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菜,西班牙的国菜是Paella,发音“掰呀”。在中国,人们以为Paella只是西班牙海鲜饭,其实这样理解是有偏差的。什么是Paella? Paella是一种带双耳的平底浅口大圆铁锅,通常不超过五公分深,在这种锅里煮熟的米饭被我们西班牙人称为Paella,可见Paella其实是这种锅的名称。所以,西班牙有许多不同的Paella,海鲜饭、蔬菜饭、鸡兔饭等,这些都取决于你用什么来做这锅饭。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你可能会感到不解,一道米饭怎么能成为一个国家的美食旗帜,但我并没有夸张。到西班牙的游客第一想要品尝的美食便是Paella,我的许多中国朋友都非常喜欢Paella。 Paella在西班牙是正餐中的主菜,我们喜欢在星期天的家庭聚餐时吃Paella。一般会先上点沙拉、小吃什么的,当Paella被煮到恰到好处时,立马撤掉餐桌上其它所有的食物,将Paella端上桌,在它口感最佳、温度最佳时享用。一道好的Paella秘密在于米、高汤和火候。正宗的Paella必须要用瓦伦西亚(西班牙的一个省,宣称是Paella的故乡)出产的稻米,要加入两倍于米的高汤,至于火候只有自己慢慢实践了。Paella除了米之外,可以加入任何喜欢的食材,不过还有一样不可或缺的配料--藏红花,正是这种价格昂贵的配料带给了Paella特有的色彩和风味。 在瓦伦西亚,有一家我钟爱的餐厅“萨尔瓦多之家”(Casa Salvador),坐落于地中海之滨,在紧临海河的露台上,拣一张挨着白色石栏杆的桌子坐下,晒着地中海的太阳,吃着Paella,聆听着潺潺的海河,看着河面上摇曳的渔船,真是人间天堂般的享受。餐厅的主人萨尔瓦多,也是烹饪Paella的高手,地中海丰富的海产和当地丰盛的瓜果,让大厨得以做出让人难忘的paella。大厨写过一本书《瓦伦西亚最好的大米》,在这本书里有88种米饭的做法:炒饭、烩饭、烘烤饭等,每一页都图文并茂,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愿望--去“萨尔瓦多之家”吃一顿Paella。 Paella是一种带双耳的平底浅口大圆铁锅,在这种锅里煮熟的米饭被我们西班牙人称为Paella,可见Paella其实是这种锅的名称。 瑞安的小清新法餐 最近,一直在看日剧《dinner》,喜欢该剧对意大利餐和酒的呈现,其理解相当内行。俊男靓女逐集演出人间的小温情,虽然简单,却刚够暂且躲避现实之用。江口洋介饰演的主厨每天早晨亲自去市场采购原料,碰到满意的货色就表情夸张、兴奋异常,当天的主菜也因此而定。可没想到,北京也有这样的主厨。 北京饭店莱佛士新任行政副总厨瑞安 · 博格上任伊始,我就到家安法餐厅去试餐。和瑞安聊了不过5分钟,他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最好的食材,再根据食材决定菜单。” 瑞安来自南非,在当地就常与中国厨师交流,在料理时充分考虑了中国人的口味特点--对鲜味的追求和相对西餐口味的浓厚。 充满了蔬菜和粗粮的“大地沙拉”,按我一贯的观点是“喂兔子的”。但厨师把蔬菜都切得很薄很细,使食材充分入味;调味汁中加入橄榄油、第戎芥末、葱、蒜、白胡椒增加口味的“厚度”,又用白醋、蜂蜜调出开胃的酸甜口,使我的中国胃接受起来毫无难度。清新的气息时而扑面而来,令人有大地回春的感觉。 更欣赏他烹制的小牛胸腺(thymus glands),这是一款考验厨师功力的食材--胸腺属于西餐中所谓的杂碎(offal),形状、质地有点像猪脑,非常容易腐败,对原料新鲜度要求极高;胸腺是牛身上口感最为细腻的组织,煎老了脂肪会流失,作用口感;煎嫩了又会肥腻得难以下咽;另外,祛除它特有的腥臊味也殊为不易。瑞安的手法是用黄油煎,烹以红酒、烧汁,放入用加纳立豆(Cannellini Beans)、烤培根、奶油煮成的鸡汤,再加一点松露泡沫。