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美作家吕红的近作《午夜兰桂坊》在叙事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究,形成了以下特点:1.独特丰富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为叙事手法的繁复、新异;2.继承借鉴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语言应用等方面;3.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小说技巧,应用意识流、心理略论、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叙事策略 中国传统手法 西方现代手法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顾问公仲教授曾说:“新移民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新生长点,它为世界华文文学注入一股新鲜血液,并正逐步形成了一支新生的主力军。”① 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当个体被置入世界舞台后,灵魂、情感、命运等在多元文化背景与多声部中嬗变,每一种继续都是一段疼痛的挣扎。旅美作家吕红的《午夜兰桂坊》(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就是华文文学中关注新移民心灵与情感的一部著作集,主要收录了《午夜兰桂坊》《怨与缘》《微朦的光影》等中篇小说;同时,也收录了影评、书评等其他文体著作,展现出作者多方面的才华。本文主要讨论书中的小说著作,着重略论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和融贯中西的写作技巧。 一 《午夜兰桂坊》具有丰富、独特的叙事策略,作者善于应用电影叙事措施来叙述故事,成功地建造了一方叙事高地。 小说与电影虽属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吕红自己说过,“自从有了文学梦,我的写作几乎就跟电影梦相关,也是奇怪,我初次练笔就是电影剧本……”② 在《午夜兰桂坊》中,几乎每部著作都有电影手法的摄入,有的将其作为支撑著作的一个结构要素,有的执著于电影强烈、生动的画面感、音响感而为小说增添立体感,有的则将其作为对无形的情感、意识的具体阐释手段,不一而足。在这方面,《微朦的光影》最具代表性。在这部著作中,电影《广岛之恋》贯穿于整部著作,与小说叙事形成一种互文。在主题一致、情绪同步、氛围近似的条件下,影片与小说互相阐发,为整部小说增添了层次感、丰富性,使著作变得更加广阔与绵长。小说在交代了背景后,就进入了由这两种叙事元素构成的光影斑驳、时空交错、现实与虚幻交织的情绪流动中。“轻微的颤抖和内心重温的硬核,与影片画面朦胧的感觉混合……在剧情变化中,恍惚离别旧梦的疼痛和绝望一下子涌来,心生纠缠的,是一段刻骨铭心之恋。”著作由此进入故事主体,由三个分离的故事组成,其中以我和阿蒙与《广岛之恋》中男女主人公的两个分离故事为两条相互缠绕的线索。二者虽有一定程度上的背离,然而更多的是两相契合,大概都是经过了相识--发展--回归(精神)--分离的过程,其超越道德的灰色边缘情感是相通的,一种见不到太阳的情感共鸣是相同的。本文开头就为整篇著作预设了色彩和基调:“红橙黄绿蓝紫,彩虹在头顶飘荡,在霓虹灯上闪烁,让人有迷幻之感。”这是由电影生出的光影氛围,让迷失的主人公于“迷幻之感”中咀嚼伤痛与悔悟,为小说蒙上了色彩鲜明的情感。电影是本篇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将现实经历放在荧幕上的演绎。 作者还善于应用多元、新奇的叙事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的直线叙述方式,打乱了自然的时空秩序,在不同的时空裂痕中为主人公的命运变化提供适合的叙述场域。在叙事时间上,有涉及两代人的历史叙事(《怨与缘》《曾经火焰山》),也有触及真实生活的现代展现(《午夜兰桂坊》)……不是说每一部著作都有专门明确的时间划分,而是说不同的时间阶段散落在著作中,它们承载着厚重而绵长的岁月;在地理空间上,著作涉及到大陆繁华都市、香港、新疆及美国等方位坐标,在不同的母体腹地上演着与之相匹配或相悖反的人生故事;在话语语域上,著作涵盖了企业、报社、部队、医院等各个社会板块,它们为人物的经历提供了角色背景,为他们的人生遭际奠定行动依据。这些时空场域的交替变化没有一条直线可以循迹,在倒叙或插叙的整合下常常出现叙事的断裂与空白。一方面给读者的期待视野提供了丰富、补充的空间;另一方面则可能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颠覆阅读习惯。《微朦的光影》或明或暗地讲述了三个故事,其中还嵌套着过去时空里的故事,这种嵌套结构中夹杂的错位时空叙述,并行地在小说与电影两条线索上的呈示,不免会让读者眼花缭乱,只有细读才能理清。“事实上,真正赢得大多数读者喜爱的著作,往往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遇挫。一方面,文本不时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西语毕业论文,同时又在不断设法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以出其不意的人物、情节或意境牵动读者的想象。”③大跨度的时空交错结构,一般不易掌握,这就对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微朦的光影》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掌控大跨度时空交错结构的能力,对其处理得恰到好处。 