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方诗学话语中,都有对“空白”的论述,并且各自形成了特有的“空白”观念。中国诗学“空白”观以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空白”具有模糊性、流动性和无限生发性,同时,与诗学中的“意境”、“隐秀”等范畴紧密联系,“空白”广泛地存在于诗歌、书法、绘画等各艺术领域,贯穿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的整个过程中,在作为一种创作技巧和省略的同时,更体现着创作者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西方诗学“空白”观,内容相对确定,主要在叙事理论,特别是小说理论之中。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认为在创作时,作者应该只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英伽登认为文本包含许多“不定点”,伊瑟尔在发展其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空白”理论,将“空白”看作是推动“本文--读者相互影响”的动力。
中西方诗学“空白”观,根植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之下,但是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例如,中西方都认为“空白”体现着作者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维度,同时调动欣赏者积极参与。当然,由于各自理论背景、思维与表达方式等的异同,中西“空白”观更多表现为一种相异,在内涵上,西语专业论文,西语论文范文,中国的“空白”模糊而无限,西方的“空白”则是相对明确的;在功能上,中国的“空白”更多是一种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而西方则偏重于将其看作文本的基本结构,调节着阅读过程里文本与读者的动态平衡;在存在范围上,异同更加明显,中国的“空白”观广泛地存在于诗歌、书法、绘画、园林等各个领域,而西方“空白”观则主要存在于叙事文体,尤其是小说中。
究其原因,中西“空白”观的相同主要是艺术创作规律的相同和审美心理相似造成的;而其异同,主要是因为中国诗学“空白”观是在传统的道家、玄学、儒家、禅宗等思想基础上形成的,而西方的“空白”观则受到现象学、阐释学及格式塔心理学的作用;思维与表达方式上,中国主要是一种整体直观、体悟式的思维与表达,西方则更注重逻辑性,强调对事物做具体略论与描述;在关注视角上,中国更多的关注艺术创作主体,西方虽然也有对主体创作的阐述,但更偏重于对文本和读者的关注。
全面、深入的展开中西诗学“空白”观探讨,关于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中西方“空白”观,同时更好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文艺思想的共性与个性、促进中西文艺理论的互识、互证、互补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空白观 意境 冰山理论 未定性
摘要4-5 Abstract5-8 绪论8-13 第1章 中西诗学“空白”观的相同13-19 1.1 “空白”体现创作者表现世界的特点13-16 1.1.1 中国:艺术创造的意象13-15 1.1.2 西方:艺术描写的省略15-16 1.2 “空白”调动欣赏者积极参与16-19 1.2.1 中国:品味弦外之音16-17 1.2.2 西方:补充未定之点17-19 第2章 中西诗学“空白”观的异同19-29 2.1 “空白”内涵的差别19-22 2.1.1 中国诗学中的“空白”内涵19-21 2.1.2 西方诗学中的“空白”内涵21-22 2.2 “空白”功能的异同22-25 2.2.1 中国:艺术空间与意境的创造22-23 2.2.2 西方:阅读的动力与文本结构平衡23-25 2.3 “空白”存在范围的异同25-29 2.3.1 中国“空白”的存在范围25-27 2.3.2 西方“空白”的存在范围27-29 第3章 中西诗学“空白”观差异的原因29-44 3.1 “空白”观相同的原因29-33 3.1.1 艺术创作规律的相同29-31 3.1.2 审美心理的相似31-33 3.2 “空白”观相异的原因33-44 3.2.1 理论基础的不同34-39 3.2.2 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异同39-41 3.2.3 关注视角的差别41-44 结语44-46 注释46-48 参考文献48-50 致谢50-5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学术论文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