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璧合 学以致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邵长荣(1925-)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首届名中医,全国第二批500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从事医教研工作60年来先后专业论文120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书籍16册。在临床中,先后研制了数种具有抗痨、平喘、止咳、化痰、止血和退热功效的中成药,获得了多项部局级的成果奖。近16年来先后培养高层次人才12名。
  医学擅长: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既有歧黄仁术,又兼丹青高手;既是上海市首批名中医,同时怀有深厚扎实的西医功底;60年来医、教、研兼修,融会贯通,每每创出新意,救无数病家于膏肓――他就是著名中医呼吸病学专家邵长荣先生。
  对面坐着聆听先生的谈话,比书上读来更觉亲切。思维敏捷,语音洪亮中气十足,幽默妙句频出,一脸温和的笑容,犹如窗外冬日的暖阳。岁月似乎格外眷顾他,85个年华并未留下太多痕迹……
  
  从五脏论治咳喘
  
  说到呼吸系统疾病,总不离各式各样的咳喘咯痰。初起也许不会引起太多人关注,但是到了疾病晚期,不少人就不幸成了“慢阻肺”。我们的访谈话题就从“慢阻肺”开始……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简称。它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表现。目前,“慢阻肺”导致的死亡已高居我国慢性病死亡的第三位,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2%。
  邵先生介绍说,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等,到了晚期往往伴发肺气肿、肺心病,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贫血等多种老年疾病,病情迁延缠绵复杂多变。
  祖国传统医学典籍中早就有“久病必杂”“久病必虚”“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等论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邵先生发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疑难疾病往往与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有关。这三脏的虚损发展先后有序,常常是先由肺及脾,再由脾及肾,或直接由肺及肾。病在肺的阶段病情较轻,呼吸器官的损害比较浅表,肺功能作用不大,此时虽然临床虚象不显著,若以“三参养肺汤”及时予以益肺补气,可提高肺的防御功能,阻断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到了肺脾同病阶段,脏器的损害加重,肺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临床上出现“脾虚湿胜”的征象:痰多、胸闷、身重、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如仅用治肺药治疗,疗效不显著,若以 “平咳化痰合剂”(二陈汤/平胃散,化裁)治疗,健脾燥湿屡获良效;到了肺肾同病时期,也就是慢阻肺发展到晚期,脏器损害严重,肺功能明显减退,西语论文题目,临床多兼一般肾虚症状,如腰酸耳鸣、夜尿清长,典型的症状是喘促,甚至动则气促,此时坚持应用中医补肾法(“三桑肾气汤”)/保肺功治疗,可以使症状减轻,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过敏性哮喘患者常伴有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伴有慢性咽喉炎;支气管扩张患者常伴有慢性副鼻窦炎等,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应强调对咽、喉、鼻炎的同时治疗。临床见咳喘患者,必问大便情况,若有大便艰难或数天一行,为“腑气不通而肺气壅塞”之证,则投以润肠通便之品,如枳实、瓜蒌仁、柏子仁等,腑气通而喘咳止,屡试屡验,且不伤正气。
  简而言之,邵先生治疗肺系疾病强调:整体辨证,分阶段治疗,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从五脏论治”“从肝论治”,重视脾胃调理等。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辨证论治,降肺气、补脾气、益肾气、舒肝气、养心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疗用药处处应以不伤正气为重等等。
  
  继承是创新的根本
  
  近50年间,邵先生除不断探究肺系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体系外,还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多方面、多角度开拓探讨,再不遗余力集腋成裘将探讨感悟记录下来传于后学,他先后撰写论文百余篇、著书十余部,培养了大批学生。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已有阐述。在继承老一辈中医各家所长的基础上,先生汇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在整体辨证观的指导下,先后研制出三参养肺汤、平咳化痰合剂、川芎平喘合剂、三桑肾气汤、镇平片、保肺片等治疗慢阻肺的系列中成药,有的放矢运用于临床。其中,《“川芎平喘合剂”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探讨》获得上海市中医科技进步奖。
  早在20世纪60年代,邵长荣教授就先后研制出芩部丹、三草片、复方功劳叶、八宝养肺汤、雪花片等系列抗痨中成药,并成功运用于临床。其中,“芩部丹”还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邵先生认为,任何一种疾病,没有绝对的“虚”,也没有绝对的“实”。慢阻肺的“虚”和“实”也是相对而言的,无非是在不同阶段有所偏重而已。治疗过程中,扶正和驱邪的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临证必须视邪正消长之动态变化而灵活运用,不断进行阶段调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早年,在严父的督促下,邵先生高中阶段即跟随名中医严二陵先生修习古文,又随名画家黄幻吾先生学习岭南派国画;8年医学院毕业后从事西医临床工作,苦练临床基本功,从临床疾病的诊疗到新技术、新器械的操作,都一一掌握精通。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支气管镜刚刚引入中国,只有少数胸外科医生才会这项操作技术,他主动学习掌握。一次,一名外地患者因为大量咯血导致窒息倒在医院门前的地上,先生通过支气管镜取出了血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先生在访谈中不止一次提到,作为“西学中”的医师,首先要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要虚心地向中医师请教,才能在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基础上做到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具备了西医的知识,西语论文范文,要洋为中用,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先生平时常常教导学生,作为医生,“学无止境”,不但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积极思考,学以致用,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发扬创新。“技术上学无止境,生活上知足常乐”,这是记者见到先生书赠友人的一副对联。是感言,也是先生人生的最好注脚!
  结束采访不久,我们得到最新消息:2017年11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确定包括22位国医大师和159位名老中医在内的181名专家,成为2017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邵长荣先生的工作室也名列其中……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