二 《午夜兰桂坊》继承、借鉴了中国小说传统艺术技巧,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塑造人物,用环境烘托的手法来营造气氛、表达思想与情感,小说语言也质朴凝练而意蕴丰富。 童庆炳认为,“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④。《午夜兰桂坊》对故事的叙事策略已经在上一部分论述到,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是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关于传统小说的借鉴。刻画人物形象的传统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肖像描写为一个人物在出场时定型,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节描写则可以将人物描绘得准确、传神,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吕红继承了这些传统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刻绘了一群漂泊异乡的人,其中女性形象塑造得最为成功。小说多以情爱体验贯穿始终,将女性形象置于被弃置的环境中来塑造。最具震撼力的女性形象当属《绿墙中的夏娃》的成欣,她本是很素朴的一个人,在静如止水的婚姻中为了寻求改变而堕落。她选择了放纵生命姿态慢慢地降落,她背叛了婚姻,以至干起了非法的勾当而身陷囹圄。在同一环境中塑造出众多的人物形象的手法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就已成熟;同时,作家也同中求异,在对比中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小说集《午夜兰桂坊》是一个粉碎压抑移民女性情爱婚姻与生存环境的“破坏性”文本,它弥补了男性著作里女性历史的缺席与遮蔽,为这样一个被置于“第二性”地位上的主体寻求权利和真相。这正应了埃莱娜·西苏的话:“女性的文本必将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它像火山般暴烈,一旦写成它就引起旧性质外壳的大动荡,那外壳就是男性投资的载体,别无他路可走,假如她不是一个她,就没有她的位置,假如她是她的话,那就是为了粉碎一切,为了击碎惯例的框架,为了炸毁法学,为了用笑声打碎那‘真理’。”⑤ 这些女性形象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遭际:或被抛掷(如《午夜兰桂坊》中的海云);或被专制强力捆绑(如《漂移的冰川和花环》中的芯);或被欺骗(如《秋夜如水》中的凌子);或被捉弄(如《怨与缘》中的“二姨”)……这些女性性格各异、遭际不同,但她们都属于被压制的一群。 《午夜兰桂坊》借鉴传统小说的表现手法还体现在环境描写上。环境描写主要有烘托人物、渲染气氛、传达感情等影响,可分为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本部小说集的环境描写主要集中于社会环境描写,尤以人物身处的具体环境为主,兰桂坊就是这样一种深具情感倾向与思想沉浮的环境,它同张爱玲笔下的电影院类似。在张爱玲的著作中“电影院既是公众场所,也是梦幻场地;这两种功能的交织恰好创造了她独特的叙述魔方”⑥。以此独特的空间来展示现实世界中人物遭遇的林林总总,从而为其穿越不同的时空场景提供了便利,使小说在表层之下蕴含着更深广的意蕴。兰桂坊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承载呢?文中写道:“午夜的兰桂坊,一波波人流,灯红酒绿的场景好像是在反映旧电影。酒吧,忽明忽暗,一对对,一堆堆年轻人,或游荡或饮酒,享受除夕梦幻之夜。”由此可见,兰桂坊实则是一个盛满放纵、迷失、苦闷的器皿,这些情绪的制造者就是身在其中的人。人的流动、灯的氤氲、酒的沉醉正烘托出了主人公迷茫、苦痛的心绪。关于海云来说,“兰桂坊是什么?兰桂坊是爱情迷失的路口,是爱情在倒数时刻剩下的憔悴的吻……”兰桂坊的气氛正好与主人公在经历了与丈夫婚姻破裂后迷失、憔悴的心境弥合。
中国传统小说的语言多质朴委婉而表意明确,且富有哲理。《红楼梦》的语言文义曲折而含褒贬、质朴自然而富哲理情趣;《西游记》则以生动、贴切的对话取胜,亦将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饱满。在现代作家中,与鲁迅语言的凝练隽永相比,老舍、巴金的语言浅显直白却字字血泪,他们也借鉴了传统小说语言的书写措施。吕红也不例外,通过传统语言技法的应用,使小说语言质朴凝练而又承载众多的意蕴与理趣。能够使语言凝练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法就是比喻,它化深奥、抽象、冗长为浅显、具体、简洁,著作中充满了这样富有质感的比喻。比如,著作形容女人“像雾像雨又像风,不是无法理解,是不会理解”,这一比喻,让女人的特点顿时可触可摸。此外,小说还承继了传统小说语言的另一特点--富有警句式的哲理。在描写爱情时,作者写道:“情,包容着‘灵与肉’,风雨同路。相互间无尽的慰藉与支持。天各一方的情,聊胜于无。‘移民太空人’,越洋长途说爱,家变又多少?”这句形而上的话深深地揭示出作者本人对爱情的哲思,又道出了新的环境中人们的情感窘境,惹出多少人的叹息,引发多少人的深思,触动多少人的心弦,引起多少人的共鸣! 三 《午夜兰桂坊》在承继了中国小说传统的表现技巧外,还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 意识流在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应用可谓登峰造极,它也因此成为西方现代派小说一种典型的表现措施。《午夜兰桂坊》中的许多著作即以意识的流动来建构,这种流动起着变换叙事场景的联结影响,使得著作富于变化而不致断裂。《微朦的光影》在简短的背景交代后,就陷入了时空交错、现实与虚幻交织的情绪流动中。