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宗教文化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者简介:姓名:姜萍,学号:H201702052,单位:安徽大学,专业:宗教学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
  � 摘 要:虽然宗教从本质上讲都源于人类在精神上对超自然的神灵的崇拜与信仰和在灵魂上对现世生存状态的超脱,但是中西宗教文化却存在巨大异同。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宗教中西宗教起源异同、以人文本和重视现世生活的特点,而西方宗教却是一元的、上帝至上和强调来世永恒的。
  �关键词:宗教起源,宗教精神,神人关系,价值
  �一、中西宗教起源异同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 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它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关于宗教的起源和形成,中西方古代宗教的形成有两大来源,一是源于自然崇拜,二是源于祖先崇拜。自然与宇宙有关,祖先与人生、社会有关。在西方,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分别朝两个方面发展。自然崇拜在自然神方面发展的同时,自然方面的独立性也在逐渐形成;祖先崇拜在向英雄神方面发展的同时,人间方面的独立性也在形成。综合在一起就是这样的情形:“在自然神和英雄神升腾并两相混合的同时, 各自独立性也在逐渐形成。自然神和英雄神的混合及向上界升腾形成至上神。”(伍茂国) 这个远离了自然和社会的至上神是宗教的上帝理念,宗教的上帝正是下界(自然方面和人间)的创造者,是世界的创造者。同时,在自然神和祖先神之间,缺少神物分离和神人分离的环节。一方面,祖先神强大,自然神无法超越;另一方面,自然神渗透祖先神,使其失去人的纯粹性。
  �二、中西宗教精神之以人为本与以神为本
  �人与神的关系是任何宗教都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中西方宗教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在处理人与神关系上的不同态度,中国宗教从根本上看是人本位的,而西方宗教则是神本位的。中国文化以人为根本的探讨对象,不论是儒教、道教还是佛教禅宗,其最终目的都是人的幸福而不是神的尊严,都表现出一种关于现世人生的关注和对自然生命的执著。中国宗教讲求修身养性,在自我心性的修养中达至天命、天理、天道。只要人们潜心进行自我心性的修养,“人人皆可为尧舜”,做到“内圣外王”,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西方宗教则不然,它更多地反映了以神为本的精神。基督教文化是希腊、希伯来文化的继承者,希腊神话不像中国神话安于现世,它是客观的、外向的、面向自然的,表现了对宇宙本原的兴趣;而希伯来文化完备的创世说则为基督教提供了更为精确的神的框架。基督教的上帝位奉为宇宙间的位移真神,至高无上,全知全能,无时无处不在。按照《圣经》的说法,西语论文题目,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创造世界的全能者。人类的始祖因为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西语论文范文,犯下了“原罪”,而被逐出伊甸园。人生来就有罪,人活着就是为自己祖先的过失赎罪。可见,基督教中,人与神是分离的,神是绝对超越的,主宰一切,人只是作为神的创造物而存在,在神面前人是卑微的,应该向神顶礼膜拜。关于人来讲,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是生命的给予者,是善恶行为的审判者,是生死祸福的主宰者,是人类苦难的拯救者。上帝与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他远离人间烟火却又监视着人的一举一动,只有信奉耶稣基督,相信他能够替人们赎罪,人们的灵魂才可以得救。这同中国宗教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人间气息的神灵大不相同。
  �三、宗教精神异同下的价值取向
  �西方的宗教因为注重现世与超越世界的绝然相分,这必然产生一种对超越世界的绝对的追求。这种以终极的绝对尺度作世俗人生的衡量标准,导致人生的生命价值取向,一者是对现世的一切功利价值持否定态度,这种对世俗人生的价值态度,在制度化的基督教早已日落西山之后,作为一种文化心态,仍在西方文化中顽强表现着,浪漫派的人生观直到萨特、海德格尔等的存在主义思潮,都表现出对世俗人生的这种心态。中国的宗教不重彼岸世界,这使得中国宗教的价值观尽管也面向终极(天帝),但主要立足点为现世人生。这种重现世的特性,即使在作为出世的中国宗教中,也以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如道教,它的超越境界是仙,这似乎是一个彼岸世界而接近于西方的基督教,其实不然。总之,中国宗教的终极价值与西方基督教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产生了两种绝然不同的生命价值与文化的流向,西方式的终极价值观,促成了他们资本主义在近代的胜利,而中国式的宗教价值心态,一定程度阻碍了科学文明在中国大地上的成长。
  �中国宗教中注意人自身的“德”的品性,使中国人的超越性是以个体为出发点,以个体伦理的行为与实践为途径的。这种超越的特征,一方面以自身的心为基础,但必须让行为面向他人(“积善”之类即是),以证实自身的品性的高下,这种以自身为出发点,以他人为对象,最后以自己的品行的实现为归宿的超越途径,必然要使他人与自己互相渗合,这个过程既要求心灵不断调整与体验,又得时时注意行为的整体效果,这使人的超越的伦理行为,成了一个思、体验、行的综合不分的动态系统,这种动态系统即为知行合一,并且具有极强的伦理品格与功利倾向。
  �四、对中西方宗教文化现代价值的重新审视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社会文化所具有的结构和形
  态,而且包含人类文化所包含的各种类型,具有重要的思想、伦理、审美和知识价值,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和利用。
  �自19 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股探讨宗教的热潮。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讨了宗教这一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影响,对宗教的影响给予了肯定。众多学者都认同一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导致宗教的消亡,宗教将会长期存在,并继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影响。然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某个方面导致了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脱颖而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进步和道德进步的象征,但也有消极的弊病。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唯利是图、互不关心,甚或相互倾轧、欺骗,社会矛盾尖锐,贫富不均严重。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期所出现的各种弊病在我国社会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和蔓延。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审视一下当代历史条件下的宗教文化,我们就会发现,在经过批判继承之后,宗教文化在协调、沟通、融洽人际感情方面,就愈显示出其巨大的存在价值,有利于对群体进行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之形成。宗教精神同样可以帮助人们扬弃现代化、商品化社会所带来的弊病、缺陷,重建道德理想,提升人生价值。
  �五、结束语
  �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宗教文化在文化交流、哲学和语言领域结出的丰硕的果实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的宗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世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宗教中唯心的和虚幻的东西将会逐渐被人们抛弃,宗教中积极的科学的成分仍将为人们所保留和继承,并与社会进步的伦理道德相融合,成为推进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作者单位是:安徽大学)
  �
  �参考文献
  �[1] 陈建新.论中西方宗教的本质异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2] [法]沙百里(Jeancharbonnier).中国基督徒史[M].耿生,郑德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黄幸平.西部农村“信仰流失”警示. 新闻周刊,2017(6).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周媛.早期基督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6] 梁晓鹏.中西宗教文化管见[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7]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0
  �[8] 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2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