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一生注重绘画的形式,其创作从西方现代绘画中得到了形式的启蒙。他在油画中植入水墨的基因,又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现代的造型观念,在两个不同天地中探究,你中求我,我中求你,将东西方艺术的血液混流在一起,从而为他的艺术建立起一种新品格、新趣味。而这种新品格和新趣味,随着东西交融的时代潮流应运而生。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吴冠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创作的《长江万里图》(约1973-1974年)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名垂画史,西语论文范文,是目前流通于市场上吴冠中的最重要著作之一。《长江万里图》以油彩绘之全景,在真正意义上贯通了中西界域;在造神与造鬼的政治急涡中,超越了时代笔墨和主题;横站具象与抽象的崖畔数十年,奠定了“风筝不断线”的基石。 犹如吴冠中跌宕起伏的人生,《长江万里图》的诞生也经历了一翻曲折。1973年,吴冠中被从农村调回,参与北京饭店《长江万里图》大型壁画的创作。吴冠中曾在《我负丹青》一书中写道:“那图由设计师奚小彭总负责,绘制者有袁运甫、祝大年、黄永玉和我,袁运甫联系各方面的工作,稿子酝酿很久,西语论文网站,待到需去长江收集资料,我们从上海溯江上重庆,一路写生,真是美差。”然而遗憾的是,5人赴长江两岸写生刚到重庆时才得知,北京已开始“批黑画”,吴冠中等被迫提前返京,长江壁画也宣告流产。而为此创作的手稿《长江万里图》长卷,多年来一直为壁画总设计师奚小彭秘藏。不知情的吴冠中以为这段美好的经历只能成为回忆,1990年吴老意外在奚小彭家中见到这幅冒风险保存下来的长卷,惊喜不已。于卷首补题到:“一九七一年至七二年间,偕小彭、运甫、大年、永玉诸兄,为北京饭店合作《长江万里图》巨幅壁画。初稿成,正值批黑画,计划流产,仅留此综合性成稿,小彭兄冒批判之风险,珍藏此稿,今日重睹手迹,亦惊喜、亦感叹!一九九。年七月八日北京红庙北里六号楼吴冠中识。” 画中,雪域青松、天府梯田、巫峡女神、黄山云雾、金陵大桥、滨江灯火,映日红花、江边小镇,乃至奔驰的火车,相互呼应,令人叹服地寓长江万里之魂于一卷。据专家介绍,《长江万里图》的选材、绘画语言、风格和形象,在真正意义上贯通了中西界域,是吴冠中绘画风格的奠基之作,也是吴冠中的画魂。 同为吴冠中描绘长江题材的另一幅著作《1974・长江》,经美术家、美术史家细致鉴识,发现遗有炭笔痕迹,可见此作应该是底稿或初稿。而《长江万里图》纯以油彩绘画,不见炭笔遗痕,景色描绘与色彩,细润精雅,盎然而自然地充满了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词心和逸气,显然是吴冠中卷首所题的“综合性成稿”,这在吴老的创作中这样长幅的手卷实属难得。 吴冠中在谈及《长江万里图》的创作时,也曾说过:“我作长江,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此亦是我(20世纪)70年代创作之基本手法。江流入画图,江流又出画图,是长江流域,是中华大地,不局限一条河流的两岸风物,这样,也发挥了造型艺术中形式构成之基本要素,非沿江地段之拼合而已。” 纵观美术史,《长江万里图》的重要性不仅是吴冠中一生创作中母题性的巨幅之作,更重要的是标志中国美术从“苏式现实主义”走向中西融合、并深具本土人文精神的现代。《长江万里图》在美术界、拍卖业受到的极大关注,各界以不同的文化视野评论其重要意义,著作与众不同而个性张扬的艺术面貌,一经面世被海内外收藏群体、艺术经纪群体追捧,现为融美艺术基金的重要藏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