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七八①几晨昏,苦铸中西笔墨魂。难得岂非才艺绝,恭谦尤受众人尊。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从岭南羊城到楚地江城,我有幸结识了众多的艺术家朋友,冯今松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近日多有接触并得赠新著《冯今松画集》,赏读人品画品,颇有感触,于是有开篇一说。 冯先生的画作有一股静谧、雅致之气,亲切,生动。举凡一物一景,一山一水,甚至是小动物,在画作中都透着灵气与人性化。在他的花鸟画作中,总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细腻的情味。如《双鸽图》、《你怎么哪》这类著作,则将其心性流露无遗。他通过对小动物“拟人化”的描述,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画作的墨韵、色韵、光韵相互衬托、相互融合、相互烘托、彼此协调,达到了和谐完整的表现效果。在《双鸽图》中,他让大红色调来统领全局,并令其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然后嵌以淡绿,蘸墨来配上一丛翠竹和一双翘首以盼的鸽子。又在大红中增加晕染层次,进一步强化色的肌理,让色在整个画面中跃动起来。在空间造型上,西语论文范文,也是以西画的块面结构为依托,将中国画的墨韵同西画的构成形式感,色彩的亮度,视觉的震憾和情感心性巧妙地融为一体,产生了异样的魅力,实现了其画作色彩和笔墨交相辉映的自我塑造。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吸收西画中的有益成份是“雪泥鸿爪”般的不着痕迹,无丝毫的刻意做作。 中国画的创作需要艺术才情和艺术个性作为坚实后盾。从冯先生的画作中流露出的自然之气、精神之气,俱是其才情与个性的显现。他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述,用墨和色的浓淡、干湿、深浅、黑白来体现。《红莲赋》、《莲花礼赞》这类著作殊是代表。郁郁葱葱的绿荷衬托下的几支或一丛盛开的红莲,给人一种蓬勃向上之感,令人精神振奋。莲是高洁的,他笔下的莲,不再仅仅局限于画,而是他对自然的感知,是心声的传达。其画作的意象流露出的精、气、神,共同构成了冯先生绘画的独特画语调和审判意蕴。冯先生将莲放在一丛荷叶中,通过增强荷叶的空间来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在衬物的表现上,荷杆多略而化之,将莲杆则作了特殊与重点描述,有曲有直、有远有近,并添上几枝淡墨绘就饱含硕墨的莲蓬来加强画面的朴拙和厚重。在莲的表现上,多用意写而不用工写,工写易流于制作,难以释发心性。 冯先生山水画,多是江南润含春雨般的柔情。著作在意境上追求恬静之美,在表现形式上纯真自然。他的著作,注重总体效果把握,注重以简约来立大意,西语专业论文,以小静来达大境,包含着典型的人格寓意和传统的哲学、美学思想,进而表达一种“天人合一”的风格。著作《归去清凉界》、《不知江月待何人》、《好诗随鸟飞》等,画面谐调,富有情趣。整个画面以色和墨的自然层次来表达真情实感,造型奇特,构思新颖,朴实无华,让观者有亲切感,于淡然之中溢出一种温馨的诗情。我想,这是其人格魅力的自然流露吧�那种安静、清逸的美,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作之中。 冯先生的人物画,多以意、以情取胜,尽管所占画册篇幅不名。却同样不落俗套,一样耐人寻味。其人物画作无论是主题的遴选,还是意境的经营,都是他对社会、生活、人生的生动概括与总结。《别时容易见时难》,《最苦江头客》,取材历史,富有唐宋遗韵;《观兰》看似小品,实为力作,画里画外均有画意;而《夫人肖像》,则是真情的坦然流露,对美好生活的纯真赞美。 冯先生在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其聪慧和苦心耕耘分不开,也与古人“功夫在画外”之说吻合。究其源,同其早年广涉音乐、文艺评论的探讨紧密相关。释卷思之,冯先生的画作更多的是利用中国画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去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且在当今世界文化大格局下,他的画作早已超越国界,得到了不同肤色和民族的人们的青睐。不是有人说过“最民族的,也是最世界的”吗�我想,冯先生画作的现实意义在于,立足民族的视野来探究中国画的现代之路,这是勿庸置疑的,尽管这种探究进行得似乎悄无声息� (注释:①几个七八:指冯先生一生的几个时期。冯今松在忆起自己的从艺生涯时说:“自己这一生被分为几个七八年:先是年轻时学习艺术基础七八年,毕业后任教又是七八年,文革期间进行群众艺术辅导工作七八年,后来又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七八年,直至退休。仔细算来,大部分作画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