胸腺吃起来像潮州菜明炉烧响螺的螺尾,醇厚鲜香、细腻润滑,又带一点咬劲,毫不油腻膻腥,汤的口感也丰腴肥美,松露浓香扑鼻,令人沉醉。 “家安”的菜品风格我归结为介于传统和创新之间,带一点“小清新”,提供国人也能喜欢的新西餐--看来这次他们的厨师长又选对了。 和瑞安聊了不过5分钟,他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最好的食材,再根据食材决定菜单。” 广州的宵夜天堂 到了广州,能有一位熟识广州夜市的人带着逛是最舒服不过的了。吴一凡身材魁梧,脑子里藏着一幅广州宵夜地图,精确到哪一家几点关门打烊。除了爱吃,他还是个单一麦芽威士忌爱好者,也是阿森纳的铁杆球迷,别人车里放着香水,他在车里放着一瓶自己做的白松露油。他带着我们游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边走边指点:这里的肠粉不错;10年前这里有广州最好吃的糖水,现在不行了;这家的炖盅很有名…… 广州的宵夜文化暗含了广州平实的性格,番禺洛溪新城美食街的夜市上随处的街角就有开了几十年的老店,一家几口人苦心经营。华贵路上的源记肠粉是广州街头最受追捧的一家肠粉店,有露天的座位,到了凌晨还是人头攒动。吴一凡说这里的肠粉不是广州最传统的布拉肠粉,但是味道也相当不错,吃肠粉还能感受周边的西关风情。这家拉肠是铁板肠,皮面薄透嫩滑,牛肉伴着些许韭黄,淋上秘制的辣酱,酸酸的很开胃。 离源记肠粉不远的一家是开记甜品,这是广州糖水老字号,招牌糖水是香草脱衣绿豆沙。吃甜品的同时,吴一凡从旁边的小卖部里买了一瓶沙示汽水,无论是开记还是沙示汽水都是广州人对广州地道宵夜的记忆。沙示汽水犹如北京的北冰洋汽水,其中承载了一代人的童年味觉。沙示汽水有点淡淡的药味,口感很是别致,而开记甜品的小吃则朴实。夜晚的风有一点凉,周围都是闲散的人们,从一份小吃之中我们得以确认,广州的确是美味的天堂。 广州的宵夜文化暗含了广州平实的性格,番禺洛溪新城美食街的夜市上随处的街角就有开了几十年的老店,一家几口人苦心经营。 台湾人心中的咸酥鸡 真正对咸酥鸡有正确的认识是在中学,每到放学时分,一台小货车改装的咸酥鸡摊就出现在校门口。车子找到“老位置”就像变形金钢一样变成了能用明火操作的灶台。选择很多,有鸡块、墨鱼须、熏干、甜不辣、猪血糕等。盐酥鸡是最受欢迎的招牌。除了盐酥鸡,炸甜不辣也是我的最爱,一个圆薄片1元,能切成五六条。买上3片炸甜不辣,一包盐酥鸡,西语论文,并请老板多放点九层塔,好吃得会让人忘记吃晚饭。九层塔这种有独特香气的叶子,就像化学工厂里的催化剂,浓郁的特有清香让不是主角的它占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所以懂盐酥鸡的食客都会要求摊贩老板多放一点九层塔。 也不知道从何开始,台湾的大街小巷很容易就能发现卖咸酥鸡的摊贩,有的甚至短短一条街上就能看见三四摊。不过即便炸的东西和种类都相同,但炸得滋味好、人气也好的摊贩就只会有一家。别小看这些油炸品,腌制和椒盐粉的配方是决定滋味的关键,裹粉的顺序和炸制的火候决定了脆度和口感,进而决定了这看似简单的咸酥鸡是否符合当地百姓口味。 2002年,我第一次在北京吃到一种打着台湾咸酥鸡幌子的炸鸡肉。那鸡肉里加了太多的嫩肉粉,裹粉和火候也都不对,撒的粉里居然有大量的孜然粉,吃了一口我便有整包丢掉的冲动。不论招牌怎么打,那都不是台湾咸酥鸡。台湾咸酥鸡绝对是还没见到摊,台湾人就能先闻到味儿,再左右张望着找,并口里念叨“咸酥鸡!!在哪?在哪?哪有人卖台湾咸酥鸡?”,西语专业论文,这就是那股只有台湾人才熟悉不过的味道。 九层塔这种有独特香气的叶子,就像化学工厂里的催化剂,浓郁的特有清香让不是主角的它占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所以懂盐酥鸡的食客都会要求摊贩老板多放一点九层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