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古数复原 中西数学会通 传统数学嬗变 明末清初
摘要10-14 一、古数复原10-11 二、中西数学会通11-13 三、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13-14 ABSTRACT14-18 导论18-41 一、论文选题来源和术语界定18-23 二、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探讨综述23-35 三、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5-37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探讨途径与措施37-41 第一章 中西数学会通的文化环境41-98 第一节 拘儒·达儒·真儒41-69 一、数学会通与儒学分化41-61 二、达儒对中西数学、科学的认识61-69 第二节 数学会通与儒学的两个层次69-98 一、西学集团对儒学两个层次的态度70-75 二、东林、复社对儒学两个层次的态度75-79 三、矛盾中的无奈选择79-86 四、皇帝、历算名家和传教士共倡西学中源说86-95 五、西学中源说在公共话语空间中的建构95-98 第二章 外算会通的巨大成就98-173 第一节 数学会通观念的一般发展98-105 一、中西会通观念发展的基本线索99-101 二、中西数学会通观念的发展101-103 三、会通基本类型103-105 四、数学会通与西学中源说的合理性105 第二节 社会与文化互动中的数学会通105-161 一、数学与上帝的不同待遇105-117 二、数学会通和战争、改历117-122 三、满、汉、西数学和文化大角逐122-152 四、数学会通与中西礼仪之争152-161 第三节 数学会通与笛卡尔思想161-173 一、笛卡尔思想与科学革命163-164 二、参与会通的笛卡尔思想164 三、没有充分传入的宗教原因164-165 四、没有充分传入的学术原因165-173 第三章 外算会通案例探讨173-244 第一节 《几何原本》简介173-196 一、《几何原本》概论173-175 二、《几何原本》内容175-196 第二节 翻译过程中的数学会通196-206 一、徐、利翻译时间断限196-199 二、徐、利译之前的尝试和探究199-202 三、翻译过程中的比较和会通202-205 四、版本流传与作用205-206 第三节 命名中的数学会通206-222 一、"几何"、"几何之学"的中西来源及其含义207-212 二、用"几何之学"表示西方数学的原因212-214 三、选择汉语"几何"、"几何之学"的原因214-219 四、从命名看会通219-222 第四节 《几何原本》在中国222-244 一、对《几何原本》的主要反应:不懂222-225 二、《几何原本》带来的巨大震憾225-227 三、中西两种不同范式的数学227-236 四、对《几何原本》的具体探讨236-244 第四章 内算会通和传统数学结构调整244-288 第一节 明末清初数学探讨概览244-261 一、传统"外算"概况244-248 二、"内算"概况248-261 第二节 内算会通案例探讨261-272 一、薛凤祚会通模式的一般特性261-263 二、薛凤祚"内算"会通思想概观263-264 三、薛凤祚的"内算"会通264-272 第三节 内算与外算的易位272-288 一、"内算"与"外算"关系概况272-274 二、内算与外算两千年的主仆关系274-278 三、易位原因278-288 第五章 数学会通与"理"的演化288-351 第一节 数学会通与"物理"凸显288-312 一、理的传统观念290-294 二、理的变迁294-312 第二节 数学会通与"至理"变换312-322 一、数学与宇宙观的关联312-316 二、中西宇宙观的差异316-319 三、传统宇宙观的变迁319-322 第三节 数学会通与"宰理"危机322-340 一、宇宙观念与儒家伦理的完美结合:杨光先323-324 二、儒家伦理与宇宙观念324-332 三、从《不得已》看传统宰理(伦理)所受威胁332-340 第四节 数学会通中的两种话语空间340-351 一、两种话语并存的事实340-344 二、两种话语空间形成原因及其演变344-348 三、会通结果在私人话语空间中的潜伏348-351 结语:古数复原351-365 一、什么是数学会通351-352 二、是数学会通还是其他352-356 三、数学会通与传统数学"嬗变"的关联356-358 四、传统数学发生了哪些"嬗变"358-361 五、本论文主要结论361-364 六、不足之处和进一步努力方向364-365 主要参考文献365-376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376-378 致谢378-381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381 ,西语论文网站,西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