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东方杂志 现代文化 主编 内容 特色
中文摘要4-7 英文摘要7-19 绪论19-28 一、 选题缘起19-20 二、 学术探讨回顾20-24 三、 探讨措施与目标24-28 第一章 《东方杂志》与商务印书馆28-52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简述28-34 一、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与创办者28-31 二、 张元济对“商务”的主要贡献31-33 三、 《东方杂志》是“商务”最重要的杂志33-34 第二节 对于《东方杂志》探讨的几个问题34-52 一、 《东方杂志》的创办34-37 二、 《东方杂志》的主编37-43 三、 《东方杂志》的栏目与用稿43-50 四、 《东方杂志》的历史分期50-52 第二章 杜亚泉与《东方杂志》52-107 第一节 杜亚泉的生平及社会评价52-59 一、 杜亚泉生平简介52-55 二、 杜亚泉晚年生活拮据原因55-57 三、 杜亚泉去世后的社会评价57-59 第二节 杜亚泉探讨概述59-67 一、 “科学普及家和教育家”(1993年以前)60-62 二、 “杜亚泉热”(1993年以来)62-67 第三节 杜亚泉的思想67-107 一、 述评大战前后的国际政局68-73 二、 介绍边疆危机与中外关系73-75 三、 关注日本舆论及对华政策75-77 四、 述评辛亥革命及社会变化77-81 五、 介绍世界新学说与思想81-86 六、 中西文化差异与调和论86-91 七、 道德接续与精神救国论91-98 八、 思想启蒙中的文化论争98-103 九、 杜亚泉对《东方杂志》的作用103-107 第三章 钱智修与《东方杂志》107-132 第一节 钱智修对《东方杂志》的改革107-114 一、 钱智修的生平简介107-108 二、 钱智修的改革主张108-114 第二节 钱智修对国外政治发展的介绍(1911—1919年)114-122 一、 主权在民的思想与寡头政治的压迫115-119 二、 劳动问题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19-122 第三节 钱智修对平民政治思想的述评(1920—1924年)122-132 一、 平民政治需要现代公共政策122-123 二、 平民政治需要进化社会道德123-125 三、 实行自治是平民政治的关键125-127 四、 平民政治要求改造知识阶层127-132 第四章 胡愈之与《东方杂志》132-160 第一节 胡愈之探讨中的几个问题132-138 一、 胡愈之的生平及其在《东方杂志》的经历132-134 二、 对胡愈之本人回忆有关内容的剖析134-137 三、 胡愈之探讨概况137-138 第二节 胡愈之介绍国外新知识(1915—1919年)138-141 一、 关注中国等落后国家139-140 二、 传播新科技与新知识140-141 第三节 胡愈之的各类述评(1920—1927年)141-160 一、 1920年代的著作概述141-143 二、 介绍欧美的政治发展143-145 三、 述评中国政治及道路145-151 四、 述评俄国革命及问题151-155 五、 关注弱国与政治运动155-156 六、 现代文学及文艺批评156-160 第五章 王云五与《东方杂志》160-196 第一节 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概述160-173 一、 王云五生平简介160-162 二、 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162-173 第二节 “一·二八”事变与王云五的举措173-183 一、 “一·二八”事变与商务印书馆的损失173-176 二、 王云五为恢复商务印书馆所采取的方法176-183 第三节 王云五对《东方杂志》的作用183-187 一、 长期担任发行负责人183-184 二、 努力调整栏目与内容184-185 三、 成功渡过搬迁曲折185-187 第四节 对王云五的不同评价187-196 一、 当事人对王云五的评价187-189 二、 台湾对王云五的评价189-190 三、 大陆学界对王云五的不同评价190-196 第六章 早期《东方杂志》(1904—1910年)196-248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社会思潮的激荡196-200 一、 清末新政简介196-199 二、 现代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199-200 第二节 主编和主要栏目200-206 一、 主编及其思想倾向200-203 二、 主要栏目等介绍203-206 第三节 主要内容概述206-248 一、 发展教育论206-213 二、 振兴实业论213-221 三、 改革政治论221-233 四、 传统文化论233-238 五、 外交形势论238-248 第七章 杜亚泉时期的《东方杂志》(1911—1919年)248-292 第一节 时代动荡与思想纷争248-253 一、 