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人类怀着美好的憧憬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一场场灾难也如影随形,狂风暴雨般地砸向人们美丽的梦想。新世纪伊始,“非典”阴霾持续了近半年时间;2004年初,我国山西、河南等地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特大矿难;2004年岁末,世纪之灾-印度洋海啸夺走了近30万无辜百姓的生命……血淋淋的灾难给人类再次敲响了警钟,人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天灾人祸关于人类生存的意义。对灾难新闻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人们生活的迫切需要。
当社会面临危机,人类生存面临挑战时,媒体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去监测环境,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但是,西语论文,在如何监测环境、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中西方主流媒体在实践上却有很大不同。
从我国媒体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灾难新闻报道较从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媒体的反应速度在不断提高,后续新闻的实效性也在逐步增强;受众的知情权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闻报道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西语论文,手段也愈加先进。但是,我国1989年以来形成的“正面报道为主”的宣传方针仍然在指导着媒体的新闻实践。直到今天,我国媒体对灾难新闻依然非常的敏感和谨慎,这是不争的事实。相关于中国媒体的低调和冷处理,西方媒体对灾难新闻却是情有独钟、宠爱有加。这一点从历届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著作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在2017年的第90界普利策新闻奖中,多家媒体因报告去年肆虐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卡特里娜”飓风而获得殊荣。
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中西方的新闻媒体在面临同一灾难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但他们在面临不同性质的灾难时,也总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一国媒体在国际灾难报道中的表现是媒体实力、性质、定位等诸多因素的集中体现。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又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本文就是试图从个案入手,以中美两国主流媒体对印度洋海啸的报道为样本,应用框架理论,结合定量探讨和定性探讨,探析中西方媒体在国际灾难报道中的差异,并追寻隐藏在中西方国际灾难报道背后的规律,略论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以求为中国媒体在国际灾难报道方面的理论探讨做出些许贡献,为中国媒体的国际灾难报道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本文第一章的主要任务是解释跟灾难报道相关的一些概念,并对本文的探讨措施、理论运用做简要说明。第二章从个案入手,用具体的数字、图表来显示中美新闻媒体在印度洋海啸报道的差异,并对中美新闻媒体国际灾难报道的特点做出略论和总结。第三章主要是略论中西媒体国际灾难报道差异背后的原因。第四章是本人对中国媒体如何做好国际灾难新闻报道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灾难 灾难新闻 主流媒体 框架理论 定量探讨 定性探讨
中文摘要8-9 ABSTRACT9-11 引言11-13 第一章 概念框定和探讨说明13-18 第一节 概念框定13-15 一、对于“主流媒体”13-14 二、对于灾难14-15 三、对于国际灾难新闻15 第二节 对于本探讨的一些说明15-18 一、探讨样本15-16 二、理论依据16-17 三、探讨措施17-18 第二章 案例略论—以《文汇报》、《纽约时报》对于印度洋海啸的报道为例18-54 第一节 两报对于印度洋海啸的报道统计18-24 一、《文汇报》对于印度洋海啸的报道18-21 二、《纽约时报》对于印度洋海啸的报道21-24 第二节 比较、略论两报对于印度洋海啸的报道24-54 一、报道日期与报道数量24-27 二、报道内容27-35 三、报道方式35-39 四、新闻来源39-41 五、消息来源41-43 六、关键词和报道基调43-47 七、写作风格47-54 第三章 中西国际灾难新闻异同背后的原因略论54-59 第一节 媒体性质54-56 一、中国的媒体性质54-55 二、西方媒体的性质55-56 第二节 国家利益56 第三节 文化心理56-57 第四节 媒体近况57-59 第四章 对提高我国媒体国际灾难新闻报道水平的思考59-61 第一节 提高我国媒体国际灾难新闻报道水平的必要性59 第二节 如何提高我国媒体国际灾难新闻的报道水平59-61 结语61-62 参考文献62-63 论文注释63-65 致谢65-66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