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20年代,这是中国社会风云激荡的一个时代,西语专业论文,五四运动以后,中学与西学开始了正面的激烈交锋;这也是中国国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西语论文题目,在这一时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国学探讨机构,发端最早的如北京大学探讨所国学门,其后清华、厦门、燕京、齐鲁和东南大学等校相继组建国学探讨所或国学院,辅仁、厦门、东北、西北、大夏、中国、齐鲁、正风等大专院校成立或改建了国学系或国学专修科。在这众多灿若群星的国学探讨机构中,清华国学院一直是值得后世学人不断追忆的并引为神话的一段不朽传奇。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在清华国学院中,有名震遐迩的四大导师,也不仅仅是因为它培育出了众多在文史哲领域堪称大师级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它首创了一种学风与学统,那便是中西交融,融会贯通。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对西方高等教育的移植与模仿中的,体制以及知识结构在本质上都是西方式的,当代著名的高等教育探讨专家许美德就曾指出,“中国高等教育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凯旋”。
本文选取中西教育融合这一视角,对清华国学探讨院进行重新探讨和解读,研讨其成功背后所蕴含的颇具特色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而联系与反观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可以说清华国学院在中西教育融合方面,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从清华国学探讨院四大导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显现,同时,他们又不是泥古不化的,在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之上又吸收了西方教育教学的精神理念和精髓之处。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应借鉴清华国学院发展的成功经验,高校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的对学校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措施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力求使中西融合这一理念贯彻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使中国高等教育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中西融合的、良性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清华国学探讨院 中西融合 高等教育
摘要5-6 Abstract6-9 前言9-18 第1章 清华国学探讨院的创办18-28 1.1 从“美国式”的学校到清华的正式改组18-23 1.1.1 国耻纪念碑18-19 1.1.2 胡适与整理国故运动19-21 1.1.3 清华学校的改组21-23 1.2 清华国学探讨院的学术机缘及设想23-28 1.2.1 胡适描述的清华国学探讨院蓝图24-25 1.2.2 清华国学探讨院的正式筹建25-28 第2章 清华国学探讨院的特色28-40 2.1 清华国学院的办学特点28-35 2.1.1 国学探讨院的办学宗旨28-29 2.1.2 书院与西式大学融合的制度建构29-31 2.1.3 中西交融的课程与教学31-33 2.1.4 充满温情的课外师生互动33-35 2.2 清华国学院创办中的艰难博弈35-40 2.2.1 “专题探讨”与“普通国学”之争35-36 2.2.2 师资聘任36-38 2.2.3 资源调配38-40 第3章 国学探讨院的功能显现40-45 3.1 “清华学派”的衍生40-41 3.2 人才辈出,华夏增辉41-43 3.3 对大学教育的引导43-45 第4章 中西高等教育融合的理论思考45-54 4.1 中西高等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6-48 4.2 当今高等教育中西融合的调整路径48-52 4.2.1 构建宏观育人理念49-50 4.2.2 传统现代相结合的课程和教学改革50-51 4.2.3 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51-52 4.3 实现中西高等教育有效融合的保障机制52-54 4.3.1 加强中外教师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师资水平52 4.3.2 校内外相互间的协调5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