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世纪晚期出现的"中西会通"观,既是"中体西用"论自然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中体西用"观的突破。"中西会通"观与"中体西用"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不再将中西学看作不对等的关系,而是在引入现代性的基础上,全面承认中西文化的对等地位,主张二者的平等结合和交融,以实现中学与现代性的同步与重构,并为传统文化的转换创新提供了一条别开生面的新思路。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律院; “中体西用”观是作为“夷夏之辨”旧文化观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是对当时社会严重的政治危机与文化危机的一种合理回应,其重心在于引进西学、发展中学,为中国社会谋求出路,为中国文化寻求新的发展。这一特点使得“中体西用”模式在当时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具有鲜活的生命 ,西语论文,西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