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之信”与“契约之信”[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国和西方对信用思想的探讨历史悠久。尽管二者在追求“信”这种伦理思想的范畴大体是一致的,但中西方信用观在思想发展的过程和探讨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信用观有着其各自的思维范式和理论特色。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和血缘宗法的作用,还有儒家伦理的思想影响。中国信用观以诚实守信为基础,亲疏远近的私德体系为条件,等级性强。其表现的是个人的德行和品性,以及对自我的伦理约束。而西方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商业社会,接受的是人人平等的伦理理念,法学面前人人平等。那么,西方信用观是在个体平等的条件下,受法学政策的制约,表现的是个人追求利益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性。 诚实守信作为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在现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西方信用观差异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中西信用观的互通性,即都认为信用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并且都力图突出信用在道德中的重要地位。在信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中西哲学家们都对道德至上还是利益至上进行了研讨和探讨。 中西信用观的互异性在于,中国信用观是一种人格操守,体现的是信用的价值理性;而西方信用观是强调人们取信于人的外在表现与能力,体现的是信用的工具理性。中国古代法学是伦理法学,法的精神是德治;西方国家信用观不承认诸如身份、地位、关系、伦理规则、面子,更多的是从法学制度方面着手。但是当代社会所需求的信用观不仅要表达对个人德行的追求,也要表达对社会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保证。不难发现,中西信用观互补之重要性,鉴于二者在产生源泉、对象范围、价值取向、约束机制的不同,试从私德与公德、道义与功利、德治与法治的相互借鉴中,寻找构建新时代信用观的前提条件和理论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对中西信用观的差异批判性地吸收,既要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伦理精神,又要借鉴西措施治社会下的契约精神。

【关键词】:“信用” “人伦之信” “契约之信”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2-09
【目录】:

摘要3-4

Abstract4-5

目录5-7

引言7-13

一、探讨背景与意义7-8

(一) 选题缘由(背景)7

(二) 本课题的探讨意义与价值7-8

二、探讨综述8-11

(一) 国内学者对中国和西方信用思想的探讨情况8-9

(二) 国外学者对中国和西方信用思想的探讨9-10

(三) 国内外学者对中西信用思想的比较探讨10-11

三、学术界的探讨成果评价及其存在的不足11

四、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11-12

五、论文的探讨思路与措施12-13

第一章 信用伦理简述13-17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13-14

一、人类的交往活动13

二、人类的管理活动13-14

三、人类的交换活动14

第二节 信用的释义14-17

一、工具书中信用的释义14-15

二、广义和狭义的信用释义15

三、蕴含人伦理念的中国信用观15-16

四、蕴含契约精神的西方信用观16-17

第二章 中西信用观比较之产生源泉17-21

第一节 地理环境17-18

一、内陆环境下的农耕经济17-18

二、海洋环境下的商品经济18

第二节 文化氛围18-21

一、顺应天命18-19

二、个人自由19-21

第三章 中西信用观比较之对象范围21-25

第一节 “特殊之信”与“普适之信”21-22

一、“特殊之信”21-22

二、“普适之信”22

第二节 “私德之信”与“公德之信”22-25

一、“私德之信”23

二、“公德之信”23-25

第四章 中西信用观比较之价值取向25-29

第一节 “差等之信”与“平等之信”25-26

一、“差等之信”25-26

二、“平等之信”26

第二节 “道义之信”与“功利之信”26-29

一、“道义之信”26-27

二、“功利之信”27-29

第五章 中西信用观比较之约束机制29-33

第一节 “伦理之信”与“法学之信”29-30

一、“伦理之信”29-30

二、“法学之信”30

第二节 “自律之信”与“他律之信”30-33

一、“自律之信”31

二、“他律之信”31-33

第六章 中西信用观比较之互通、互补和价值意义33-40

第一节 中西信用观之互通33-35

一、信用的普遍性33-34

二、信用的价值性34-35

第二节 中西信用观之互补35-37

一、私德与公德的统一35

二、道义与功利的统一35-36

三、德治与法治的统一36-37

第三节 中西信用观比较之互通、互补的价值和现实意义37-40

一、中西信用观比较之互通、互补的价值37-38

二、中西信用观比较之互通、互补的现实意义38-40

西语论文范文西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