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政策浅析[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翻译政策是国家或政府机构也包括非政府性民间团体或组织在国家指导或作用下,针对翻译活动所做出的指导方针或具体规定。它关于国家的文化战略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在略论中西翻译政策探讨近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和展望中国翻译政策的探讨方向。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翻译政策 探讨近况 探究和展望
  一、国外翻译政策探讨
  (一)理论探讨
  以色列学者左哈尔在对多元系统理论的探讨中,对希伯来儿童文学的翻译政策进行探讨。他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任务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受其所处的文学系统的限制。翻译政策可以被定义为“限制”或“建议”,它本身是由编辑、出版社或顾客强加给译者的一种“权威因素”。
  在理论探讨领域,率先将翻译政策纳入运用翻译探讨范畴的是霍姆斯。他在“翻译探讨的名与实”中对翻译的政策做出了界定。他认为:“翻译探讨者在(翻译政策)这一领域的任务就是提供合理建议,以确定社会中译者、翻译活动及译作的地位和影响:如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应该选择哪些著作来翻译;译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译者应该具有何种地位;翻译在外语教学中应起的影响等。”
  随后,图里发展了描写性翻译探讨,其核心概念是规范,翻译政策“属于初始规范,是某个时期,某种语言文化通过翻译来选择所输入的文本类型或者具体的文本时的一些决定性因素”。
  芒迪的翻译政策,更注重探讨“当前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
  比利时学者梅勒阿茨将翻译政策官方和民间两类进行研讨。其中官方的是“在教育、法学事务、政治团体、媒介等公共领域用以调整翻译活动的一整套法学法规”。此时的翻译政策大多具有法学属性,由政府或国际机构发布。另外,它还广泛存在一些非官方的场合,包括可以促进翻译活动的奖项,或者广义上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也可能涉及译者、出版商等各种因素。
  (二)实践探讨
  土耳其在1940年成立翻译局,官方选择原文本的翻译,有关人文科学的著作享有翻译优先权,所列待译著作包括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政府还专门聘请专家在翻译局工作,给予出版社财政支持,促进了早期土耳其共和国现代化进程。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文学的翻译政策是集中翻译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和谷崎润一郎的著作。这些小说经常谈及传统日本文化以及哀婉因军事造成的社会混乱。唯美文学意识创造了日本在美国读者心中的良好形象,促其成为美国冷战时期的盟友,也遏制了苏联在东方的扩张。
  而英国东方主义式的国家翻译政策,直接或间接地作用着整个国际局势。英国汉学家Arthur Waley 在翻译《道德经》时将中国古文化描述成“barbarous,backward,unscientific”等负面形象。这样的翻译政策认为劣等文化理应受到优势文化管理,从而导致国家的扩张和侵略行为,这种霸权式的翻译政策是万万要不得的。
  总之,国外翻译政策探讨起步比较早,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探讨都有其广泛性,只不过缺少系统的探讨,深度还不够。跨学科探讨比较多,对翻译政策的定义还是不够清晰。但是注意到了翻译政策与语言政策、移民政策和公民权利的关系。
  二、国内翻译政策探讨
  (一)理论探讨
  国内第一个把“翻译政策”重新纳入翻译探讨领域的是刘�庆。他将运用翻译分为“翻译批评”和“翻译政策”两部分,将“翻译政策”归到运用理论中的价值理论中。
  滕梅将“翻译政策”的探讨分为宏观与微观探讨。前者指翻译政策的定义、功能、准则等,后者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代的翻译政策个案略论。随后也研讨了1919年以来中国翻译政策的发展与变化。
  台湾学者张秀珍研讨英美两国以及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的翻译政策,提出我国未来翻译政策的努力方向,应该在词汇标准化、证照问题、经典翻译和翻译理论与实务的交流沟通四方面加强规范。
  黄立波、朱志瑜讨论晚清时期的翻译政策,将该时期翻译政策的讨论分为翻译人才培养、翻译选材、译员雇佣、翻译模式、翻译奖励方式、翻译活动监管和教科书编译七类,从这些探讨可以发现晚清时期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方式和动机。
  季羡林则在2017年呼吁:其实翻译规划、翻译政策、翻译教育、翻译队伍建设、翻译市场管理等等,该做的工作还多着呢,希望能引起各方的重视。季老的翻译观和翻译思想包括“文本翻译的对外传播与翻译和谐观”“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翻译文化观”“翻译专业队伍建设与危机观”都对未来中国翻译政策的发展有着方向性的指引影响。
  (二)实践探讨
  中国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唐朝的佛经翻译高潮,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与中国译者合作的科技作品翻译,清朝末年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设立京师同文馆与江南制造局翻�g院,这些翻译单位都是政府设立的。
  1868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院由清政府洋务派组织成立,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西方引入了大量翻译专家,西语论文范文,如傅兰雅,玛高温等,还有优秀知识分子担任翻译院委员,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三大国家翻译机构,他们在国家翻译政策的引导下组织和管理活动。新中国成立初,因为当时的外交政策“一边倒”,确定了斯大林和列宁作品翻译,后向世界宣传毛泽东思想,促进毛主席作品的翻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著作通过翻译得以大量涌入,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国内翻译政策探讨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迅速。探讨时段主要集中在晚清及晚清以后,中国翻译活动出现高潮时期。但是没有以法学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政策,呈现动态趋势,不断地变化,还没有成为法规。另外翻译政策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探讨。
  三、中国翻译政策启示与展望
  2017年上海“语言与未来”的高峰论坛上,穆雷指出国内语言政策与翻译政策的探讨成果非常少。目前的翻译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出版社在出版翻译著作时,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翻译的质量实在不尽如人意。另外,西语论文范文,出版商爱选择畅销的小说翻译,学术类书籍翻译较少。第三,译者的学术地位下降,稿酬太低,导致大量优秀译者流失。
  2002年,季羡林发文“对于恪守议德,提高翻译质量的倡议和呼吁”,提到“其实翻译规划、翻译政策、翻译教育、翻译队伍建设、翻译市场管理等等,该做的工作还多着呢,希望能引起各方的重视”。
  国际上包括法国、荷兰、欧盟的翻译政策都取得很大的成功。法国政府设立“奖议金”专款专项支持翻译项目,荷兰的“文学创作与翻译基金会”海外推广荷兰文学,还有欧盟的“万花筒项目”,将欧洲当代文学著作译成非通用语言,这些国家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四、结语
  总之,在略论国际国内翻译探讨近况的基础上,重新明确了目前翻译政策的定义、特点、扮演角色等探讨近况。翻译政策探讨还处在边缘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说明翻译政策的探讨空间还有很大的扩展性,本文希望能引起权威人士的注意,以推动翻译政策探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Toury, G.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5.
  [2]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
  [3]李景瑞.听季羡林先生谈翻译[J].中国翻译,2017(2):30-31.
  [4]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上海:复旦大学,2017.
  [5]黄立波,朱志瑜.晚清时期对于翻译政策的讨论[J].中国翻译,2017(3):26-33.
  [6]季羡林.季羡林谈翻译[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7.
  [7]刘�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200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