“我”和阿蒙的情感过程随着电影《广岛之恋》的起伏,以意识流的方式零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从内在心理与意识的层面去触摸一段情感,而不是叙事逻辑层面。 心理略论手法也是西方现代派小说由外向内转型时应用的一种独特手法。作家们将关注的目光从人之外的一切转向人的内在心理、情绪情感。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新感觉派小说对这种表现手法的吸收、借鉴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新世纪移民文学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心理略论手法正好迎合了这种叙事需求。看看午夜时分兰桂坊里迷失的人们:“在暧昧的灯影下,不同背景的人在这里擦肩而过,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热腾腾的人气,宣泄着都市欲望;成堆的年轻人在酣畅淋漓,如痴如醉……”我们很容易被这些人的情绪所感染,他们内心的迷惘与恐惧也被具体地呈现出来。以作者倾尽全力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看,海云、芯、凌子、梦薇……她们的心理都被作者略论得非常透彻、深刻。对她们命运遭际的烛照,是通过将其置于爱情、婚姻的底端位置上,以心理上的变化来反映女性意识的自觉。 象征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后来在小说领域也得以广泛的应用。吕红也善于应用象征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小说中的电影背景、人物置身场景、环境描写等,构成一个个蕴含情感与意义的象征符号,呈现出丰富复杂的内涵,“文学的本质就是符号。文学不是一种单纯的不受限制的关于客体的反映,它是我们用于加工世界,创造世界的一种代码,是一种符号”⑦。拿兰桂坊这个场景来说,它是一种不定性、不定型的象征符号,被各种人的情感揉搓成形态各异的物什,给迷失、空虚、伤心、寂寞的人们以“虚幻的快乐假象”和精神慰藉,实则是一个发泄的容器、释放的场所,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兰桂坊作为一个象征符号,与人物形象迷茫、梦幻的情绪有着相似之处,西语论文,通过这种相似之处建立起来的联系,使被象征的人物心境与情感得到强烈、集中而又含蓄、形象的表现。 作者吸取了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将目光投诸在漂移中的人的生存状态上,使小说语言的哲学支点落在了存在主义的王国中。《绿墙中的夏娃》即对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发出的诘问:“难道小人物的命运就是堕落和毁灭么?她本质上属于‘失去的一代’?‘思考的一代’?抑或是兼而有之?”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跨越是通过‘超人’实现的,也就是说站在‘人’之外的整体上来俯视跨越的。”⑧人具有主观性,能自由选择,所以,他能根据不断选择来超越自己,他的存在是一种可以实现的可能性,而不是先验的结论性。因而,每一个“在路上”“漂移”的人,都在为理想而持着追求的坚定信念,努力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在《曾经火焰山》中,作者即陈述了这样一种超人姿态:“之所以许多人在这个世纪这个时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萨特的存在主义,选择了‘存在先于本质’、‘人每分钟都在创造自己’、‘人除了自身的创造,什么也不是’、‘人以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负责’等等,总要在这个世界撞裂板块漂移中找到一处立足点。” 小说是一种叙事的艺术,叙事艺术水平如何就成了衡量作家、著作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吕红在小说叙事技巧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究,《午夜兰桂坊》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建造了一方叙事高地,对中西方表现技巧熟练、自由的应用,使她成为一位中西合璧的优秀作家。她的创作已融入了当代华文文学的洪流,成为华文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① 公仲.世界华文文学概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47. ② 公仲.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跋涉者--序吕红小说集《午夜兰桂坊》[M].见《午夜兰桂坊》.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3. ③④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5,199. ⑤ 佘艳春.解构神话,重写历史--论当代女性历史小说[J].北方论丛,2006:(05):41. ⑥ 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性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27. ⑦ [法]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译.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