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科学家与哲学家莱布尼茨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近事》是莱布尼茨于1697年编辑整理的一部对于中国的著作,该书的第一版包括莱布尼茨的序言和传教士寄往中国的六封信;1699年再版时,收入了白晋的《康熙皇帝传》。该书收入的信件主要介绍了有关中国的一些最新信息。在《中国近事》的序言中,莱布尼茨表达了对中国的看法,他选择的这些信件也贯穿着这些认识。本文以《中国近事》的第二版为文本,尝试梳理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中对中国的具体认识,并参考同时期的其它文献,如李明的《中国近事报道》,《利玛窦中国札记》等,就其认识的历史性、社会现实性等进行略论。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中国近事》的探讨情况以及论文的选题依据和解决的问题。正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莱布尼茨编著《中国近事》的基本情况,包括编著过程、主要内容和版本等;第二部分梳理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略论他对中国传统习俗、宗教、政治法学等方面的看法;第三部分梳理《中国近事》中科学知识在中国与西方的传播情况,略论莱布尼茨对科学知识与中西文明关系的看法;第四部分梳理“容教诏令”颁布前后和《尼布楚条约》签订过程中宗教在中西交流中扮演的角色,略论莱布尼茨对宗教传播与中西交流关系的认识;第五部分梳理康熙皇帝在中西交流中的贡献以及俄国在中西交流中的地位,进而略论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中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些认识,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莱布尼茨对中国传统习俗、宗教、政治等方面的认识具有真实性、包容性、理想性和远见性;他的认识较之以往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这也反映出明末清初中西交流层次的进一步深入。在莱布尼茨生活的时代,对中国的认识有赞美,有批评,其中不乏正确的认识,但是却没有一个学者像莱布尼茨那样站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审视与考虑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他主张中西文明要进行知识的交流,实现平等的对话,在他身上较少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不仅如此,他还从事促进中西交流的行动。凡此种种都使莱布尼茨在17世纪的中西交流中显得格外的耀眼。
【关键词】:《中国近事》 文化与制度 科学知识 宗教传播 认识
中文摘要4-5 Abstract5-8 绪论8-14 (一) 选题依据8 (二) 相关探讨8-13 (三) 探讨措施与意义13-14 一 《中国近事》的编著与流传14-26 (一) 《中国近事》的编著14-24 (二) 版本的流传24-26 二 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与制度的认识26-50 (一) 传统与习俗26-35 (二) 宗教35-41 (三) 政治与法学41-50 三 《中国近事》中的科学知识与中西文明关系50-75 (一) 中国的自然科学知识与西方文化51-58 (二) 西方的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情况58-69 (三) 科学知识在中西交流中的影响69-75 四 《中国近事》中的宗教传播与中西交流75-102 (一) 欧洲来华传教士75-82 (二) “容教诏令”颁布前后的一些情况82-97 (三) 传教士与《尼布楚条约》97-102 五 《中国近事》中的康熙皇帝与中外交往102-114 (一) 康熙皇帝与西方102-108 (二) 中西交流的通道--俄国108-114 ,西语毕业论文,西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