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菜是烹调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中餐、西餐亦然。但西餐配菜与中餐配菜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西餐配菜与中餐配菜的内涵不同 中餐配菜也称配膳,西语专业论文,就是根据烹调原料的性质、烹调措施、饮食习性等因素,将刀工处理好的原料或经整理、初加工后的原料加以有机组合,使之烹制后成为一份完整菜肴的过程。配菜是紧接着刀工后的一项程序,配菜是刀工与烹调之间的纽带,是菜肴的设计过程。因此刀工与配菜亦可统称为“ 切配”。通常配菜可分为热菜的配菜和冷菜的配菜。热菜的配菜程序:原料初加工→刀工处理→配菜→烹调→上席;冷菜的配菜程序:原料初加工→烹调→刀工→装配→上席。 而西餐配菜的原文是“ Garnishes”,就字面解释,是在主菜旁衬托的菜肴,起着搭配营养及装饰菜肴的影响。 由上可知,中餐配菜通常是指一个过程、一个环节或一项工作;而西餐配菜往往是指“ 配在盘子旁边的菜肴”,因此,中文翻译时常将它译为“ 盘头菜”。 二、西餐配菜与中餐配菜的理念不同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关于饮食,重科学、讲营养,以营养为菜肴的最高原则。进餐时特别注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适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影响等等;至于菜肴的色、香、味、型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使是西餐里正宗的法国大餐,如果有一道菜肴仅有美味而没有营养,那么这道菜也会被放弃的。因此,关于西餐配菜而言,营养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平心而论,谈到营养问题也触及到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尽管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身,但我们的烹调术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性要求,民间有句俗话: “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现代的美食家亦称: “ 味是中国烹饪的灵魂”。因此,中餐配菜更重视的是配味、配色、配型、配质、配香等技巧,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配菜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中餐配菜的随意性,导致了中国菜谱的篇幅一再扩大:原料的多样、刀工的变化、调料的混和、烹调措施的差别,再加以交叉组合,一种原料便可做成数种以至十数种、数十种菜肴。“ 全鱼席”、“ 全狗席”、“ 全羊席”、“ 全蚝席”……等等,便是中餐配菜的滥觞。 三、西餐配菜与中餐配菜的措施不同 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的序言中说: “ 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此一文化特征,亦体现于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例如:西餐配菜的种类有蔬菜类(Vegetables)和淀粉类(Starches 主要包括各种米饭及意大利面条)两类。西餐配菜的烹调措施主要有沸煮(Boiling)、油煎(Pan - frying)、焖煮(Braising)、烘烤(Baking)、(Gratinating)、油炸(Deep -frying) 等。主菜与配菜往往分开进行烹调,最后组合搭配成一份完整的菜肴。例如:西餐中除少数汤菜,( “ 俄式红菜汤”是以多种荤素原料集一锅而熬煮制成),大多数正菜中鱼就是鱼、鸡就是鸡、蜗牛就是蜗牛、牡蛎就是牡蛎。所谓“ 土豆烧牛肉”,不过是烧好的牛肉佐以煮熟的土豆,绝非集土豆、牛肉于一锅而烧之。即使是调味的佐料,如番茄酱、芥末糊、柠檬汁、辣酱油,也都是现吃现加。以上种种都体现了“ 西方重分别”。甚至那正宗地道的西餐法国菜,更是一块牛排佐以两枚土豆、3 片番茄、4 叶生菜作配菜,彼此虽共处一盘之中,但却“ 各自为政”,互不干扰。只待食至腹中,方能调和一起。所以有人感叹: “ 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旧金山毫无二致,牛排的配菜也只是番茄、土豆、生菜有限的几种。” 而中餐配菜善于以食表意、以物传情,过分注重菜肴的意、色、型,基本追求色、香、味,因此,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通过配味、配色、配型、配质、配香等,采用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即或是家常菜,一般也是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如:韭黄炒肉丝、肉片炒蒜苗、腐竹焖肉、芹菜炒豆腐干⋯⋯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风味、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菜系等。也正如冯骥才在“ 侃洋人”中道: “ 你们就象你们的菜,这是鸡,这是炸马铃薯条,这是柠檬,全部分开摆,由你选着吃;我们就像我们的菜,都切碎了,拌在一起炒,还嫌黏不到一块儿,再勾上些芡粉,这样味儿才出得来。” 再者,西餐配菜过程中由于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如: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吃在荷兰》一文中还描述了“ 荷兰人家的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调料架上排着整齐大小划一的几十种调味料瓶,就像个化学试验室。” 而中餐配菜与之截然不同,不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风味与特色,就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其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就是同一厨师做同一个菜,虽有其一已之成法,但也会依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加以调整;此外还会因厨师自己临场情绪的变化,做出某种即兴的发挥。因此,中餐配菜不仅不讲求精确到秒与克的规范化,而且似乎还特别强调烹调的随意性。 四、西餐配菜与中餐配菜形成的风味不同 饮食结构表现着民族生活习惯,构成饮食结构的是民族习惯、地理气候、地区物产及烹调措施。西餐以肉类食品为主,蔬菜和米面通常用以作配菜。虽然蔬菜的纤维人体不能吸收,但有助于人体胃肠蠕动和消化,荤素搭配起来不仅有利于消化吸收荤菜,更增加了菜肴的营养,丰富了菜肴色彩。但由于西餐配菜烹法简单、调味单一,所以,风味似乎千篇一律。而中国的饮食结构以素为主,荤为辅,属于以素食为主的杂食类型。但在中餐配菜里,蔬菜等原料常常与主菜一起烹调,与主菜一起配味、配色、配形、配质、配香等,形成了不同的诱人风味。 五、西餐配菜与中餐配菜时各自装盘的措施不同 西餐配菜有“盘头菜”之称,其装盘措施在注重营养搭配的基础上,与主菜分开摆放,西语专业论文,协调主菜及餐具的色、型,使之达到一种和谐的境地。在装盘摆放方式上倾向于立体型,具有先声夺人的影响。 而中餐配菜里大多数配料与主料一起烹调,色、香、味、型、质等充分融合、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装盘时多强调一份菜肴的整体造型。其具体装盘摆放以半立体型为主,菜肴造型往往随餐具赋型。总之,西餐配菜与中餐配菜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现在的中餐配菜已经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了;西餐配菜也开始向中餐配菜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餐配菜方式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