深刻地作用着作家不同的创作思维和创作倾向。 受“人心自悟”观念的作用,中国古代小说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以正史之补,以经世致用、益于世道人心为宗旨摆脱“小道”的卑下地位;另一方面,也融入“澡雪精神”、陶冶性情的审美理想。至明清,这一文学关注世道人心与追求人心超然的创作倾向融合互补,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统摄了善与美的文学追求,注重社会人格与自然人格的理想融合,注重人与天地自然、个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仁义忠孝与空灵无常、因果轮回一起共同构成了小说所寻求的善与美的境界。 与中国古代小说关注世道人心不一样,西方小说更关注个体灵魂的净化与超越以及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它承继了西方文学忏悔意识与哲学思辨的传统,深重的罪感与虔诚的忏悔以及深刻的灵魂思辨与剖析,构筑了西方小说独特的感染力。 处于“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不同文化心理制导之下的中西古典小说,有着双方共同关注的表现对象,共同的精神内核及共同的文学追求,也有着不同的创作心态和接受心理,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关注重点及相异的价值指向,双方既有各自文化所带来的优秀的传统,西语论文题目,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由此而言,西语专业论文,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与文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不可磨灭的永久性价值,自然也有其不合理的甚至腐朽的部分;反过来,西方基督教文化及其体系之下的文学也如此。因而我们希望中国文化与文学可以融合西方文化与文学的精华,却不应以西方文化与文学来否定或归化中国的文化与文学。

【关键词】:人心 灵魂 自悟 拯救 小说 文化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0-03;I106.4
【目录】: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7

绪论7-32

第一节 中西古典小说比较探讨近况综述及论题的缘起7-16

第二节 传统文化心理与中西古典小说的思考16-21

第三节 中西古典小说概念之变迁与可比性21-29

第四节 论文主旨、论证结构与探讨措施29-32

第一章 “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的界说32-75

第一节 “人心自悟”辨义32-53

1.1.1 汉语语境下的“人心”32-40

1.1.2 “人心”不朽40-44

1.1.3 “人心自悟”44-53

第二节 “灵魂拯救”的内涵与意义53-75

1.2.1 “灵魂”之说53-55

1.2.2 灵魂不朽55-61

1.2.3 灵魂的解脱与救赎61-75

第二章 文化心理的异同和创作思维的相异取向75-99

第一节 文化心理的异同75-80

2.1.1 以儒家文化为轴心的中国文化心理特征75-78

2.1.2 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心理特征78-80

第二节 “人心自悟”与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之史脉80-91

2.2.1 文学益于世道人心80-87

2.2.2 文学自觉亦在人心超然87-91

第三节 “灵魂拯救”与西方文学传统的承继91-99

2.3.1 注重哲学思辨的文学传统92-95

2.3.2 关注个体灵魂的创作思维95-99

第三章 中国古典小说与“人心自悟”文化心理的论析99-152

第一节 中国古典小说“人心”观的衍变99-109

3.1.1 “小道”之说、“大道”之理与世道人心99-101

3.1.2 志怪志人小说的扬善与超然101-104

3.1.3 唐人有意而为传奇小说的自然真性104-106

3.1.4 宋元话本的娱心与劝善106-109

第二节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社会人格与自然人格的理想融合109-123

3.2.1 理想的社会人格109-115

3.2.2 率性的自然人格115-118

3.2.3 理想人格的张扬与“人心”的强化118-123

第三节 《西游记》:人心之蒙昧与启悟的形象阐释123-133

3.3.1 本然之人心的适意与蒙昧之人心的躁动124-128

3.3.2 摄心住性,人心自悟128-130

3.3.3 天与人、个人与群体的和谐追求130-133

第四节 “三言”“二拍”、《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劝善惩恶的延续与世道人心之纯化133-140

3.4.1 “警世”“醒世”以干预世道人心133-135

3.4.2 花妖鬼魅寄寓“人心”的启悟135-138

3.4.3 功名心与人心的扭曲和超越138-140

第五节 《红楼梦》:“人心”之立与失的和谐与悲悯140-152

3.5.1 人与天合的预设140-143

3.5.2 儿女真情的人心情结143-147

3.5.3 人心失落的悲悯与自悟147-152

第四章 西方古典小说与“灵魂拯救”文化心理的审视152-188

第一节 “灵魂拯救”文化心理的表现形态及变化152-163

4.1.1 “灵魂拯救”文化心理的表现形态152-155

4.1.2 “灵魂拯救”文化心理在西方小说中的历史衍变155-163

第二节 《悲惨世界》、《双城记》及《简·爱》:灵魂拯救与“爱”和信仰的启示(一)163-170

4.2.1 仁爱光环下的忏悔与救赎164-166

4.2.2 “爱”与灵魂的升华166-168

4.2.3 人性之爱与神性之爱的对抗与融合168-170

第三节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及《复活》:灵魂拯救与“爱”和信仰的启示(二)170-177

4.3.1 幸福灵魂的追求与“爱”170-173

4.3.2 “爱”的启示与灵魂的忏悔173-177

第四节 《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灵魂拯救与灵魂的思辨和追问177-188

4.4.1 有罪与无罪的思辨178-183

4.4.2 对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的否定的否定183-188

第五章 中西小说“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意识的文学性认知188-210

第一节 中西小说“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意识的审美价值188-195

5.1.1 “灵魂拯救”--超验自省,充满神爱的终极关怀188-191

5.1.2 “人心自悟”--尚实劝善、充满仁爱的群体关怀191-195

第二节 “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的同一性与异同性195-206

5.2.1 中西古典小说关于心灵净化的共识195-197

5.2.2 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异同性197-201

5.2.3 “善”与“恶”、自救与他救的异同性201-203

5.2.4 形而下的道德教化与形而上的心灵拷问203-206

第三节 “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局限性的反思206-210

5.3.1 小说文学艺术性与功用性的价值思考206-208

5.3.2 小说人文关怀指向异同之欠缺认知208-210

结语210-212

主要参考书目212-219

主要人名及引文索引219-22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