动荡时代与国内政局248-250 二、 文化乱象与思潮涌动250-253 第二节 杂志的稳定发展253-256 一、 栏目和内容根本变化253-255 二、 稳定的作者队伍形成255-256 第三节 杂志的内容与特色256-278 一、 记录各类社会动荡256-263 二、 关注日本军国主义263-268 三、 介绍现代社会思潮268-273 四、 传播现代科技知识273 五、 杂志的内容特色273-278 第四节 文化分歧与主编调整278-292 一、 问题的提出278-279 二、 无奈的抉择279-283 三、 冷静的纠偏283-289 四、 未尽的结局289-292 第八章 钱智修时期的《东方杂志》(上)(1920-1923年)292-327 第一节 政局变化与主义纷呈292-296 一、 世界政局变化292-293 二、 国内军阀混战293-294 三、 各类主义纷呈294-296 第二节 主要内容及其特色296-327 一、 作者队伍概况296-297 二、 记录世界时局的根本变化297-302 三、 关注中国外交与国内乱政302-309 四、 述评社会主义等现代思潮309-320 五、 介绍现代学科与科学知识320-324 六、 杂志内容特色324-327 第九章 钱智修时期的《东方杂志》(中)(1924—1927年)327-379 第一节 国共合作与民族主义的高涨327-329 一、 门户开放与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327-328 二、 国内矛盾与国民革命的顺利发展328-329 第二节 主要作者及栏目概述329-332 一、 主要作者及其特点329-330 二、 栏目变化略论330-332 第三节 主要著作及其内容概述332-379 一、 述评欧美主要强国矛盾332-335 二、 关注国际联盟相关会议335-341 三、 介绍世界各国政治动荡341-350 四、 批评列强强占特殊利益350-359 五、 揭露日本对华侵略政策359-366 六、 南北斗争中的政治变动366-369 七、 现代文学作者及其著作369-374 八、 中外文化关系与新成果374-379 第十章 钱智修时期的《东方杂志》(下)(1928—1931年)379-462 第一节 国家统一与中日冲突379-381 一、 国家统一与中外矛盾379 二、 日本扩张与中日冲突379-380 三、 作者队伍及内容变化380-381 第二节 主要内容概述381-462 一、 欧美冲突与国际政治失序382-398 二、 经济危机与不同发展道路398-411 三、 民族独立与中国国家建设411-424 四、 改订新约与中国外交环境424-430 五、 民族危机与日俄侵略满蒙430-441 六、 时代变迁与各类社会文化441-451 七、 国家统一与民族文化重构451-454 八、 文学创作与民众艰辛生活454-462 第十一章 王云五时期的《东方杂志》(1932—1941年)462-554 第一节 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462-466 一、 世界经济危机与日本侵华战争462-463 二、 中国应对危机之策与全面抗战463-464 三、 《东方杂志》作者队伍概述464-466 第二节 王云五时期(上)(1932—1938年)466-532 一、 世界经济危机与战争威胁466-474 二、 美国新政与统制经济问题474-482 三、 法西斯崛起与国联的软弱482-494 四、 内忧外患与中国国家建设494-506 五、 日本侵略与中国抗战兴起506-514 六、 反思传统与新型文化构建514-518 七、 民众苦难与现实主义文学518-528 八、 时代变迁与杂志内容特色528-532 第三节 王云五时期(下)(1939—1941年)532-554 一、 作者队伍和内容特色概述532-533 二、 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533-539 三、 “东亚新秩序”与日本的窘境539-543 四、 中国坚持抗日与战时经济543-550 五、 社会知识传播与文化偏向550-554 第十二章 苏继庼时期的《东方杂志》(1943—1948年)554-588 第一节 时局变化与杂志的衰败554-556 一、 抗日战争前后的政治分裂554-555 二、 作者队伍概况与杂志衰败555-556 第二节 杂志的主要内容556-588 一、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冷战”开始557-564 二、 “永久和平”的期盼与新战争威胁564-570 三、 中国抗战胜利与国共内战爆发570-576 四、 文史类著作与传统文化的反思576-581 五、 大学教育发展与现代学科知识581-588 结语:《东方杂志》对现代文化的贡献588-598 一、 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中外社会发展588-589 二、 积极参与中西文化交流589-591 三、 滋养了大批现代人才591-592 四、 启示592-598 ,西语论文网站,西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