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沟通的高峰,17世纪后半叶至18世纪初期,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与西端的法国,各自引领着东方与西方文化与艺术发展的风潮。此时,正逢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清三代时期。而与此同时,在大陆板块遥远的另一端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在波旁王朝历史中正留下绚烂的一笔。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康熙皇帝名玄烨,生于西元1654年,卒于西元1722年底;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卒于1715年秋,较康熙皇帝年长,也比较长寿。这两位君王的生平事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冲龄登基,由祖母和长母抚育辅政,两位君王均擅长骑射、熟悉多种语言、�力国事、提倡科学、爱好艺术的全能君主,巩固成就了爱新觉罗家族与波旁王室帝王权力的传说。 分居两地的君王,经由法国耶稣会士传教的脚步架起桥梁:路易十四对康熙皇帝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法国朝野人士也兴起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好奇与模彷。与此同时,康熙皇帝认识和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艺术与文明,并倾力推而广之。 欧洲陶工经由实物的观察与模仿,加上传教士的报告,关于中国的青花瓷器的纹饰模仿创新;路易十四时期发展出精致华丽的风格,颇具特色。在绘画艺术方面,满汉画家都曾创作出具西方透视法的画作,甚至有油画著作传世,显示出当时中西绘画技法交会、融合的时代意义。 2017年10月,中国和法国几乎同时在两地举办明清文物交流展。从清康熙大帝到法皇路易十四,从紫禁城到卢浮宫,从法兰西到中华民族,这些珍贵的文物穿越了时空,将承载的历史传递给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们。 1 路易十四致康熙帝之书信(复制品),1688年8月7日,写于马利手稿,法国外交部档案处 由于通往中国的海路航行意外频传,前往中国的六百个耶稣会士,不到一百个能顺利抵达,因此欧洲人仍持续不断地找寻通往中国的陆路途径。路易十四在为派遣传道士路程辗转申请许可通过的情况下致信给康熙帝。此信见证了二位君王的外交沟通。 2 皮耶・米尼亚尔(1612-1695)画室:路易十四肖像,油画,129cm×99cm,凡尔赛宫暨特里亚农宫博物馆 此肖像表现出路易十四作为征战之王,身着甲�,右手持指挥棒。作为力量的象征,他凭靠于柱上。路易十四认为荣耀为君王首要美德,并应从战争胜利中赢得荣耀。此幅画作中的国王年约五十岁,正值奥古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初期。法国面对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联合抵御,战役艰巨。战争被视为两段太平期间的过渡时刻,路易十四先成为了征战之王。 3 清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绢本设色,纵332.5cm,横232cm,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四年(1739年),皇帝弘历亲临南苑检阅八旗军的队列及各种兵器、火器的操练活动,乾隆每3年大阅一次,以壮军威,鼓士气。本幅系弘历皇帝29岁时的戎装像,精神焕发,亦系郎世宁的盛年佳作。郎世宁为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兼备优秀画工,其表现技法基本上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展现西方油画的效果,物体具有典型明暗相背的特点。他以平光处理明暗,线条在起到轮廓线的影响后几乎被色彩隐去,天空中云彩的画法则全部出自西法的静物写生技巧,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程序。 4 佚名:凡尔赛市与凡尔赛宫全景,18世纪,版画,52cm×34cm,郎毕内博物馆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颁布谕旨,让凡尔赛宫正式成为政府与宫廷的所在地。这座小行宫距离巴黎市中心十六公里远,1631年由路易十三建造,原作为狩猎休憩之用,在君王的决定下,使该地历经一连串改建。“凡尔赛市与凡尔赛宫全景”表现出皇室宅邸的景观,见证此地历经十七和十八世纪多位法国国王执政期间的阶段性转变。朗毕内博物馆典藏此幅版画展现出城市、宫殿与花园等透视全景,西语毕业论文,壮阔异常;充分展现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作为皇家权力的政治与文化象征。 5 清康熙四十年铜镀金半圆地平日晷,清宫旧藏,晷盘长14.2cm,宽11.2cm,北京故宫博物院 “晷”古义为太阳的影子,日晷是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计时器。清宫中的日晷从设计原理上可分为地平式和赤道式两种。这件地平日晷的晷针比较特殊,是由一根连接边框立柱与时刻盘小孔间的丝线构成。日晷的时刻盘上镌刻“康熙四十年夏日御制”,使用时,由指南针先定南北,再视细线在时刻盘上的日影,即是所求的时刻。旋转边框上的游标,使之对准太阳,此时游标上端所指半圆弧上的刻度即是太阳的高度。 6 法国圣克娄工坊:青花垂帷纹香具,约1700-1715年,西班牙语论文,釉下彩软质瓷,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圣克娄工坊经常使用到的棱边突起卵形图饰和洛可可式的华丽装饰纹样。两器物中其一为出现此类图饰的首例,另一个则无,然画师以珍珠饰带来仿效卵形图饰。器物精巧美丽,色调素雅,属西洋制瓷的杰作。 7 清康熙 玻璃胎画珐琅蓝地牡丹胆瓶,高12.6cm,口径3.1cm,底径3.8cm,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瓶色彩艳丽,长颈、垂腹,底部看似外撇的圈足,实为实足。全器以蓝料为地,间饰彩绘缠枝牡丹花卉纹样,口与足各留有一圈白边,白边上下又各加涂一圈金彩。底部无款,透过相传原配匣盖上所刻“康熙年制玻璃胎画珐琅花卉蓝地胆瓶一件”而得知该件藏品产烧年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宫造办处下设有玻璃厂,产造的玻璃胎画珐琅被康熙皇帝用以赏赐罗马教皇特使,亦成就清宫西洋工艺的产造事业,其背后亦深具“远胜西洋”的政治意图。 8 清康熙 铜胎画珐琅花卉方盘,长17cm,宽15cm,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藏品为铜胎方型浅盘,器缘呈波浪状,口沿、四角与底边镀金。盘内由四组绿色纵横曲线分为二十五格,每格内绘折枝花,计有梅、兰、荷、水仙、牡丹等数十种。中心格内为正倒两朵缠枝番莲花。内壁四面环绕碧蓝地转枝花卉纹,口沿镶边处饰以白地褐紫色卷草纹,盘底盘有“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