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文化属性探源[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西绘画艺术的异同性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如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体制、文化背景、艺术思潮等。艺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超越了物质的精神文化和情感文化的,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显示着社会的诸多特征。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绘画文化属性探源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是在纯粹中国文化底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它以其特有的线条、笔墨和色彩,以勾、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中国画强调在融化物我、创造意境的同时,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总的说来,传统中国绘画追求意境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生发,中国绘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物、神、意、韵、静、势、实、虚、风、骨等等,原本是哲学范畴,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又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自先秦至汉魏六朝,首先在人物画方面日趋成熟,再至隋唐五代,山水画、花鸟画又独立成科,构成了传统绘画的亮丽风景。作为传统文化符号,自其产生就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人文观念,每个时期社会氛围的异同,决定了为社会服务的绘画艺术在功能、道德价值观、审美趣味等方面各有千秋;又因历史的复杂多变,决定了绘画艺术的时代复杂性,中国画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人文观念以及地域异同等文化因素。
  西方绘画则受到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丁、黑格尔等人哲学思想特别是“摹仿论”、“反映论”、“现实主义”等的深刻作用。西方绘画以人为主要的描绘对象,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光感、再现,它得益于自然科学,如物理光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色彩学等科学探讨。相对而言,西方传统绘画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艺术。
  在中国,文化因素对绘画艺术的作用是至深的,既有民族的、又有外来的,儒家思想经历“百家争鸣”,最终成为维系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纲领,在历史的演变进化过程中被推到正统的地位,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国家准则官学律法,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主导影响,统治者就以儒家的基本思想去界定作为绘画艺术的尺度。道家思想也是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重要作用的另一种民族文化,而且始终和儒家思想相互交替,掺糅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乃至其他的艺术观念之中。
  早在汉代,中国就开通了与西域、欧洲的贸易往来,大量的丝绸瓷器和汉文化输出到国外,同时也带回了国外的文化艺术,其中佛教艺术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作用最明显。在与汉文化的交流中,佛教不断地被汉文化所同化改造,逐渐形成中国化的佛教艺术。魏晋玄学盛行之时,佛教还没有在中原找到它生存发展的土壤,只能依附于道家。唐代佛、道、儒的彼此消长,使佛教艺术更趋向世俗化,从而使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多是从生活之中汲取。线描流畅遒美,色泽淡雅明洁,显示了唐代人物画的特点,反映出只有在唐代高度的经济条件下,人们才能够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想象到更美好的生活景象,把它应用到壁画中则加强了佛教的说服力。
  总之,佛教和儒道思想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存于画家的修养与创作之中,探讨中国绘画不能忽视儒、道家和佛教这三大思想支柱对中国绘画的深远作用。
  中西绘画在渊源和发展趋势上的异同又是怎样呢?西方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形式上就是要恢复和振兴被中世纪宗教所压抑和摧残了的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仍坚持古希腊罗马的立场和审美标准,进一步追求“真”和“美”。所谓“真”,就是模仿自然,刻意写实;所谓“美”就是“和谐的形式”,而其又以希腊建筑为最高典范。总之,西方绘画艺术的渊源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人奠定的“模仿自然”与“和谐的形式”之中。
  中国画的渊源在哪呢?学者宗白华指出,中国绘画的渊源在于商周的钟、鼎、尊等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凝重、浑穆、典雅,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理想。而汉代画像石、砖以及壁画中的花纹,生动活泼的造型,流动的线条,虚灵的节奏、自由的空间,逐步形成中国画的特点。
  由于渊源的不同,中国绘画所表现的“境界层次”与西洋画根本不同:西方是写实的中国是虚灵的;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融为一体,西方绘画以建筑空间为间架,追求逼真的可视空间。当然,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这种发展趋势相互吸收营养并呈现多元互补的局面。
  中西传统绘画在工具材料,表现技巧的异同更是明显。国画用色不如油画颜色丰富多样,较难画出特别丰富、细腻、微妙的色彩关系。正因如此,中国画追求水色淋漓,天然自然的情趣,给人以爽快、果敢、巧夺天工的感觉,而油画则追求厚重、微妙、细腻、丰富的色彩效果和肌理效果。
  中国绘画以墨色为主,有“墨分五色”的画法论。这实际上是集中应用了色彩的明度关系,但色彩的色相、色调、纯度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另外,中国画不讲究光源,只有明暗虚实,中国画的写生,实际上是“对形写生”。而西洋油画不仅重形,更关注色彩关系,特别是印象派,把光和色的表现推到了极致。
  透视学上,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视点固定,不可左右移动,只能表现有限的空间画面;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没有固定的视点,可以“搜尽奇峰打草稿”,重新组合,画出心中之画,这正是国画的长处所在。
  之所以将中西绘画进行比较,不是比谁优谁劣,谁高谁低,而是要看到差别,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求同存异。对中国绘画来讲,既可以“中体西用”,也可以“西体中用”。就画家而言,应扬长避短,推进中国绘画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廷玉、胡玲:《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简介:胡京武,男,1972―,湖北府城人,,讲师,探讨方向:艺术教育,工作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西语专业论文西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